永磁交流伺服系统智能PID控制.txtcopy(复制)她人个性署名,不叫剽窃,不叫没主见,
只不过是感觉对了。碰到过事一样罢了。 本文由wgtzzwfw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提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伴随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 传感器技术、 永磁材料和控制理论发 展,
70年代末期进入了伺服技术交流化时代。 相继开发出多种类型交流伺
服系统,并广泛用于自动化领域,在相当广泛范围内替换了步进电机和直流伺服电机驱
动系统。时至今日,交流伺服系统己成为伺服系统主流。 在交流伺服系统控制中,依据经
典以 及多种现代控制理论提出控制策 略全部有一个共同问题,即控制算法依靠于
电动机模型。当系统受到参数改变 和扰动作用影响时,系统性能将受到影响,怎样抑制这种
影响一直是控制领
对象模型依靠,能够在处理有不正确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中有可处理性、鲁棒 性,所以将智 域一大课题。多年来, 因为它能摆脱对控制
置控制,以实现含有一定自 适应能力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本论文关键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分析永磁同时电 机工作原理, 建立其数学模型, 深入剖析其运行特点及控
制机理。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整体分析,针对PS MM非线性、 强祸合
特点,利用矢量变换进行电机模型解祸,建立三种不一样(W. W, W) PM S
MSPM P V 变频方法下永磁同时电机位置环、 速度环、电流环三闭环控制系统并利用
Mta/iui对其进行仿真研究。 albSml k n 从PD I控制本
身特点出发, 分析其优缺点, 介绍常规PD I 控制原理及其 参数整定方法和智能PD
I控制及其参数整定。 探讨生物免疫系统调整规律, 并对免疫系统复杂精细自
我调整机制进行
抽象和简化,得到免疫响应中调整机理。并把免疫系统和控制系统类比提出
一个新型免疫控制器。 该控制器把免疫控制器和常规 P )控制和模糊推理结I I
合组成模糊免疫Pl 控制器,以改善控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控制器和i l ) 常规 P I D控制相比,含有很好动态性能、抗扰动能力以 及较强鲁棒性能 且算法简单易实现,含有一定实用性。 , 关键词:永磁交流伺服系统,智能PDI,免疫反馈,模糊免疫P I D控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ta t sr c
W tt d e p et | io etn e n u, eecoi thi e | vl |
mnomc e coit hi epw r tn s n u, ih e o h e f
r l r c | q o l r c e q c e c s s thi e | t avne et praet |
aem ti ad t l e o e n u ad dac no e nnm g t ea
nc r n r q n h c e m f m -n a rl o o n t oys v t
hie cm io ae C h ed 0 . d o A h re o n u hd e t g o A at n o 7'Kns C e , eq a o n h r c t e f t e f i f ss v s t s e n e pd ape tat ao
hy hv r le m gec p g ts D s v m tdv x n t ao e a d n t spi m o ad e o o re e , la e c a i t n o
rn C e s p e r o r i ss m , o , Cv ssm hv be t
mi ta os v ssm . yt su tnw. e ot s e n a se f o t s e p o A s ry e a e h n r m e y e e r
I t A e ss m | t la | cn o t oi bs n | l s a | sro |
tcn o, te t l r s e o t c scl n C v y e or l h o r h e a d h a i h e e e
cnot o ad dm no t o c t s e b m T aity otl r n m e c tl r f e a p l. t h a r h y o e o r h
ya h m r e h s l e e o e l dpn o tm t m dl a w e
tssm fr t i une o eed h o r e nhn ye s e d n
ecf n e o o , d h e t u e h f e l s pr e rvr
nad tbnei pr r ac wlb m c ae e.hw a m ts y g d
uac t eo ne l uh c dS, ae a i n i r , fm s s
ie f t o o f t r ti ts une a asn i p b m I r et
riia o rn i e hs y be a r l . en y s t n ea
hn c a l s i f l w e b o e n g c e, as i v altn
tt otn l et tl c it e s i s io sv n ib r d ipr
ieincn ow i s n o l n A e o e t e hm s l e a t
g o r h h a e u y | C | k r t r cno bc s ic gt o t dpnec |
oc tl t m d ad otl e ue a er f eedne o r p n
' e n hs r, at n i h d e f o l s o l a n a
fs itad ut sfr e i t uc tn i xcpb m e il n rbs
eop csn h nea ad a r l s a bi y o n s r s g o
nnm
t a e a g i y i i f g e y g m a in A s v ssm
a nnna im n cnoe i p ps bs o t Cr yt , eole m
ue tlr r oe a d h e o e nw i r orl s o d e
n e im n f da l ape tt sed t l psi cn oopr aet
mue bc a pld h pe cno ad i n tl e nn e e k w
i o | e | o r n o t o r f | o m m gec | o t tr le | pr racA |
sv s t wtaati . a t sv ssm ei hh fm ne e o e
id ao n i e ye o z i eo r a g C ym h p tn r s
Te t t hs a h s te o i . h cne o tr er fl io
flwno n f e c a n h o i s l t l g T ipprl et o ehn
m, dt a e acl eo aa zs w r m caisbis m
tm ta m dl h ae n y h s e k s uh l e h i o f
praem gec cr os o fsy aa zs o cacrts e nn
at s h nu m t it ad l ei w r hrtii m t i y o n n
or l n n y t k a esc r s ad tl hn m d p . n aa
zs cno s t g bl, ncno m cai s l T e, le t otl
el ay ad o r e s e y h ny h e e ry m o l n s a i aP
M'nnnatad y pn bis e e l p ssm i n t s lei
nh m g MS oi ry i culg l t e c so s e 咖 o i ud
hl d y r o o t w i i l e psi l psedp crnl p h
ee n k d h h u s io o , lad r t wt t e d r t s
cn d o tn pe o n u e o i h i e i co o o r f n o fqec
cnei ( f uny vro P r e o sn WM, SWM, P) ui
vcr ne P S WM b s g t cag t V y neo h o
dcult mo r dlA ds u tn wt Maa/iun hv be eope
ls t oh r l e o o ye o Bs o t hrtii oPD tlh ppr
lei rav m rs h ca c rts I cnots eaa zs e
te i, ad e a esc f o r , an y t li et e n i
s
iru s etn P c tl c l ad am ts lim t d no c
cnnoa I o r pnie n ipr er e an eos td e ov i l no
rp s t a e r u tg h . D i s g
Ad o r ue t iei n P cn o pnie ad pr e r n a
io cs n l et ot l c l n i a m tsl n d s t h tl
e g I D r r p s t a e i s r u tg hde li m t s g
ane o . T ippr a hs e bc l f o cim n s e asa s
re ce t f dak o b l i l ue t , rt h ae e r s s h e e a w i g a mo y m btc s ad pfs c pce sfeutg cai o im n s t . s n s li t ola d -gli m hn m
m ue | e Tu i ie h m it e r an e s f | m e | l ym h s otn |
tf da m cai o im n r pne A d ks aa g b i h e bc e n m m ue os nm e a nl y a s e k h s f e e s . a n o bte im n ssm d tl e , oea im n cn oe T i e e m ue t a cnossm p ps nw ue t lr h w n y
e n o r yt r s | m o e o rl. | s f z- m n P cnoec b ecnet |
nl cnoad y r c u ym ue otlr i svnoaP otl f z i e ne z i I D rlo n o i I m D r n u n e z f tm
ku f z- m n P c tlr s tip v t cnoprr a e o e u
ymue o rl iu d m r e otl o n . ap i z I noe s o o h D e e r e mc f S u tn u s osa t tts t hs
uac retn l ad hr u nscm a d ovnoatned tbne co aiy h于交流永磁同时电机交流伺服系统作了深入研 究,尤其是对基于光电编码
器获取速度反馈伺服系统做了大量智能控制仿真研究。 针对永磁交流伺服系统参数时变
和高度非线性,
本文基于生物免疫系统调整机制提出将一个新奇免疫控制器应用于永磁交流伺服系统速 度控制,从系统静、动态性能, 抗千扰性、鲁棒性等方面观察比较采取免疫
控制器后系统性能。关键内容以下: () 1分析永磁同 机工作原理, 步电建
立其数学模型, 深入剖析其运行特点及控制机理。 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整体分析,针对
PSMM非线性、 强祸合
特点, 利用矢量变换进行电机模型解藕, 建立三种不一样(W. PM SPM PM
SW, VW)
变频方法下永磁同时电机位置环、 速度环、 电 流环三闭环控制系统并利用
Mta/iln 对其进行仿真研究。 al S uik b m ()I 控制本
身特点出发, 2从PD 分析其优缺点, 介绍常规PDI 控制原理
及其参数整定方法和智能PDI 控制及其参数整定。 () 3 探讨生物免
疫系统调整规律, 并对免疫系统复杂精细自我调整机 制进行抽象和简化,得到免疫响应中
调整机理。并把免疫系统和控制系统类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比提出一个新型免疫控制器。 该免疫控制器把免疫控制器和常规 P 控制和 D I模
糊推理结合组成模糊免疫P 控制器, m以改善控制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 这种控制器
和常规P ) D 控制相比,含有很好动态性能、抗扰动能力和较强 鲁棒性能,且算法简单易
实现,含有一定实用性。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永磁同时电机模型及矢量控制技术
系统中应用当属矢量控制理论。此理论自 诞生之日 起就受到大家广 高性能同时电 动机控制需要现代控制理论支撑,前使用最广泛并已在实际
q
系, 消除AC坐标系中电 以 B 压方程是带有周期性变系数微分方程给求解带来 麻
烦。 本章作为后续内 容知识准备, 将具体推导相关永磁同动机数 步电 学模型并介绍矢
量控制相关知识。
2. 1永磁同时电机基础方程
三相永磁同时电 动机是由 绕线式同时电动机发展而来, 它用永磁体替换了
电励磁,从而省去了励磁线圈、滑环和电刷,其定子电流和绕线式同时电动机基础相同,输
入为三相对称正弦交流电,故称为三相交流永磁同时电动机。 交流永磁同时电动机是由定
子和转子组成,定子结构形式和感应电动机 一样由导磁定子铁芯和导电三相绕组
以及固定铁芯用机座和端盖等部件 组成。 转子用永磁材料制成,采取合适几何结构,使磁
势波形靠近空间分布
正弦波。 定子通以 位相差1 0 三相正弦交流电 定 当相 2 0 时, 子产生空间
匀速旋
转磁场,磁场旋转速度和定子正弦波频率相关,定子将接收电能转换为
旋转磁场。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推进转矩,使转子旋转,完成
电机 能到 械能 化【 [ 转 23 61 ]
PS M M定子和一般电 励磁三相同 步电动机定子是相同。 假如永磁体 产生 应电 ( 动势 和励 感 动势 反电 )磁线圈 产生 应电 感 动势一 也是正弦, 样, 那么PS M M数学模型就和电 励磁同时机基础相同。 为使分析简化起见, 作如下假设:
() 饱和效应忽略不计; 1
() 感应反电势呈正弦分布; 2
() 不计涡流和磁滞损耗; 3
() 励磁电流无动态响应过程; 4( ) 转子上没有励磁绕组。 5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么能够得到图 21所表示永磁同时电动机等效结构坐标图,图中 - O ,
.B,
图21永磁同时电动机等效结构坐标图 -
永磁同时电动机运动方程为:
JmT 不 d一 一 . d t
其中 -输出 : T 转矩(' N) m T
载转 N ) -
( -) 21
, 一折算到电机轴上总负 矩('
J 折 到电 轴 总 动 量 机 上 转 惯 摊 m ) - 算 2
。 ( d ) 一转子角速度 r l a s
由 -可 速 动 特 在负 矩不 定时 知, 度 态 性 载转 一 , 取决于输出转矩 式2 1
对电动机转矩控制 特征。 电 动机转矩是由 磁场和电流共同决定, 所以, 实际是对磁
场和电流控制。交流永磁电动机物理方程为: 0o 凡 召 0 o 凡 U -}0 。 Rc U
.肠肠
+
』‘
d
..
幼
气
月
.
.
. . . . . . . . . .
L
劝
B
.. . . . . . . .
.
(-) 22
J
劝
C
尸 . ‘ . . . . . . . 1 1 . . . .
劝
A
, , .. .
.. . .
r
,
劝
B
.. . . t
卫卫
..
cs o o
.‘ . .
cs2 ol0 cs oo
.
r.
.气
, .. . . .
尸. . . . . . . . 1 . .
,
cs o 0
.. . . . . . 1 . . . 1 1 . . . .
. . . . 1 | |
.
cs 0 o2 0 4
t. . . .
cs2o l0
1. . . . J
和
.1 . . L
+
1. . . .
劝
C
..
o2 0 4 c s 2 ' c s 0 o10 cs 0 o
.
.
L
cs一 2 o( 10) B cs 一 4- o( 20)B 子
劝
(-) 23
其中:
“, ; u一三 , “, 。 相定子 绕组电 压;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i A , , s e 一三相电 子绕组电 流; Y p , 幼 一三相定子绕组
Aa 。 ,l磁链; R=B = ; ARR R c o是 子 场 等 磁 : f转磁 效 链
0为转子轴线和定子A相绕组轴线夹角电气角度。
交流永磁电动机转矩方程为:
‘气
卜
P
肠?枯
兰
cs o 6
d6cs 一20lr o0 1 ) ( 0 i p
cs一 40 o( 20 0 )
(-24) 其中P为电 。 机极对数。
2. 2交流电机矢量控制
2..1矢量控制思想提出 2 由 转达式为T T I C为 直流电 动机 矩表
-9 .(T 转矩常 可知,电矩 CP N 数) 磁转 兀 别 制电 流I 磁 N 它 之间成9。
角交关 各自 立, 分控 枢电 . 通T, 们互 0 直 正 系 独 和
在电路上互不影响, 转矩控制轻易实现,这也是直流电动机调速性能好根本原因。
不过, 用一样理论和方法来分析、 设计交流调速系统时就不那么方便了。
由前文分析中能够看出, 交流电动机数学模型和直流电动机模型相比有着本质区分, 它是一个高阶、非线性、 强藕合多变量系统,这使得调速系统调整器参数极难正确设计,系统动态性能不理想。又因为交流电动机 磁 通矢量F . F 全部在空间以同时速度旋转,
A凡 I B 凡 相互相对静止, 欲控制转矩, 必须控制任两磁通矢量大小和相对位
置。通常变频调速系统控制量是交流
电动机 子电 幅 和 定 压 值 频率( 压 制型 或定 流幅濒率 电 控制 电 控 ) 子电
值和( 流 型, )它们全部是 标量, 称为控制 故 标量 系统。 量控制 在标 系统中,
按电机 只能 动
稳态运行规律进行控制,不能控制任意两个磁通势矢量大小和相对位置,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转矩控制性能差。
欲改善转矩控制性能, 必需对定子电流或电压实施矢量控制, 既控制大小,
又控制方向。一个矢量通常见它在直角坐标系上两个分量来表示。交流电机
矢量(全部 磁通势、 磁链、 电 压、 电 全部在空间以同流) 步速旋转,它们在定
子坐标系 静止系 上 量,即子绕组上 ( ) 各分 在定 物理量全部是交流 控制和计量,
算不方便。 助于坐标 籍借 变换, 将三相交机 流电 变换成 d 机, 可和- q电 进而
直
流电机等效起来。把这些变换应用到控制方面,在三相电机上设法模拟直流电
2..2矢且变换 2
矢量控制中所用坐标系有两种: 一个是静止坐标系, 一个是旋转坐标系。
() | 子坐 ( BC 1 三相定 标系A , | 三相定 , | 轴系) 子里有三相绕组, |
其绕组轴线分
别为式BC 彼 互差1 空间电 度, , 此, 20 角 图2 示, 矢一所 某 量巧
三坐 在 个 标
轴上投影分别为V, C代表了该矢量在三个绕组上分量。 AV, BV,
() 子坐标系 a , )两相对称 通以 2 两相定 ( - 轴系 6 绕组 两相对称
电亦 流,
产生旋转磁场。 对一个矢量,数学上常见两相直角坐标系来描述,故定义一个
两标系 。 尹 ) 它a 和三相定子坐 相坐 ( 一 轴系 , 轴(见图2
)-, 2
它f 超 a 0 图 V 玲 矢 在 -坐 系 投 。 于 轴 轴前 轴9, 中, 为量巧
。1 标 影 由 。 i 0 6
和A轴固定在定子A相绕组轴线上, 这两个坐标系是静止坐标系。
(转子 (q ) 坐 3 ) 坐标系d 轴系 转子 标系固 -定在转子上, 其d
轴在轴 转子
线q 超 轴9 , 坐系 转 一 在 间 转 角 度 转, 上, 轴前d 0 该 标 和 子 起
空上以 子 速 旋 故 0
为旋转坐标系。
()坐 (-轴系 定向 标系MT ) 坐标系M轴固定 4定向 在定向 磁 链矢
量上, T轴超前M轴9 , 标系磁链矢量一 0 该坐 和 u 起在空间同 步旋转,由于M轴
在
磁链轴上, 又称为定向磁链轴, 而和M轴垂直T轴上定子电流分量只产生
电磁转矩,又称为转矩轴。
变换到另一坐标系标准是,在不一样坐标系下所产生磁动势完全一致。
() 静止坐标系间矢量变换 1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个旋转矢量从三相定子坐标系(-- ABC坐标系)变换到定子两相坐标
系
(一 坐标系) 称为 C A K变换或 3 变换,称其反变换为C A K反变 a刀 , LR
/2 LR
换或2 变换。 / 3
图2- 2 定子坐标系
且考虑变换前后总功率不变,经过计算若为 平衡系统V+B 二0 , 三相, V+
, VC
可以得到:
阳
一坦行
生2 行
匡队 队
(-25)
同理能够推导出其逆变换为
屹几 K
厄 朽
1{2 1 一2
1
阵匹
(-)26 可以得 出
卫
1}2边 2
(-) 27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2
对于各相绕组电流和磁链,也有一样变换,且变换矩阵和电压变换矩
阵完全相同。 () 两相坐标系间矢量变换 2
一个旋转矢量从两相定子静止坐标系( 一 坐标系) a刀变换到定子两相旋
转坐标处理有不正确性和不确定性问 题中有可处理性、鲁棒性,所以将智能控制引入交流
伺服控制成为一个肯定趋势。 智能控制理论是自 动控制学科发展里程中一个崭
新阶段, 和传统经典、
现代控制方法相比,含有一系列独到之处。首先,它突破了传统控制理论中必
须基于数学模型框架, 不依靠或不完全依靠于控制对象数学模型, 只按实
际效果进行控制。其次,继承了人脑思维非线性,智能控制器也含有非线性特征;同时,
利用计算机控制便利,能够依据目前状态切换控制器结构,
用变结构方法改善系统性能。在复杂系统中,智能控制还含有分层信息处理和决议功
效。所以,智能控制也被成为继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以后第三代自 动控制技术〔D ll o
l l | 利用智能控制非线性、 变结构、 自 | 寻优等多种功效来克服交流伺服系统 |
变参数和非线性等不利原因,能够提升系统鲁棒性。目 前智能控制在交流伺
服系统应用中 较多, 包含: 教授控(xe Cno 、 控制、 自 控 制 Ep tl
模糊t r or) 学习
制、神经网络控制、 遗传算法等, 而且大多是在模型控制基础上增加一定智能控制
手段,以消除参数改变和扰动影响。 () 教授系统及教授控制 1
识表示、 搜索策略 , )关键是以 教授系统形式得到实际应用。 通常认为: 教授教授系统是人工智能 应用领域一个关键分支, 人工智能理论和方法(如 知
数据、 波形特征等作为目前事 实,和控制规则相匹配,从而得到控制量。控制
规则表现是教授专门只是和经验,为了使控制器能伴随对象特征改变自动调整控制参数,不
停改善系统性能,通常还能够给她设置学习步骤。 目 经开始将教授控制应用于
快响应电前,大家己气传动系统研究。
()模糊控制 2
模糊控制是利用模糊集合来刻画大家日常所使用概念中模糊性,使控
制器能更逼真地模拟熟练操作人员和教授控制经验和方法,它包含正确量模糊化、 模
糊推理、 模糊判决三部分。 模糊控制系统基础结构包含: 模糊化接口、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模糊推理机、模糊规则库、 非模糊化接口 多个部分。 模糊控制最大优点是它不依靠
被控对象正确数学模型,而且能克服非
线性原因影响,对被控对象参数改变不敏感,即含有较强鲁棒性,所以它是处理不确定性系统控制一个有效路径。 但它对信息进行简单模糊处理 会造成被控系统精度降低和动态品质变差。为了提升系统精度则肯定要增 加量化等级,从而造成规则快速增多,所以影响规则库最好生成,且增加
系统杂性和 复 推理时间。 此通常全部需要和 控制方法相结如和 控 因 其它 合( 滑模 制结合) 才能取得优良 , 性能1[11 23 11
() 神经网络控制 3
神经网络则是多个神经元经过互联组成网 络,常见神经网络交接结构有包含无反馈前向多层网络、 有反馈前向多层网络、层内有互联多层前馈网
络、任意元可能有连接相互结合型网络等。
神络 包含: 存放是分布式使得网 特点 经网 信息 健 络含有很强 容 信息
错性、 鲁棒性和联想记忆功效 ; )含有自 适应性和自 组织性( 起源于连接多 样 性极
连接强可塑性 ; 度) 采取并行处理方法 这使得处理 ( 速度变得很优越); 层次 ( 性 这是由 络 联结 定 。 网 互 构决)
学习控制是对系统运行未知信息进行学习,并把学习信息作为一个经验利用到未来决议和
控制之中去。 学习控制对于含有可反复性运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被控对象有
着 广泛应用前景,而它们又全部包含有多个满足一定动、静态性能指标位置伺
服系统。所以, 研究位置伺服系统学习控制含有一定经典性。不过应该指 出,学习控
制本身不能克服系统随机千扰。通常来说,自学习控制也常是和
其它控制方合在一 [。 法结 起1 比如,目4 1 前模糊 控制 个引 注目 研究 一
人 方
向就是自学习模糊控制,这种控制是走向更高层次智能控制一个过渡。
() 估计控制 5
估计控制将人类能经过对未来情况把握来确定目前行动能力引入了控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制领域。在控制领域,怎样合适地利用未来信息,并所以而提升控制系统性能方面,己经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多引人注目标进展。
在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机电 领域中, 能够利用未来目标值等未来信息情 况是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依据目前目标值,和未来目标值和未来外部干 扰等信息来共同 确定目前控制方案,无疑是一件很有价值思绪。估计伺服 系统就是期望经过对目 标信号及干扰信号未来信息利用来改善系统控制性能。 从结构上来看,采取估计控制伺服系统就是在采取通常控制策略伺服系统上加一个利用未来信息前馈估计赔偿步骤所组成。所以,可望使系统在保持原有稳定性和鲁棒性同时,经过对未来信息利用使得系统性能
指标得到深入地改 1 善[ 5 1
1. 3人工免疫控制研究现实状况
近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显著特点之一是和生命科学相互交叉、相互 生命科学尤其是生物学发展为计算机科学发展提供了很多新方法和新 渗透日 益亲密。
当今科学研究领域内一个关思绪。键研究方向,并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标研究目前,针对生命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领域研究已
基遗传 1 7 1 等。
生物免疫系统是生物体赖以生存基础保障,它是自 然进化演变结果。 从计算机科学角度来看, 生物免疫系统能够看作是一个含有高度并行处理能
力分布式、 自 适应和自 组织 [。 物免 是 系统1 生疫学 在对生 8 ] 物免疫系 统研究
基础上发展并逐步形成一门较为完整学科。目 前,生命科学研究工作者
们正在利用计算机技术为生物免疫系统及其多种机体功效和特征行为进行数学建模,方便愈加轻易地分析和解释这些生物免疫现象内在机理。其次,生物免疫系统含有很强学习、
识别、 记忆和特征提取能力,
物免疫系统原理和结构
这些能力正是智能性计算机系统所需要。所以,生
成为计算机科学研究工作者竞相研究对象。 目 计算机工作者们已 前, 从生物 免疫系
统中取得了部分关键启示和借鉴,而且将其应用于处理计算机工程应用中部分用通常方法
难以处理复杂问 人工免疫系统(r ia Im n 题。 Ai i m ue t cl f
SsmAS 是利用生 疫系 工作原 ye , )t I正 物免 统 理,以生物免疫 学基础
概念和理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为基础面向应用计算机模型,是将生物免疫学相关原理和概念和计算机
科学相结合产物[ [ 1 9 1 人工免疫系统继承了生物免疫系统很多优良 特
征,这些特征使得人工免疫系统很快 成为学术界 研究热点, 并成为计算智能研究一个崭
新分支。
Eo tn Cm utnI E | s tn | vli a Cm utn等 vli a | pti |
, Tn co oEo tn y pti 很多 uo r o aE r ai n uo r
oa y o E a o 国际期刊将人工免疫系统作为关键议题。 01 在20 年和20 年I
En co 02 E T s tn E r ai a
oEotny pto n lia Cm utn还相继出 人疫系统 v uo r o
Cbrts ye ec 国际会议从 19 ni 97年开始每十二个月组织专门人工免疫
系统研讨会, 还有 G C OGnt a Eo tn y m u tn n rc , CCnrs
EC (eec vli a C pti C fe e C (ogs i n d uo r o
aoo e n ) E e
oEotn y p a n nvli a Cm ut ) uo ro t o 等国际会议也将人
工免疫系统作为i 讨论 专题之
一。20 02年 9月在英国 Kn 大学还成功召开了 et第一届人工免疫系统国际学
术议I R (t a n CnrcoAtcl nS t s0会 C I1 Ie t a
oenn i Im e m)1 A S snr i l ee ri m u ye [<
to n f ia f s 2
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提出人工免疫系统尤其适合于处理含有鲁棒性、自 适
应性和动态性要求实际工程应用问 题。 免疫响 过程控制存在很大相同 应和 之处,我们能够把生物体看成被控对象,把抗原入侵和内部细胞突变看成各类干扰,把免疫系统看成控制器,这么免疫响应就类似和一个对干扰控制过程。 但免疫系统控制对象远比工程中对象复杂,免疫控制效果比实际
过程控制效果更稳定、协调、 鲁棒。 免疫响应自 适应性、 协调性、 鲁棒性、 对未知环境适应能力吸引了过程控制领域教授注意,免疫响应这些特点是过程控制尤其是复杂、 存在未知千扰对象控制所追求。下面就是人工免疫
系统在控制中部分应用。
() 1 基于对异物快速反应和快速稳定免疫系统免疫反馈机理可用于发 展有效反馈控制系统, 基于T细胞免疫反馈控制规律设计自 调整免疫反馈
控制器, 2]P型免 文[ 用 1 疫控制器和 一个增量模 块组成免疫控 制器建 模 立了
控制性能优于常规控制器。 糊自调整免疫反馈控制系统,将此控制器用于激光热疗法组织度控制中,结果表明 其
用到一个多机器人系统控制结构中2 [ 2 1
() 3 基于细胞选择说和独特征网络学说控制机理, 利用生物免疫系统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保护和 自 维持能力,把每个机器人看成B 细胞,每个环境看成抗原,行为
策略看成抗体,用于控制分布式机器人系统,使其在环境条件改变时,能选择
一个适宜 行为策略1 3 Z 1 ()
A et gn 结构, 并利用多样性产
4基于局部记忆和网 络结构学说应用于
生、 自忍耐建立、 记忆非己三个步骤, 在干扰知识不能得到情况下控制系统,
用于噪 声自 适应控制[ ( 2 4 1
( )把免疫系统和神经网络结合, 识别和处理人工神经网络建筑块, 并 5
应用于复杂 动态行为 模和自 建 适应控制, 2」 文[ 将此方法用于 控制一个不确
定U 1 直升 H 垂直 机盘旋模 型。
除控制领域外, 人工免疫在其它领域如机器人、故障检测和诊疗、 知识挖
掘、数据处理、 图象处理、 计算机网络安全、 组合优化、模式识别中也取得了
成功应用。
1. 4论文关键内容
本论文源自836 项目《 高响应直线电 机和伺服控制器研究和开发》本文
, 是在此项目基础上,对基于交流永磁同时电机交流伺服系统作了深入研 究,尤其是对基
于光电编码器获取速度反馈伺服系统做了大量智能控制仿真研究。 针对永磁交流伺服系
统参数时变和高度非线性,本文基于生物免疫系统调整机制提出将一个新奇免疫控制器应用
于永磁交流伺服系统速 度控制,从系统静、动态性能, 抗千扰性、鲁棒性等方面观察比
较采取免疫控制器后系统性能。 关键内容以下: () 1分析永磁同 机工作原理,
步电建立其数学模型, 深入剖析其运行特点及控制机理。 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整体分
析,针对PS MM非线性、 强祸合
特点, 利用矢量变换进行电机模型解藕, 建立三种不一样(W. PM SPM PM
SW, VW)
Mta/iln 对其进行仿真研究。 al S uik b m ()I 控制本
身特点出发, 2从PD 分析其优缺点, 介绍常规PDI 控制原理
及其参数整定方法和智能PDI 控制及其参数整定。 () 3 探讨生物免
疫系统调整规律, 并对免疫系统复杂精细自我调整机 制进行抽象和简化,得到免疫响应中
调整机理。并把免疫系统和控制系统类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比提出一个新型免疫控制器。 该免疫控制器把免疫控制器和常规 P 控制和 D I模
糊推理结合组成模糊免疫P 控制器, m以改善控制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 这种控制器
和常规P ) D 控制相比,含有很好动态性能、抗扰动能力和较强 鲁棒性能,且算法简单易
实现,含有一定实用性。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章永磁同时电机模型及矢量控制技术
高性能同时电 动机控制需要现代控制理论支撑,目前使用最广泛并已 在实际系统中应用当属矢量控制理论。此理论自 诞生之日 起就受到大家广
泛重视。 控制需 矢量 要使用 正确电 动机数学 模型, 在分析中采取d 坐标 通常 q
系, 消除AC坐标系中电 以 B 压方程是带有周期性变系数微分方程给求解带来 麻烦。 本章作为后续内 容知识准备, 将具体推导相关永磁同动机数 步电 学模型并介绍矢量控制相关知识。
2. 1永磁同时电机基础方程
三相永磁同时电 动机是由 绕线式同时电动机发展而来, 它用永磁体替换了
电励磁,从而省去了励磁线圈、滑环和电刷,其定子电流和绕线式同时电动机基础相同,输
入为三相对称正弦交流电,故称为三相交流永磁同时电动机。 交流永磁同时电动机是由定
子和转子组成,定子结构形式和感应电动机 一样由导磁定子铁芯和导电三相绕组以及固定铁芯用机座和端盖等部件 组成。 转子用永磁材料制成,采取合适几何结构,使磁
势波形靠近空间分布
匀速旋
转磁场,磁场旋转速度和定子正弦波频率相关,定子将接收电能转换为
旋转磁场。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相互作用产生推进转矩,使转子旋转,完成
电机 能到 械能 化【 [ 转 23 61 ]
PS M M定子和一般电 励磁三相同 步电动机定子是相同。 假如永磁体 产生 应电 ( 动势 和励 感 动势 反电 )磁线圈 产生 应电 感 动势一 也是正弦, 样, 那么PS M M数学模型就和电 励磁同时机基础相同。 为使分析简化起见, 作如下假设:
() 饱和效应忽略不计; 1
() 感应反电势呈正弦分布; 2 () 不计涡流和磁滞损耗; 3
() 励磁电流无动态响应过程; 4( ) 转子上没有励磁绕组。 5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这么能够得到图21所表示永磁同时电动机等效结构坐标图,图中 - O , B, C为三相定子绕组轴线, AO O 取转子轴线和定子A相绕组轴线 电气角度为0.
图21永磁同时电动机等效结构坐标图 -
永磁同时电动机运动方程为:
JmT 不 d一 一 . d t
其中 -输出 : T 转矩(' N) m T
载转 N ) -
( -) 21
, 一折算到电机轴上总负 矩('
J 折 到电 轴 总 动 量 机 上 转 惯 摊 m ) - 算 2
。 ( d ) 一转子角速度 r l a s 由 -可 速 动 特 在负 矩不 定时 知, 度 态 性 载转 一 , 取决于输出转矩
式2 1
场和电流控制。 交流永磁电动机物理方程为: 0 o 凡 召 0 o 凡 U -}0 。 Rc U
.肠 肠
+
』‘
d
. .
幼
气 | |
.
.. . . . . . .
..
.肠
一dt
L
劝
B
.. . . . . . . .
.
(-) 22
J
劝 C
A
, , .. .
.. . .
r
,
劝
B
.. . . t
卫 卫 c s o o | |
.‘ . .
cs2 ol0
cs oo
cs 0 .... o2 0 4
卫卫 卫 . . 月
.
r.
.气
, .. . . .
尸. . . . . . . . 1 . .
,
cs o 0
. . . . . . . . 1 . . . 1 1 . . . .
.
cs 0 o2 0 4
t. . . .
cs2o l0
1. . . . J
和
.1 . . L
+
1 . . . .
劝
C
..
o2 0 4 c s 2 ' c s 0 o10
cs 0 o
.Ic
.月 .
.
.
L
cs一 2 o( 10) B cs 一 4- o( 20)B
子
劝
(-) 23
其中: “, ; u一三, “, 。 相定子 绕组电 压;
Aa 。 ,l磁链; R=B = ; ARR R c
o是子 场 等 磁 : f转磁 效 链
0为转子轴线和定子A相绕组轴线夹角电气角度。
交流永磁电动机转矩方程为:
‘气
卜
P
肠?枯
兰
c s o 6
d6 cs 一20lr o0 1 ) ( 0 i p
cs一 40 o( 20 0 )
(-24)
其中P为电 。 机极对数。
由电机转矩方程可知,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为多变量祸合、非线性时变系 统。
2. 2交流电机矢量控制
2..1矢量控制思想提出 2 由 转达式为T T I C为 直流电 动机 矩表 - 9 .(T转矩常 可知,电矩 CP N 数) 磁转 兀 别 制电 流I 磁 N 它 之间成9。
角交关 各自 立, 分控 枢电 . 通T, 们互 0 直 正 系 独 和
在电路上互不影响, 转矩控制轻易实现,这也是直流电动机调速性能好根本原因。
不过, 用一样理论和方法来分析、 设计交流调速系统时就不那么方便了。
它是一个高阶、非线性、 强藕合多变量系统,这使得调速系统调整器参数极难正确设计, 由前文分析中能够看出, 交流电动机数学模型和直流电动机模型相比有着本质区分,
A置。通常变频调速系统控制量是交流
电动机 子电 幅 和 定 压 值 频率( 压 制型 或定 流幅濒率 电 控制 电 控 ) 子电
值和( 流 型, )它们全部是 标量, 称为控制 故 标量 系统。 量控制 在标 系统中,
按电机 只能 动
稳态运行规律进行控制,不能控制任意两个磁通势矢量大小和相对位置,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转矩控制性能差。
欲改善转矩控制性能, 必需对定子电流或电压实施矢量控制, 既控制大小, 又控制方向。一个矢量通常见它在直角坐标系上两个分量来表示。交流电机
矢量(全部 磁通势、 磁链、 电 压、 电 全部在空间以同流) 步速旋转,它们在定 子坐标系 静止系 上 量,即子绕组上 ( ) 各分 在定 物理量全部是交流 控制和计量,
算不方便。 助于坐标 籍借 变换, 将三相交机 流电 变换成 d 机, 可和- q电 进而
直
流电机等效起来。把这些变换应用到控制方面,在三相电机上设法模拟直流电
机控制转矩规律,来改善系统动态性能,这就是交流电动机变频调速矢量
控制主导思想。
2..2矢且变换 2
矢量控制中所用坐标系有两种: 一个是静止坐标系, 一个是旋转坐标系。
() | 子坐 ( BC 1 三相定 标系A , | 三相定 , | 轴系) 子里有三相绕组, |
其绕组轴线分
别为式BC 彼 互差1 空间电 度, , 此, 20 角 图2 示, 矢一所 某 量巧
三坐 在 个 标
轴上投影分别为V, C代表了该矢量在三个绕组上分量。 AV, BV,
电亦 流, () 子坐标系a , )-轴系 6 绕组 两相对称
)-, 2
它f 超 a 0 图 V 玲 矢 在 -坐 系 投 。 于 轴 轴前 轴9, 中, 为量巧
。1 标 影 由 。 i 0 6
和A轴固定在定子A相绕组轴线上, 这两个坐标系是静止坐标系。
(转子 (q ) 坐 3 ) 坐标系d 轴系 转子 标系固 -定在转子上, 其d
轴在轴 转子
线q 超 轴9 , 坐系 转 一 在 间 转 角 度 转, 上, 轴前d 0 该 标 和 子 起
空上以 子 速 旋 故 0
为旋转坐标系。
()坐 (-轴系 定向 标系MT ) 坐标系M轴固定 4定向在定向 磁 链矢
量上, T轴超前M轴9 , 标系磁链矢量一 0 该坐 和 u 起在空间同 由于M轴
在
磁链轴上, 又称为定向磁链轴, 而和M轴垂直T轴上定子电流分量只产生
电磁转矩,又称为转矩轴。
矢量制中,电动机控 变量( 压、 电 电 流、 电 动势、 磁链等) 均可用
空间矢 量来描述,并常在多个坐标系中进行变换和计算。 一个空间矢量从一个坐标系
变换到另一坐标系标准是,在不一样坐标系下所产生磁动势完全一致。
() 静止坐标系间矢量变换 1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个旋转矢量从三相定子坐标系(-- ABC坐标系)变换到定子两相坐标
系
(一 坐标系) 称为 C A K变换或 3 变换,称其反变换为C A K反变 a刀 , LR
/2 LR
换或2 变换。 / 3
图2- 2 定子坐标系
, VC
可以得到:
阳
一坦行
生2 行
匡队 队
(-25)
同理能够推导出其逆变换为
屹几 K
厄 朽
1 {2 1 一2
1
阵匹
(-)26
可以得 出
行C: 3二行 一2
厄2
卫
1}2边 2
(-) 27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2
对于各相绕组电流和磁链,也有一样变换,且变换矩阵和电压变换矩 阵完全相同。 () 两相坐标系间矢量变换 2
转坐标系 ( 一 坐标系) 称为P R d4 , AK变换或旋转变换, 以下图所表示。 一个旋转矢量从两相定子静止坐标系 a刀变换到定子两相旋
和a相绕组轴线夹角。 并定义逆时针方向为B 正方向。同时也定义电机转
子逆时针旋转为速度正方向。 依据图 2 所表示矢量示意图和图形相同定理和投影关
系,可以推导出 . 2
玲co 气s B o 一 i s n 气s B 找c B i + on s
写成矩阵形式为
Vo咋
一sn “ i0 日 川
cso 口
(- 29) | |
(-0 21 )
上式为d 旋 - 转坐标系向 一 坐 变换 式。 变换为 qa 刀 标系 关系 其反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阴川
Cso口
一ss i n
s^} i1 nf g Y
CsL7 j , ouv l
T
, . . . . . . , .‘ J
(-1 21 )
C一z: .一} n ,
Cs oB sn口i
Cs oB
rlvs a c ,io s 0 0 n [ S l c s j 一 i u
(-2 21 )
对于各相绕组电流和磁链,也有一样变换,且变换矩阵和电压变换矩
阵完全相同。在矢量控制中,选择坐标系没有统一标准,通常依据日常习
惯而定。 在了解坐标系时 应注意两点:
()坐标系正方向是等效绕组所产生磁链或磁场方向,此时某相坐标 1轴和
该相绕组是垂直关系。 ( )采取右手定则时,线圈相对运动方向和磁场运动方向相反。
2 | 2. .3按转子磁场定向矢I控制原理 2 t |
|
磁场定向 控制, 简称F C 在永磁同时电 O。 动机中, 于转子磁链恒定 |
不变, 由故采取转子磁场定向 方法来控制永磁同时电动机。它是在转子磁场定向 坐标系
中实现磁通和转矩解藕控制方法。所谓转子磁链定向 控制,就是把定向坐标
系轴 向 转 磁 叭上 并 它 步 转 即 轴 轴 和 子 几 M 定在 子 链 , 和同 旋 , M 线 转
何线d 重 {[。 子MT 和‘ 轴 重 MT 系 同 动 数轴 轴 合22 由 -轴 q
系合, -轴 步电 机 78 1 1
学模型实际 上也是d 轴 上 学 - 系 数 模型。 q
已经知道,在定向坐标系中。 M和 T是两个匝数相等且相互垂直绕组,
其中分别通以 直流电 m和i 产生合成磁动势F 其位置相对于绕组来说是流i t l
, , , 固定, 假如让包含两个绕组在内整个铁心以同 步转速旋转,则磁动势F自然也
随之旋转起来, 旋转磁动势。当 成为 观察者也站在铁心上和绕组一起旋转 时,在她看来,
M和T 是两个通以直流而且相互垂直静止绕组。 假如控制磁通中 在M轴上, 位置就和直
流电机物理模型没 有什么本质上区分了, 其控制也就能够 得到简化。 此时,原交流机
转子总磁通就是直流机磁通, 旋转坐标系中M绕组相当于直流电机励磁绕组,m相当于励式画出来,图2. - 4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 C
IA-?迎
IL
些
一.喻 等效直流
电机模型
图2交流电机坐标变换结构图 - 4 V 一 步旋转变换;}M轴和A轴( 轴) R同
-a 夹角。
?,.黔
i’. 一 下
从- ?么?气
爷。 协 卜仄
直电 模 型 机 等 流 效
i. c
32/ 交流 电机
图2 - 矢量控制系统构想 5 从整
体上看, | 输入为4B C , | 三相电 输出 压, 为转速。 。 为一台交流电 机, |
从内部看, 输出直流电 机经过3 变换和同时旋转变换, /2 变成一台由i 和i . ,; , , 输入,。 输出直流电机。 将交流机等效成直流机后,就能够模拟直流电机控制方法,求得直流电 机控制量,再经过对应坐标变换,从而控制交流电机。因为进行坐标变换
设结构 想 图2 ,图中制器后 转 器 V ' 电机内 旋转变 - 5 控 反旋 变换R 和 ‘ 流 代表磁动 矢量, 这种控制系矢量控制系统, 所
部
2中可能产生滞后,则图中虚线部分完全删去,其它部分就和直流调速系统非常相同了。 由 此得到矢量控制变频调速系统动、静态性能完全可和直流调 速系统相媲美。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3永磁同时电动机在M- 坐标系上数学模型 T
由于采取转子磁链定向 方法来控制永磁同 动机, -轴和d轴系重 步电 即M T - q
合, -轴同 动 数 模 实 上也 q 系 学 型 为 MT 系 步电 机学 型 际 是‘ 轴 上 数 模 。 建
立正弦波永磁同动机d 步电 - q轴数学模型,考虑凸极效应、 阻尼绕组和定子
漏阻抗。
设两相坐标系d 轴和三相坐标系 A轴夹角为B ,要把三相静止坐标系上
电压方程、磁链方程和转矩方程全部变换到两相旋转坐标系上来,能够先利用 3 变换
将方程中定、 / 2 转子电压、 电 磁链、 流、 和转矩全部变换到两相静止坐标
系a1 然 再 用 转 换 阵C/将 些 量 变 到 相 转 标 一上, 后利 旋 变 矩 U; 这变 全部 换 两 旋 坐 6 2
系d上,由( 7 和丸2 2 推出: -q 式 2) - -) 1可
q
厄
cs o y c sd 一一z ) ot
2 2
3 3
csU -n) o( +
2 十
( i i 一n s B n 3
(-3 21 )
}V V } 2 1 2 1
其逆变换为:
厄
C.s2s J
cs 一 i B o B sn
物
c一) o号 s二 ( “ c+) o号 s! ( B u d居
-s ( m H一一 ; ) , r
2 2
3
3
(-421)
一s( + -n m a )
根据以上原理将式(-) 2 变换成式 (- ) 两个方程: 225 1
饥一dt 帆
一I十几 W ;凡P
l-q
一dtI+ ,+队- ( , )劝
(-521)
两相同时旋转坐标系上磁链方程为:
u一L L f ‘ 几d + j “= 。 LQ , i (-6 21 )
劝
d
=d Li d
叮
+
劝
r J
、 1 1
砂 | |
由动 磁转 统 公 电 机电 矩 一 式几二 兀 i , 推得气 耳S B 可 n
T=P . a I(一?( +7) P( i Vi d - I() . ( .) d q
二n - g) 7 - .i l 7 j ] , gd P P d 4D P i ' d
式中I一对复矢量取虚部。 m
机械运动方程为:
(-821)
J一 一一 Q 丝 T T& ,,
d t .  ̄
(-921)
以上各式中:
FF一 , 分别表示转子通势和定 , , 磁子磁通势;
k一百分比系数; .T一电 d 机转矩;
6一转子磁 通势到定 磁通势 s从 子 夹角; 7一磁链; l' dq分 , 别表示定一 子dq , 轴分量:
时为一影响
常数;
w一 磁 产 链; , 水体 生 磁
J转动惯量; 一
。一转子机械角速度;
凡一阻力系数;
凡一定子侧电阻。
将式〔-7 21 )代入式 (- ) 21 ,得8 T 二 I i ( 一, i m Pl g L i] l + ), ' L d d f 对于隐极转子结构,有LL, d
q所以: =
(-) 22 0
几二 uf Pp li ,
(2) 21 -
T为电 最大电 转矩, (1, (1, (2)永磁同 动 。 动机 磁 式2
5式27 式2 1 -) - ) - 为 步电 机向轴系数学模型, 式2 1 由 (2 可见,
-)在向轴系下,永磁同时电动机电磁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转由C 定 , 想制 磁 矩, 要制t 大 并 持 矩是 q 要 控 电 转 只 控 , 小
保妈为 值 决 定 即
可。
2. 4本章小结
本章推导了相关永磁同时电动机基础方程、在两相同时旋转坐标系上 数学模
型并介绍转子磁场定向和矢量控制相关知识,为后续内容提供了知识
准备。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能伺服系统大全部采取数字信号处理器D P为控制器。 S 本文系统采取美国德 州仪器企
业推出电机专用芯片,T3OF47 MS2L 20 。 它含有强大运算能力,
足以确保多种复杂控制算法能够在系统中实现。 仿真研究采取国际公认最优异科技应
用软件一Mtb aa。 它集数值计算、 l 图形处理、图像处理于一体,已成
为应用线性代数、自 动控制理论、 数理统计、
数字信号处理、 数据序列分析、 动态系统仿真等课程基础数学工具。 对Maa
tbl 及其 S un 仿真环境充足应用, ilk mi 将极大地方便对永磁同 步电 机控制
算法研究,以便快速设计出 所需控制算法。 同时, 对于复杂控制规律仿真往往无法直接
应用S un 仿真环境, ilk m i 需要引入 Sf co 将 Maa 和 S un-ntn
ui tb i lk l m i 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二者各自 优势,实现永磁同时电机控制系统
仿真。
3. 1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带速度传感器交流伺服系统组成包含主回路、全数字控制单元、 通讯 接口单
元、 交流永磁电机和上位 P C机。 主回路用于交流电机三相功率驱动, 由整流单元、
逆变单元、 驱动单元、 和保护单元组成。 控制单元以D P S芯片 T 3O F47 MS
2L20A为关键,扩展了AD转换模块。 硬件组成关键基于德州仪器 /
企业DP控制器 T 30F 47 S MS2I 0A和三菱企业IM功率模块。 2
P
从控制角度来讲, 本系统为含有电流环、 速度环和位置环三环控制系统
如- P ' I 分 为 置 d 电 和Q 电 考 。 转 图3. I 和g 别 位 、
轴流 轴 流 参 值, 为1 K d r c f t . ,
速、 ‘ 为磁极位置角,AR和AR分别表示速度调整器和位置调整器。 三环 S P
算法全部用计算机实现, 实现了交流伺服系统 全数字化。 其中电 流环为整个
位置调整器输出电压是速度调整器给定信号,速度调整器矢量控制系统关键,速度环和位置环是确保系统控制精度关键组成部分。 三环系统中,
场定向矢量控制输入。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31永磁同时电动机矢量控制结构原理图-
3. 2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建立
3..1永磁同时电机模块 2
电力系统 工具箱( wr t ) 面包含了 ( e Ssm里 P o ye 永磁同
机步电 仿真模 块,因
此,无需再对电机仿真模型进行编程,大大降低了研究时间。 永磁同时电机模块可工
作于电动机方法或发电机方法,运行方法由电机电
磁转矩符号决定(为正则是电动机状态, 为负则是发电机状态) 相关电 。 机机械
和电气部分变量,能够用二阶状态空间模型来表示。 为了简化模型, 能够定转子永磁
磁极在定子上产生感应磁通是正弦分布,而且由于通常永磁同 步电 机气隙较大, 能够近
似地忽略定转子铁心磁饱和。所以, 基于转子参考框架( dg 即 - 坐标系) 永磁同 步
电机数学模型能够表述为下列方程: d-dt ., 、 (- ) 31 一d一 l L
-d、 L d+ d L , , ap -dt ?王刀.- v 一— t 一- ud 久p
_(- ) 32 pra L L e” Q’ L a Le
T=.[q ( 一 ' 1 1p) +L 气) S j ‘ 4
(-) 33
式: , d别 轴 d 电 系 ; 为子 组电 ;, '别 中 乓 L分 为q ? 轴感 数
R定 绕 阻 ' d 为Q r 分
轴、 轴 子电 d 定 流;、 v分 为9 d 定 压;。 转 速 , ‘ 别轴、 轴 子电
为子角 度;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人子永磁 为转 磁极和定 子绕组匝 磁链 连 幅值; , 机极P为电 对数;T为电磁 转矩。
-- 留
(-) 34
dr
式中: 为动 动 J 转 部分 转 惯量; 机尼 数; 机载 矩;BF为 械阻 系 及为
械负转
为定子角位置。
Maa tb中永磁同时电机模块就是建立在上述数学模型之上,在l Sun 工具箱中 i lk mi 位置为: Sun Pwr t Bo s / a i s i lk/ oeSsm c e M c n / mi ye l k t he
Pmnt eS co uMcn 同 , 要永 步电 模 特 e anMg t hn s
he时 需 将 磁同 机 块 定 r e a y ro a i。 nn
输出信号向量经过电机测量步骤( a i s a r e D m x 模块进行 M c n
Ms e n e u) h e e u m t
分解, 产生所需六组测量信号,立即电机模块m端口 和测量步骤模块m 端口 连接。
这么, 测量步骤输出即可输出各测量值,同时也可把电端口 机一
些输出量接回输入端,形成多种闭环控制系统。所以, ea n M ge Pr n t
tme a n Sn r os h 。 和M cn M a r eDm x y h nuM cn模块
ai s se n eu模块往往作为 个整 co ai he eu m t 一
体使用,它们一起就组成了永磁同时电机控制系统仿真对象,而该仿真对象
测值 0 : 电ai i qd 电 i ' qd 压v V; 可量 有1个 线 流i l ,
轴流q d , , ; l , , 轴电4 I ; , 转转 ,转位 角 ,
电转 。 于 仿 对 能够 测 理 子 速。 : 子置 9; 磁矩T 由 该 真 象 观 到 物
量很多,所以很有利于控制系统建立。
3..2矢最控制模块建立 2
系控制,因统采取矢量 此需要对ii d, ' 进行坐标变换, 采取i
di变 公 为 转 标 里 i , 换式 : ,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几?际?气
厅有
cs, oB()
csu,一一9 ) o( t
s() iB n,
2
3 2 I. 2
s一I i3 n Z} ( ) 8 [ , ti a
(-) 35
相 量 制 块 真 式 图 - 示 其 ,入1[, 矢控 模 仿 图 形 如 3 所 。
中输为i i 应 2 , i〕s 组 成 矢 , 入2[() w]成 矢 , 出1[ L l 成 量 输 为sw c() 量 输 为l b ito t n s 组 ! a c l 组 矢量。
func i t on
图32矢量控制模块仿真图 -
3..3电流环、 转速环和限幅 2
()电流环 1
电环 控 统 有 个电 环, 采I 制 一 是 于电 几 系 共 两 流 全部 用P 控 器, 个关 流 流 :制D 电 环, 一是 于电 ‘ 流环, 个电调 器 作 矢 控 流 另 个 关 流i 电 两 流 节 输出 为量
制输入。电流环关键作用有: .改造内环控制对象传输函数,提升系统快速性;
大加速转矩,并保障系统安全运行: .实时 抑制电 流环内 制最大电流,使系统有足够
速度值和电机转速负反馈,输出为电流环给定值。其中:百分比部分关键是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加紧上升速度,降低上升时间,使系统立即达成稳定状态;积分部分关键是消除静差;
微分步骤关键是抑制改变过程,使其改变减缓,方便愈加快稳定, 同时消除转速上下波动,
去除振荡过程,使曲线愈加平滑,过渡过程愈加缓解,起到一个阻尼作用。为了提升转速性
能,将在第五章对转速进行免疫
PDI 控制。
()限幅 3
限幅值跟系统关系紧密,对系统静动态性能有很大影响。从转速调整 器 流 节 全部 要 幅 其 转 环 限值 响 电输 i 和电调 器 输出 需 限 , 中速 幅
影到 机 出; 在
恒流升速阶段电流恒定 值和电 机转速上升 快慢。 输入到SW 或SPMPM VW
电
压需要限幅,而且限幅值必需和三角载波幅值或SPM最大电压相等,此VW
限幅值影响到电机稳态时各量振动大小。
3. 3采取不一样变频技术仿真
伴随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 新型电 机控制理论和稀土永磁材料快速
发展,永磁同时电动机(MS P M)应用领域不停扩大,对电机控制系统变频技术要求越
来越高。目 前小功率高性能交流伺服驱动器普遍采取电压源
型逆变器, 且调制频率( kz 上 。 较高 1 H 以 )但这种 0 方法在电速范围
直流机调 上受
母线电压影响,当转速提升到一定程度时,电机产生反电 压大于母线 势电 电压,这么
就无法进行能量交换。滞环调制实现简单,但波形谐波大,性能较
制弦调 差。 正弦P MSW ) W ( 信号波, 用三角载波和正
电机过热,
调制方法一空间矢量P WM调制 (V WM) SP ,将空间矢量引入到脉宽调制中。 它含
有线性范围宽,高次谐波少,易于数字实现等优点, 在新型
器中 驱动 得到了 应用[ [。 普遍 23 本节将 对采 流滞环型P , | 90 ] | ] |
分别用电 WM SWM P
和SPV WM技术时系统进行仿真和分析。
本文 P S 用到 M M 参数为: q. H L=. H R 285h , ,
L=5 , 5, . m FO 8m d m = 7 8 o = 几=,=; 01w, 0
8? 22 4 X 7 b =. k m P =. J0 0 g I5 0 D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1电流滞环型 PM 3 W
其关键过程是把输入两个电流进行比 较, 并把结果送入一个滞环继电
器, 使电输出 定子 流 踪 其目 是 机 线电 跟 输入 相 流电i份 i 进而 三 交 A s > ,
跟ii 当 子 流 三 交 电 且 过 定 闽 时 这 电 入 踪9e 定 电 比 相 流 大 超 一 值 , 时机 输 , ?
电流为负设定值;当定子电流比三相交流电小且超出一定闽值时,这时电
机入电 正 设定 这 子 流 三 流电A i i 近 输 流为 值, 样定线电 在 相交 i 8 s , 附一 ,
个很小范围内波动。对永磁交流同时电机采取滞环型电流调整器进行
Su k 真 电 滞 型P M仿 模 图 图3 其 真 速 形 几i l 仿 ?流环 W 真 块 如 - 仿 出 转 波 和 mi n 3
波形图3和图35 - 4 -所表示。
图3- 3电流滞环型 PM W 仿真模块
r . l es L 川 州 州 1 1 州 州!
/
朴
洛。
飞
侧
P口』
/
一
 ̄ ̄ ̄  ̄ ̄ ̄  ̄ ̄-  ̄ ̄  ̄几  ̄一
.
刃口 刀
们己,
.一1
能
t l s
图3 电流输出波形 - 4
图35转速输出波形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2正弦波脉宽调制 (P 3 S WM)
采取SW 技术逆变器期望输出电压是纯粹正弦波形, PM所以这里正弦波 就作为调制波, 受正弦波调制信号称为载波, 这里采取等腰三角波作为载波。
用三角载波调制三相交流电i i i 要取闭值) 并 果送入一个A 3 s( r l 继电器, 这么就实现了用等幅而脉冲宽度正比于正弦波曲 线函数值矩形脉冲来等效, 把结有滞环
-, rni l g
Sut 编 而 用 产 需 角 其 真出 转 波 和几 形 -ni写 成, 来生 要 三 波, 仿 速 形 波 如 fc n o
图37 - 和图38 - 所表示:
图3 SW 模块仿真图 - PM 6
口
/ 广
口
叨\ P时 』飞
图3 电流输出波形 - 7
图 38 转速输出波形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3空间矢量调制 (V WM) 3 SP
()P 1 S WM基础原理及其实现方法 V
SP M 是利用三相电 VW压源逆变器功率器件一个特殊开关触发次序和 脉宽大小组合,在电机内 部产生一个圆形旋转磁通,而不是以产生失真小
正波 3 弦 为目 [ 1 ]
依据逆变器各桥臂开关状态不一样,能够得到8个基础电压矢量,包含6 个非零电压矢量和 2 个零电 压矢量。 图3 给出了基础空间电压矢量和所需- 9
电电 矢 U在 , 面 影 机 压 量 } 。 平 上 投 。 ,
(1派, 一/-
六81 0
(1 -6一 // 一 /l ,1-2 ) - V 而 ,1V) 一/ - 2 0 1 4 0 U20 1 01U30 0 (,1,) F 2 14 V1 31 -0 1 0
面9 , SPM VW 目标是经过和6 个开关管8 种开关状态对应基础空间电压矢量
来近 机 需 电 向 U 一 现 法 在 个P 周 S使 逼 电 所 压 量 r。 般 实 方
是一 W 期T 逆 e f M 内
变输 电 均 和 r 等如 S小在T 期 使、 变 很 , 器出 压 平 值 U 相 。 果T
, S内 U 化 小 f e 很 周
具体实现方程为:
一x r=I +2 6 To o 1 r1
TUf T . 。 o o1 S e U T U- 十 ( , ) (6 3) -
式, 二U* U 所 区 相 非 基 空 电 矢 > 对 中 U和 - 为, 在域 两 邻
零本 间 压 量 Tz 、 i为 , T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应关 导 状 时 ;o插 零 本 间 量00 : 时, 时开 管 通 态 间 T为 入 基 空
矢0或q, 间同 0
有TT+4 成立. , T-, +z T
SW 号 实 调 需 气 二 静 坐 系 , 量V以 信 时 制 要 维 止 标 。 轴
分.B 及 VM P , , V
P周期T W M S 作为输入。 V M 现步 SP 实 骤关键下 W 分以 几步图〔: 翔
1首判 矢 U所 扇 。 . 先 断 量, 处区 e
通分 . ,关, 得: 析v和v系 可 到 过
IV =#
3i0v s3v 一s6 - n n . i0e 0 0一
令
2s6- i 0, 一i0v一n n .s3v 0 o (-) 37
式中:n) 符号函 当x 0 为1 x 0 为 1 i( 为 gx 数, >时 , 时一e
<
(-) 38
通表3 中 和 区 对 关 即 快 判 叹所 扇 。 过 - N扇应 系 可 速 断 在 区 1
表31 -N 和扇区关系对应表
一长{3 V . -I 6 N V 2 I I 5 I N 4
2。 计算基础空间电压矢量作用时间。
以压 量 在 区I 例 令 电矢 残 扇I , 为
X,, 一3T* fs -加 v Y(,3)2
一十a & 石 vS TU /
(- ) 39 Z(v 3) | 一 , vs f 一a | T |
牌、
对于不一样扇区T 2 T 按表3 取值。 - 2
扇区
兀. 几
工
Z
Y
Im I
Y- X
N
XZ
V x
一y
3.确定电压空间矢量切换点。
定义:
兀-不 T 4 7一 一2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不2 , /T十 T? , /T+ , T2在不一样扇区内,T, }T: 、T , 依据表3 } . . 进行赋值。
表33切换点 T - -、 L , , eT
赋值表 . 扇区 | |
(-0 31)
I
T,
11
II I
VI
V
VI
T,
0
aT ,
T
Tn T Tc 0
T
Tn
T
a
Tmc3
T
() VW电 2 基于SPM 机控制系统 仿真 SP VWM模块结构
图图3 0 - 所表示, 1其中s c eo步骤利用S uco p e c: avt-ntn
fi 实现, 10/ 在 0 r s转速阶跃给定下进行测量,PS 定子相电流、 转速输
ad MM
出波形分别图 3 1 - 和图31 1 - 2所表示。
刀祖 伟 1. 住
图3 0 V WM模块仿真结构图 - S P 1
饭仰
侧 、 旧
旧10
剖如
石魂 2
压C 0口 1 . x
a | W 芍D一 0厂 o5一 | m | a 护一气1 | i 1 |
D10 i一 ] . 0 6 a m
t / s
图31 - 2转速响应 曲线 图 31 电流响应曲线 - 1- 2 控制系统有 图 31
和图31试验结果表明所采取控制方案正确可行, -1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章先从硬件组成和控制角度对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简单介 绍, 并用
MT A 搭建出了 ALR 永磁同时电 机控制系统仿真环境, 包含永磁同时电动机模块、
矢量控制模块、电流环、 转速环、 位置环以 及限幅步骤,然后对S WM, PP S WM
技米以V 及其实现方法进行了比较具体叙述,为后续章节阐
述提供了必需说明。
武双aZ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
第4章 智能 PD控制基础原理和方法 I
P控制含有 结构简单、 稳定性好、 可靠性高等优点,尤其适应于可建立 M
正确数学模型确实定性控制系统。 在控制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今天,工业过程控制领域仍
有近9 %回路在应 用 PD控制策略。 0 I 伴随工业生产和军事装各发展,控制系统变
得愈加复杂。 含有大纯滞后、 非线性时变等不确 定原因也 日益增多 而对应性能指标却
越来越高。 常规 P 参数整定过程 中肯定会 I D 遇到系统稳定性和正确性之间 矛盾 ,
往往是取百分比 、 积分和微分三部分控制 作用 折衷 ,难于收到最好效果, 已经难以满足
复杂工业生产和武器装备要求 。 智能控制是 自动控制发展新阶段,关键用来处
理那些用传统控制方法难以解 决复杂系统控制问题 。 和传统经典 、 现代控制方法相比,
智能控制含有一系列优点。 首先,智能控制突破了传统控制理论中必需基于数学模型 框架
。它根据实际效果进行控制,不依靠或不完全依靠于控制对象数学模 型。 其次,它继承了
人脑思维非线性,智能控制器除了有 非线性之外,还可 以依据系统状态切换控制器结构,
实现变结构改善系统性能。 最终, 一些 智能控制方法含有在线辨识决议或 自寻优 能 力。
所以,智能控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关注和应用 。 智能控制研究内容很广 ,包含基于知识
推理教授控制、 荃于规则 自
学习控制、 基于联结机 制神经网络控制、 基于模糊逻辑智能控制和仿 人智 能控 制
等等。 多年来, 控制和常规P)智能 H 控制相结合, 形成所谓智能P I D控
制,这种新型控制器已弓起了普遍关注和极大爱好 。 多年来大家进行 了广泛 }
研究, 提出了专家式智能P ID控制、 智能P 学习 I D自 控制、 神经网 基于
络PI D
模 点 对 统 数 化具 较 棒 [[ 型 特 , 系参 变 有 好 鲁 性33 45 11 41常规
PD控制 . I
常规PD控制 原理框 图如 图 4 所表示: I一
P控 器是 种 性 制 它 据 定 y (和实 输 值 (构 I 制一 线 控 器, 根给 值
可0际 出 Y) 成 D Y ) , P控 器是 种 性 制 它 据 定 Y (和实 输 值 (构 I
制一 线 控 器, 根给 值 . ) 际 出 Y 成 D y t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控制偏差e)( ,即: t
e)Y(一 ( ( 二 f t
ytt ) ) (1 4) - 将偏差比 P 、 例 ()积分 〔 、 1 微分 (
)经过线性组合组成控制量 , 过 ) D 对
程对象进行控制,故称为P I D控制器 。
P控制器
v父e , -r( n w t )
I控制器
蔽丧 仁 r 理)
0制器 控
图4-1常规 PD控制 原理框图 I 控制规律为
u) t (, e+t [扛(T ) td - ) 争, Ktd e ( +
传递 函数 形 式 为
(2) 4-
二s些彝K1 T) (一 一, 李十s) ( + ,
Es () 7 } s
(-4 3) 其中:u 控制量,尺为百分比系(为 t ) 数,T为积分时间常 数,T微分时间
d常数。
响。
()比, 1例系数K关键影响系统响 应速度。 增大比 例系数,会提升系统
响应速度 , 小系统稳态误差 ,
分比系
减提升控制精度 ;反之,减小百
数, 会使调整过程 变慢, 增加系统调整时间。
() 数T 影响 2 积分系 关键 系统稳态精度? 积分作用 引入, 能消除系统
静 差, 高系统跟踪精度 。 提 但过强积分作用会造成系统 超调加
大, 同时 甚至引发 振荡。 积分引入会给系统带来 相角 滞后, 从
而产
生超 调甚至 引发积分饱和作用 , 不利于系统响应品质 。
() d 3 微分系数T 关键影响系统动 态性能? 微分作用加强有利于加紧系
统
响应, 使系统超调量减小, 稳定性变好。因 为微分系数关键是响
应系
统误差改变速率, 它关键是在系统响应过程 中当误差 向某个方 向
变化 时起制动作用,提前预报误差改变方向,能有效地减小超调。 但
是假如微分系数过大 ,就会使阻尼过大,造成系统调整时间过长。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 出,在PD 参数整定过程 中,往往会碰到系统稳 I定性
和系统稳态、动态性能之间矛盾 ,极难满足高精度、 高性能要求。
4. 2常规 PD控制器参数整定方法 I
PD参数整 定是控制 系统设计关键 内容 。 它是依据被控过程 特征确定
IPD 控制器 百分比系数 、 积分 时间和微分 时间大小。 PD 参数整 定方法很 I I
过理论计算确定控制参数。 这种方法所得到计 算数据未必能够直接用, 还多, 概括起来有两大类: 一是理论计算整定法, 它关键是依据系统数学模型, 经
采取。本文关键讨论工程整定法。 PD 控 制器 参数工程整定方法关键有衰减 I 曲线
法、稳定边界法 、 和动态特征参数法 。 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其共同点全部
是经过试验,然后根据工程经验公式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 但不管采取哪一 种方法
所得到控制器参数,全部需要在实际运行中进行最终调整和 完善11 33 67 )1
4..1衰减曲线法 2
该方法是依据衰减特征来整定 P 控制器 参数。 它关键 采取一定衰减 比 I
D时设定值扰动 衰减振荡试验数据 ,然后利用 部分经验 公式 ,求取调整器对应
整定参数, 我们在此以4 衰减比 : 1来说明 其步骤:将调整器 积分时间 设置
为最大值, 微分时间设置为0 例度a ,比设置为 较大值, 并将系统投入运行; ()
等候系统稳定后, 1进行设定值阶跃干扰, 观察系统响应, 果系统如
响应衰减太快则减小百分比度 , 反之, 系统响应衰减过慢,
应该增大比
例带。 反复进行, 直到系统出现图所表示41 : 衰减振荡过程,统计
下此时比 例度氏和振荡周期T s ;
() 利用步骤 2 所得到 2 中 值, 查表就能够求得调整器整定参 数。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0 , T I | , 一 | r |
(41 a : )衰减响 线q 05 (1: 应曲? 1 - . 7 b 0 衰减响应曲 F 9 ) 线I0 - .
表不1衰减曲线法 PD参数整定表 I 衰减 率
p.5 i,07
图41 -
调整规律灌定参数 PPI PI D
Td
6, 1氏. 2 06 ., 8氏 1氏 . 2 0氏 . 8
2 T , 12兀. 0 4兀 . 0 5 . , T0 3兀 . 0 1兀 .
T09 - .
PPI PD I
4..2稳定边界法 2
带
稳定边界法是基 于纯 比 例控制系统临界振荡试验所 得数据 ,即临界百分比
6和临界 周期T * 振荡 k 一个闭 环整定 其步骤以下: 法, () 节器 分时间T 1将调 , 设置为最大 T , , 值( = )微分时间T d 设置为 零, | 积 |
比 例带6 置为 设 较大值, 并使系 统投入运行; ()
等候系统运行稳定
后, 减小比逐步 例带, 直到系统出现等幅振荡, 并
统计下此时百分比带和两个波峰之 间时间 ;
()在步 骤 2 测得临界比 3 利用 中 例带和临界振荡频率, 4中 表 - 进行查 1
询,就可以得到调整器多种参数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2稳定边界法法参数整 定表 - 调整规律\ 整定参数
PP工 PD I 6
T,
Td,
2, 622 , .61了 , .6
08兀 .5 05 兀 .0 0 15 兀 .2
4.动态特征参数法 .3 2
动态特征参数法该方法以被控对象控制通道 阶跃响应为依据 , 经过部分9年 出 , 整( 二 ) = er c 在 4 l o
“Ts +1 一
定式表2中 鲁 公如4 其一 ? -,
表43 - 调整器参数整定表 - ZN 调整规律\ 整定参数
PP I PD I 6
eT
T,
Td
1 1 . r e
3 3 . r 2 0 . r 0 5丁 .
其
机
凡
-一
085 . e r
-T
, 因为上面公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 经过修改,总结出相
应计算调整器 最好参 数整定公式,以下面柯恩一库恩整定公式:
百分比调整器:
凡凡一/ 一 03 )十.3 行T, 3
百分比积分调整器:
KK二.r ‘08 /)+.2 ,a0( T一 0 9
TT 【3( T+.rT` [ 2 ( ) 3 %) 0(/)/+ .rT] , 3r I二 . 3 ]1 2 / 百分比积分微分调整器:
T T . /)0( )/+.rT]
=2( 5 / ]1 6
rT+.rTZ[0(/) , [5I
T/ - . ( T/+ .rT] 7 /)1 0 (I) d 0 z [ 2 T
3
其 中 K 为调整器 百分比增益, K . 二 oT 和 为对象动态特征参数 。
4 . 3智能 PD控制算法设计思想 I
PD 控制中一个关键 问题便是 PD参 数整 定。 但 是在 实际应用 中, I
I 许 多被控 过程机理复杂 , 含有高度非线性 、 时变不确定性和纯滞后等特 点。 在
噪声、 负载扰动等原因 影响下, 过程参数甚至模型结构均会随时间 和工作环
境 改变 而改变。 这就要求在 PD控制中 , 不仅 P ) I I 参数 整 定不依靠于对象
数学模型, 而且 P I D参数能够在线调整, 以 满足实时 控制 要求。 智能 控制是
一门新兴理论和技术, 它是传统控制发展高级阶段, 关键用来处理那些传
统方法难以处理控制对象在 大范围改变 问题 ,其思想是解决 PD参数在线 I
调整问题有效路径[3 6 ]
近年来,智能控制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应用上均得到了长足 发展 ,随之不
断涌现将智能控制方法和常 PD控制 规 I 方法融 合在一起新 方法, 形成了很多
形式智能P I D控制器。 它吸收了 智能控制和常规 PD I控制二者优点。 E 首先,
它含有自学习、 自 适应、 自 组织能 力,能自 够 动辨识被控过程参数、 自 动整 定控制参
数、 能够适应被控过程参数 改变。 其次,它又具有常 P ) 规 I 控制器 I
结构简单、 鲁棒性强 、 可靠性高 、 为现场工程设计人员所熟悉等特点。 正是这
两大优势, 使得智能P I D控制成为一个 较理想控制装置. 本节主要介绍教授 智
能P I D控制、 神经网 P ) 络 H 控制和模糊 P ID控制等几 种智能 P I D控制器
常
见结构形式,并分析各自特点。
4..1教授PD控制 3 I
模拟人类 教授决议过程 ,即模仿人类专 家怎样 利用她们知识和 经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验来处理所面临问题 方法、 技巧和 步骤 , 以便解 决那些需要人类教授处理 复杂
问题。 教授控制是基于受控对象 和控 制规律 多种知识智能控制技术 ,
实质上是对一个“ 控制专 家” 思绪、 经验、 策略 模拟、 延伸和扩展。 教授
式P I D控制有基于模式识别 教授式P I 整定控 D自制器和教授式智能
自整定PD控制 器。 于模式识别 教授式 PD 自整定控制器无须正确地辨识I 基
I
被控对象数学模型,也不必对被控过程施以 任何激励信号,就能依据教授知
识和经验实时调 整 PD 参数 ,含有良好控制特征和鲁棒性,其原理框图图I 43
-所表示 。
!知库 ! 识特征识别 性 能识别 PD I控制器
涵n_ }仁军
图
图43教授式智 能 自 - 整定 PD I 控制器原理框
教授系统包含知识库和逻辑 推理机两部分。 专 家系 统对 P I D控制参数
整定过程包含对系统控制性能判别, 过程响 应曲 线 特征识别, 控制参数 调整量 确定以 P
制参数修 及 I D控 改等。 控制系统性能 可用稳定性、 可 控性、 可 观性、 稳态特征、
动态特征等来表征; 用稳定 裕量、 稳态 指标、 动 态指标以 及综合指标等来评价。
不一样 性能 指标要求不一样调 整规则不一样 , 规 则 便构 成了不一样知 识库, 从系统稳
定性、 响 应速度、 超调量和稳态精度
等方 面来考虑 , 即可得到 P D D 控制器参数整定规则。
N 实际 神经网 A i i er Nto -N ) 上是以一 t cl a e k f 种简单计 4 . 神经 网络 PD控制 .2 3 I 人工 络 ( riaNu l wrA
计算能力以 种智能处理能力, 及各 在不一样 程度和 层次 上模拟人 脑神经系 统信息处理、
存放和检索功效。 不一样 领域 科学家 A N 有 对 N 着不一样
了解 和研究方法 , 对于控制领域研 究工作者来说 , N A N魅力在于:
武 汉理工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
()能够 充足迫近任意复杂 非线性关系 , 从而形成非线性 动力学系统,
1 以表示一些被控对象模型或控制器模型: ()能够学习和适应不
确 定性系统 动态特征 : 2
() 3 全部定量或定性信息全部分布存放于网络内各 神经单元, 从而含有
很强容错性和鲁 棒性;
() 4 采取信息 分布式并行处理, 能够 进行快速大量运算。
因为 A N 这些优点 , 多年来在控制理论全部分支几乎全部能看到它 N 引入
和应用,传统 PD控制 当然也不例外 。 A N 和 P D 制结合方法有 E N E控
多种, 包含基于单神经元P控制, )E 基于神经网 络 PD E 控制和神经网 络模
糊PD控制等等 ,这里具体介绍一下基于单神经元P D I E 控制 。
单神经 组成神经网元作为 络 基础单位, 含有自 和 自 学习 适应能力,而且
结构简单易 于计算。 而传统 PD E 调整器也含有结构简单、 调整方便和参数整 定和
工程指标联络亲密等特点。 这二者结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处理传统P I D 调整 器不
易在线实时 整定 参数、 难于对部分复杂过程和参数慢时变系统进行有
效控制不足 。 单神经元 自适应 PI控制 系统 结构框 图图44 I ) -a
2
y - y
一袋  ̄ J ,
一
u%z ( k k r豫 ) o
z - I
图中状态转换器输入 反应被控对象及控制设 定状态 。 转换器 输出为
神经元学习控制所需状 态量, 控制信号u) 神经元经过关联搜索和自 (由 k 学习
产生。 输入Y 为给定 Y 设定 f m 值, 为输出经状态变换器转换后成为神经元学 值,
习控制所需 状态 1 2 X。 这 量x, X. 里: , 3
xk= | 反应了系 , e) ( ( ) | k 统误差改变积累相当 ( 于积分项) |
; xke 反 误差改变相当 例项) ) 映了 2卜A( (k ( 于比 : xk一
2) k反应了 3 △ ( ( e ) 误差改变一阶差分相当( 于微分项) ; z
) y ( ( 为性能 | 卜y ) ( 二, | k k k 指标或递进信号, 为一个老师信号; |
武汉理工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w k为 , 对应于xk加权系数; () , ( )
K为神 经元百分比系数 , 且 K > . O
那么控制器输出“ ) ( 为: ku ) k 1 K w k ;
(= (一) k u + ; (( xk ) )
即有:
万
A( 一 [ (e ) (D( + ) e ) u ) Kw k( + k e ) W
(A ( ] k , )kw ) k 3 2 2 k k
而整量式 I PD控制算法为 :
(-4) 5
A( 二 e ) | () | D k △( 1 | ( |
(一 e 一) u )凡A( + k+ e ) k ) k kKe K d (6 4) -
其中玛、 K分别为百分比、 和微分 K, 积分系数, 较式(5(6 看 比
4)4) -和( 能够 -
、一 _ _ 、 _ 。 _ , 、 、 _ 、 、 , ‘ __ ̄ 。 , ‘、 _ * 、 ,., __ 、 _ T _ ,, , ‘ 、 ,
T,
K.二 经 控 器 有 I 制 性 它 过 wk K互、 系
、 该 元 制 具 P 控 器 特 , 通( "T 撇分 数。 神 )- 故 D
对加权系数调整来实现 自 适应,自组织功效。 所以该神经 P 元 I D控制器是 一
类在线 自适应 PD控制器 。 I
4..3模糊 PD控制 3 I
模糊控制策略是利用 模糊集合理论,把人工控制经验转化为计算机能 接收 算
法语言所描述算法。 含有不需要了解被控对 象 确切模型, 响应速度快,
精度较高和鲁棒性很好 特 点。 模糊 PD控制 就是 以数字PD控制器为基础,引入
模糊集合理论,依据系 I I
统偏差和偏差改变大小实时改P 变 I 数, D参这么显然更符合 制规律。
控制品质指标 优于数 P 字 I D控制, 尤其在减小超调量和 缩短过 渡过程时 间 上有较
显著效果;含有一定鲁棒性, 控对象模型参即被 数发生 改变, 控制效果仍然较佳: 算
法易于在计算 机上实 现, 适适用于实时控制。 模糊控制和 I PD结合 控制
方法有很多 种, 早期有引入积分因子模 糊 P 控制器, Likwk 于 1 3年提出混合
型模糊P 控制器和 I D W ao s . l B i 9 8 ID
M.aei。 18 年提 出误差 e模糊积分 PD模糊控制器; 和模糊一B s v
l于98 s l I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I D切换控制, mt模糊控制现在出 Si h 器; 现较多是模糊 自 适应 P I
D控制, 包括: 在线实时自整定PD I 控制器和基于模糊推理自 调整 P ID控制器。
这里介绍一个基于模糊推理自 调整 P I D控制 器,其控制原理图4 所表示。 - 5
它由一 个标准P I D控制器和一个模糊推理机构组成。 利用模糊推理思想, 依据输入
数,以期取得满意控制效果。 I ) 模糊 信号 ( 即偏差 e )大小 、方 糊推理在线整定PE参
Ydr
PI制器 I 腔
Wxi a仁r t Y
图4 模糊 PD控制器原理框 图 - 5 I
4. 4本章小结
本章先较为详尽讨论 和分析了 常规 P I D结构、 原理、 算法以及其参
数 常规整定方法, 然后介绍了现在控制领域里常见 智能 P I D控制结构、 原
理和算法, 和其优缺点。 为下 一章模糊 免疫 PD控制 引入打下 了理论基础。
I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第 5 免疫 PD控制及其仿真 章 I
生命现象奥秘和生物智能行为,一直为科学家们所关注。生物信息系 统可看
成一个分布式自 治系统,它能为科学和工程领域提供多种富有成效技术和方法,由生物研
究所引发信息处理系统,能够分成脑神经系统( 神经网 络,N、 遗传系统 ( N) 进化计
算和遗传算法, CG ) E & A 和免疫系统 ( 人工免疫 系统,ASI) 。 神经网络、
模糊控制和进化计算,现己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近
年来,生物免疫系统,因其含有多样性、分布性、 免疫记忆、 鲁棒 自 适应等特
性,也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并逐步成为继神经网络和进化计算以后生物信
息统 究 又 热 [3 系 研 一 点8] 39 ] [
大家基于生物免疫系统原理提出了多个人工免疫模型和算法,并应用于 自 动
控制、故障诊疗、 优化计算、 模式识别、 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等领域,这
一类基于免 疫原理 系统统称为 智能 人工免 统][。 疫系 14 本章仅 物免 90
]]就生 疫系
统免疫调整机制在自动控制中应用进行探讨。
5. 1免疫系统调整思想及基础特征
人工免疫系( i i im n st ) 统 a f a m ue e 作为一tc ri l
yms 种智能 处理 信息 系统是目 前新
兴研究领域,并在控制、优化、 模式识别、 分类等领域有了初步研究结果
[[1[。 疫 应 调 过 中T细 具 促 和 制 种 用 能 证 4444免 响 节 程 123
4]111 胞 有 进 抑 两 作 ,保
免疫系统取得较快响应速度和足够稳定性,尽管这种响应机理还需要免疫学家们作深入
探究,但作为生物信息处理机制工程应用,这种免疫调整
机制可用来有效改善控制系统性能。
免疫系统是生物尤其是脊椎动物和人类所必备防御机理,关键分为天生
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ne ue e a t a pv im n ia im n
stn h d te ue ntm y m e i m s d ast ) ye 两种,
具sm 它由 有免疫 功效 器官、 组织、 细胞、 免疫效应分子 相关 及
基因等组成。免疫功效目标就是消除外界入侵抗原和自 身突变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免疫响应是由识别异己和消除异己这两个过程组成。它对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外来侵犯抗原,可产生对应抗体来抵御。抗原和抗体结合后,会发生一系
列反应, 经过吞噬作用或特殊酶作用而毁坏抗原[1 8 ] 免疫系统是一经典分布式系统, 细胞遍布全身, 淋巴在全身自由 流动。 从生物信息处理角度来看,免疫系统关键有以下部分特征[ [ [. 1 1? 8 9A ] ] ] () 1 耐噪声性: 完全识别入侵抗原是不可能, 免疫系统在不完全识别
情况下也能对抗原产生有效作用,即免疫系统有一定鲁棒性。
多样性: 而且这种多样性是动态,() 遗传和浓度抑制确保了抗体库多样性, 2
能依据环境和抗原刺激实时调整。
型抗原。 免疫系统对抗原记忆和该种抗原刺激强度及刺激时间有关。 ()3 记忆能力: 某种抗原首次入侵生物体, 免疫系统识别并记住该种类
在身体各个部位,没有中心控制单元。 4 ()外来物识别:免疫系统能够识别
“ 5自己”和 , +4己” ,这是免疫功
能能够实现前提。
{)异常检测:能够检测以前从未碰到过发病机理并对此作出反应。 6 ()自7 适应性:自然界存在抗原种类远远多于生物体内抗体种类, 免疫系统经过细胞增殖和分化,不停产生新抗体,最终形成适合
抗体消亡抗原,动态适应环境改变。
5. 2免疫系统调整规律
免疫 调整 ( m nr utn 是 i u e li ) 指在免疫过程中 调控 免 m oga o 应答 基因 下 疫细
胞和免疫分子相互之间,和和其它系统和神经网络内分泌系统之间相互作
用,共同影响免疫应答发生、性质、 强度、 范围和终止,使免疫应答以最恰
当形 维 在最 度 平aa 免 调 是 持 体内 稳定 关 式 持适 水 【[。 疫 节 维
机环境 键因 5s ]]
素。针对抗原 (g、 A ) 抗体 (b, A) B细胞 () 辅助 T细胞 (h
和抑制T B、 T) 细 (s 之间 应, 献[]1 全部给出了 胞 T) 反 文 1 [〕
92等 其生物免疫 机制 模型, 抽象
图51所表示。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图51免疫反馈原理图 -
生物免疫系统对于外来侵犯抗原, 可产生对应抗体来抵御。 抗体和抗原结合后,
会产生一系列反应, 经过吞噬作用或产生特殊酶而毁坏抗原。 生
物免疫系统由细胞和抗体分子组成, 细胞又由淋巴 淋巴 胸腺产生T 细胞( 分
体并
为
经分布在 呈递细胞
辅助T细胞T 抑制T
ainei H和 clA骨髓产生B细胞组成。 抗原
P如巨 细胞吸 体内 抗原 (tep
肌S 和 当
s
侵入
tg
后刺激B细胞。 B细胞经过其表面感受器(c ts 收到这些刺激, (eo 港 r p
re 然后产
生抗体以消除抗原。当抗原较多时,机体内辅助细胞T H也较多,而抑制细
胞T却较少, S从而产生较多B细胞。 伴随抗原 降低, 抑制细胞T 增 体内 S
加, 抑制辅助细胞T产生, 细胞也随之降低。 H B 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后, 免疫
反系 便 于 [ 馈 统 趋 平衡a 7 ]
定义第k 外部物质量即 代 ( 抗原数量 为: )受到外 ) 伏, 部刺激后辅
助T细 胞T H输出为T (a Hk )
T( . k H k k
( ) ) l e (1 5) -
式中气 刺激因 符 正。 ,是子, 号为抑制T 胞T 会影响B细胞 产生, 假设
抑制细胞对B细胞 影响为T( S ),则k T( 二 2 k A ( ) k
S | k (( , k s ) | k f | ) S ) ( | ) |
S(2 5) -
式, 是制因 符 为 S ) 细 接 总 激, S) ( 中 棍 抑 子, 号正; (为B
胞受 刺 A( 指S ) k k k
量; (是一线性函 反应 制细胞T 改变 f ) 个非 数, 抑S 抑制量, 输出限
它制 在[ 1 B 接收总 [ ] 细胞 0 o , 刺激为
Sk二 H()T () () T k-Sk (3 5) -
式5 ) 免 馈规则。 (3 -就是 疫反 由 (1 (3得到 B细胞 5 )可
式5 卜 -, -浓度和 浓度 式为 抗原 关系
Sk-k一2( ( ) k ( k
(k A k e ) ) ) f ) ( l e S 即
(-) 54
其中1 k 气 表示 T 7, , 一/ S和T H作用比 数 ( 叙述方便,以后分别用
例系为 f ) ( () 代fS A ( ) (k A()。 (( 和f k 替 " (
, )S ) Ak u A ) ( k k u ) u ) ) S 和f , )( k
5. 3免疫控制器结构
5..1免疫系统和控制系统类比 3
适度免疫响应,是指在确保免疫稳定性同时快速响应入侵抗原。在控 制系统
中,理想动态调整过程是在确保系统稳定前提下,快速消除偏差尽
可能使系统 超调较小, 免疫响这和 应过程是 一致4 [ s ]
依据免疫响应过程和控制系统动态调整相同性,可借鉴免疫调整机理来 改善
控制系统性能。免疫系统和控制系统 见表 5 . 类比 - 1 表5免疫系统和控制系统比
-1 较
免疫系统
控制系统
(抗原, 等抗体 )
繁殖第k代
离散系统第k个采样时刻
第k代 抗原浓度: )( k
第k个采样时刻给定值和输出 值偏 差 。 ) ( k
第k代B 细胞接收总 刺激S ) 第 k ( k 个采样时 控制器 “ ) 刻 输出 ( k
5..2免疫控制器结构 3
从表4能够 看出, -1 偏差e ) 于 ( 相当 抗原数 伏 , k量‘ )
控制输出。 ( 幻相当 B 于 细胞 接收 刺激S ) 于 总 ( 。 是可得到 控制器控 律为
k( 免 疫制 规 ( (5 ) (
大, 二2 稳 效 , 增控 /控
大, 统系 超调量减小, 相对稳定性变好。 理地 整k 7 可使控制系统
合调 , , 和7含有 较快 响应速度 和较小 超调。 免疫反 馈控制块图 器方 图5 所表示1 - [
29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yk()
图5
-z免疫反馈控制器框图 图: (一, y), .k控 系 输 定 , (为 y (-(y ( 为 制
统 出 给 值 y ) 控 中 e) k k k ) q ) k 制系统实际输出。
5 3 免疫 PD控制器结构 . 3 I
对式4 - 5进行分析能够看出,基于免疫反馈原理控制器实际上是个非线 性P制 , 比系 为 凡一l a( () 该 例 数 控 器 出 控器其 例数 k - Ak] 比 系 随 制 输 [7 ), If u
改变而改变。不过,P型免疫控制器不能赔偿噪声或千扰引发稳态误差。
为文 4』 4] 采取免 此, 献[和[ 提出 8 9 疫型P 馈控 其中 献[ ] I D反制。 文 4 提出 控制 8
器结构图5所表示: -3
控制对象
图5 - 3免疫 P I D控制器 常规P控制器 I D 输入输出 关系为
e =K} 1 I K1 l +} -+R ,-)( e K)
一. 1 k _ z
z (-56 )
由图53-可知,整个控制器输入输出关系为
u) e( [ n u ] ( ? ' 一 f ( )
kk1 ( k ) A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k一1(k1 +已)
)‘”u 、 e ,f( ‘ ( 1 A)+ 一 ( 轰 ) ] 式57 - 可深入写为
u.气 十人‘ 钵7 介夕 一下 十爪‘ - 尸伏)
(- 57 )
, 、 。 , ,
。 1 。 z -, 1
(-)58
2-1 z
其中k, d别为比 积 p 和k分 k ; 例、 分和微分 系数, 在该式中
有只 使
?[ (] 确保负反 使系统稳定。 D 控制器 经过 I7 k s f ) 1
Du 才能 馈, P: )输出 C控制
器非 性 理 , 际相 于 整了P) 制 中 比 系 k. 线 处 后 实 上 当调I 控 器
例数 p I
其中
凡=[,(() k 一f k] 17 o ) u
凡=[ o (u ] k 一f ( )e 1 Ak k ) K 二[? (u )k d k
一f( )d 17 D k ] 分别为可变非线性百分比增益、积分增益和微分增益。 这么免疫控制器 5 -8就
q非 D 数 , 和
线数f 性函 (也不一样, 而) 从 可取得多 种不一样 形式 性P 控 非线 m 制器,
以适应
不一样需求。
5. 4模糊免疫控制器
5.模糊免疫控制器实现 .1 4
T细胞调整作用不仅和抗原浓度相关,也和抗体浓度大小相关。该
非性函 设 线 数 计起来比 难, 献[] T细胞调整作用,选择以下较困 文 4 依据
8 | 非线性函数: |
|
f 二1一— ( * ) |
|
(-) 59
e( d卜e (x x 一x x a ) p u p A u
式中a 为抗体浓度作用系数。 对于不一样a 非线性函, 数图形图5 - 4
所表示。
无取 值, ( 全部 -1 论。 何 k 范围 在[,之间。 ) 1] 文件[ ] [ 选择式 (- ) 5 0 5 9所表示非线性函数为 T细胞调整作用函 数。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f 二1一— () *
a取不一样值时,函数图形图5 一5所表示。
一
ep-x x(a 鲡)
(-0 51 : :
口日门 打 尸
: : : 一
, 、 、 毋 \ 、 \
a\ = 8 、 }
/ / _ 了’ 了
图5-4 T细胞非线性函数图形
护\2、 0 、 } 卜a 日
C A
f 。 ( 2 " )
口 翻 引
吃 、
、
‘ 、 、 、 、
司S
司日
\
\
1士 ̄ 一, -搜 ]
3
佗
z
3
Au
依据模糊控制器良 好迫近性,采取一个模糊控制器来实现免疫反馈 图5T 细胞非线性函数图形S 本文
示, 6C F分 L
别表示模糊逻辑推理和免疫控制器。 本文采取 模糊控制器为 两输入单输出 型, 两
个输入变量分别是免控制器 疫 输出u ) ( 和输出 k 改变A( , 变量是T u ) 输出
k细胞抑制量f ) u ) [k, ]u A( ? (k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利用Mtb 模糊逻辑工具 (u y i o b ) 能够 便 现 aa l 箱
FzLg To o , 很方地实 z o c l x
上述模糊推理思想。它集成了FS I 编辑器、 隶属度函数编辑器、 模糊规则编辑器、
规则浏览器和输出预览等可视化工具,使用户能方便快捷地设计模糊控制器。 本文所使用
输入、输出隶属度函数图 5 - 7所表示。 每个输入变量被二
个模糊集模 糊化, 分别是“(和“ 囚 , 变量被正”P 负” )输出 三个模糊集模
糊化, 分别是“ ( ' 零”Z “ 囚 。 正”P “ ( 和 负” )数全部定
义在整个〔, )oo cc 区
间。
F L
模糊推理
dl u t d
Yte) , (, k
ek' (
t ( } 冲
I C
控制器uk I () 对象 I I
卫, 侧控口 制端
图56模糊免疫控制器原理图 -
-2 各语言变量控制规则表如表5 所表示。 - 2 表 5 语言变量控制规则表
PN
NZ P
Z
模 糊推理通过模糊语言 和模糊规则来实 采取BSC O ( 等分法解模 现, I
TR二E )
糊得到模糊控制器输出。
1.0/ 0.8
N
+. 1 oP | |
L6 ,uu
- L厂 △ ) L 0 佃,。
()模糊控制器输入隶属度函数 ( )模糊控制器输出隶属度函数a b
图57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2对直流调速系统仿真验证 4
对厂简 直 调 系进 仿 验 。 流 i 成 图 流 速 统 行真 证 直 调t 统
组如 于 个 单 系
5- 8所表示, 其中WSs表示速度调整器,毗CsA( r) c t) r (
表示电流调整器,wi)k , (s Wz) W3) 代 I 整 置 kS- (分别 表晶*
流装传输函 电 枢电 和电 之 ( ksl 管 数、 机电 流 压 间 递函 传 数和电 机反电
势和电之间 传 数, 流 递函 C为电 常 系 设 压 数。 统 置
了两个调整器,速度调整器A R调整速度,电流调整器A R调整电流。 电流 S C
调整器根据工程设计法进行设计, 速度环采取前面提出模糊免疫PD控制器。 I
一C旧 日
图58双闭环调速系统结构图 -直流调
速系统中各步骤传输函数分别为
w .( - — , | s) U. U 7 | U 1 s+1 W | .— |
(s)
1
目
Il a
5 0 04 .
0 0 8 +1 .0 s
巩sS , 0s () 1 /
WC() ARS
0x 15 . (+ ) 1 2 s
S
电动势常数C为03 流反 , .,电馈系 为, 速反数a .8 1 数月 转 馈系 为00.
0
首先根据工程设计方法最小谐振峰值准则大致确定PD 控制器初值, I
分别为: 91 8, , 取r0 1 L 1 速 2. , 02 然后 7 . , ,
度给定0 5 . 1 =7 = 值为20 d , 阶0r / 即 as
跃信号幅值为 20 0. 在 1s
扰信号相当于负载干扰, 负载
.时给系统加入一阶跃干扰信号 ( 5 此干
电 L幅 流I 值为1 )系统 2 , 在各控制 A 器作用 输出 应图5 所表示, 下 响
- 9 其中 曲线 1 曲线 2 和 分别为采取常规 PD控制和采取本文提出模糊免疫 PD控 I I
s . 达成稳态, 4 超调量由1% 0 减小为 3 %, . a 而且能有效地抑制干扰, 8
在受
到1A 2 干扰后 权用0 , . 就可恢复到原来稳定 6 状态, 之下, 相比 常规P
I D控 制需 0 4 才能重新达成稳态, 而且最大偏差几乎是采取免疫 P 控制器 2 .5
8 ) E
倍。
为 一 验证 设 免 控 系 鲁 和 性, O将代3) 所 计 疫 制 统 棒性 稳定 在LS 进 步 ( S
由1/ 变为7s 0, 1 。 两种控制器得到仿真结果图 51 - 0中曲线 1 和曲线 2所
示。 经对比发觉, 采取免疫 P I D控制器后, 系统重新达成稳态消除偏差时间 比线性
PI D提前近 0 5 . ,显示了比通常P )控制器愈加好鲁棒控制性能。 2 H
两种情况下响应曲 线对比分析, 充足显示了本文提出控制器在动态性
能和抗干扰和鲁棒性方面均大大优于常规PD控制。 I
浏 声如
碑.一 - -
扮‘韶犷 . - 一 一.J二 _
‘  ̄1叭‘
万-t 一 一 -一 -- r e ’
q s
[ / s
图59 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一
图51 - 0参数突变时系统响应曲线
35永磁交流伺服系统模糊免疫 P 5 . I D控制仿真试验 本文用到P M 参数如表 5 所表示: MS- 3
表5P S - M M参数表 3 定子电阻
285 h .7 o m
绕组 电感
85.mH
极对数
4
转动惯量
20 0V
5O 205 n 1 0 W 0 0/ mi 0 0 k? 2 . g m 08 0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1动态性能仿真试验结果及分析 5
系统采取电 流环、 速度环双环控制, 速度控制器采取模糊免疫P I D控
制, 电流环采取P控制。 I 在采取P I D参数相同情况下, 两种控制器得到电流和
转速仿真结果图51 - 所表示。 1 曲线 1 和曲线2分别表示采取常规PD控
制器和模糊免疫P I I D控制器仿 真曲线。 经过对比 不难发觉,系统采取模糊免疫P
ID控制器比 采取常规P I D控
制器能提前1 ms . 达成稳态,超调量也较小。 2
卜
t f s
一一一m z 八尸 a
一_ 了 \ ’ ‘ ’
1
一I
/
r l s
()电流响应曲线a
图51 -1
()图51 b - 2转速响应曲线
5..2抗扰动性能仿宾试验结果及分析 5
()系统采取电流环、速度环双环控制 t
系统采取电 流环、 速度环双环控制, 速度控制器采取模糊免疫P I D控制,
电流环采取P 控制。 给定转速为 10a/ I0r s 。 2加一幅值为 6 d ,在.
s0 相当于负载 电流为 6 A阶跃干扰,两种控制器得到仿真结果图51所表示。 - 2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厂日 曰
记 ̄ J
几口口m6 o. 、 口 a 0口 .E 0m n们 峨 公 , 川0叫5 氏佰 .
/1一-_ M 一 _17__ _ 1 , 1, 工I1
了 四肠,
日
{3
} {
{
11
}
t 1 S U S ()电流响应曲线 a ()转速响应曲线 b 图 51
-2
采取模糊免疫P I D控制全部要比 采取常规P 控制好。 m 给定转速为 0r l 负载在0 2 由3 10 d, as. s A突变成 6 , 流和转速响应曲0 A 其电 线分别图51 和 51 所表示: -3-4
}一 ̄ 花L一 | . 一 | E a | O 01 0 as . u 7 0 5 0一 |
00
氏01
氏06 1 a口
让〔名
0口
U S 6
US
()流i a电 4 响应曲 线
图51 -3
()三相电流波形 b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恤仰
趁P .J 工今 .
刀。 翻 扣
印
且口笼
吐01
Oas t a 1 l 0 替 止
0
t / S 图 5 4转速响应曲 - 1 线 对图51和 51 分析可知,系统在0 2 负载突变时,
稳态误差为0 . ()系统采取三环控制2 系统采取三环控制, 位置控制器采取模糊免疫P
D控制,电流环和速度环I 采取 P 控制.给定位置为10r ,系统响应曲I 00 d a
线图51图a - 5( 中虚线为 位置给定曲线,实线为实际位置跟踪曲线):
翔洲 知 匆 皿 印 。 匆
a9
一一, 下一 厂
之嗯 之 录
/
1a 0 - m a 0一 3 0 一 1 a a u x
江日g
D二
o通s
住5
U t S
1S
()速度响应曲线 a
()b 位置响应曲线
图5 5位置伺服系统响应曲 -1 线图
系统运行过程中负载改变即在 0 s . 系统已 3 经达成稳态时负载由3A突变
为
6A位置跟踪和转速响应曲线图 51 - 6所表示: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和咖 叨 溯 曲
月,
我勘
P.」 1 立
初助
比 ̄ P 巴
月
玄
,.
B印
"o ,.. 0 o s . ' u O , aO s ' o
.a 3 , ma 0 s a . 'a a O 7 3 M s e
s o 0 a a s u f . s 0 , 2¥ s % 0
i
ts t 1 s
()位置响应曲线 a
()速度响应曲线b
图5 6负载改变时系统响应曲 -1 线
由图51和 - 5 6可知,该系统含有良- 5 1 好抗干扰性能,负载突变时能够
很快消除干扰, 达成稳态。其位置误差在初始时刻最大,伴随系统转速改变
逐步减小并最终减小为0 ,即该系统静态误差为零;系统运行过程符合经典位置伺服
系统转速特征曲线( 三阶段运行) ,位置响应无超调且系统稳定。
5..3鲁棒性仿真试验结果及分析 5
系统采取三环控制,位置控制器采取模糊免疫PD控制,电I 流环和速度环
采取P控制。 0 s 系统未达成稳态) 系统参数发生突变时响应曲I 在 . ( 1 时, 线
如- 所 (转 惯 图57 示 即 动 量由0 0 k" 变 .8 " 1 . g 突
为00 k m) 08 m 0 2 0 7 g o 0 2
二” ” ’{:
蕊之 d
润曰 。
氏既
认 . , 0, 5
口]
asz
t i s
一
()位置响应曲线 a
图 51 -7
()速度响应曲线 b
线图58 -所 1 在 0 s( . 系统达成稳态)时,系统参数发生突变时响应曲3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示( 转 量由0 0 k ? 2变为0 07 g 2 即 动惯 . g m 0 8 m突 0
.8 " o 00 k m)
做旧
//
酬
o 下 o | : r 3 5 ( 0 . o i 厂o 0 . i " . 什 | o |
as s s 0 o o 3 l
r / s
图51 -8位置响应曲线
由图51 和 51 - 7 - 8可知,在系统未达成稳态之前,系统参数发生改变,位
统参数发生改变, 位置稍有波动以后快速达成稳定响应无超调且系统稳 置曲线几乎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转速波动以后快速达成稳态;当系统达成稳态后,系 定,这说明模糊免
本章在前面几章分析基础上,依据本章所提出模糊免疫PD控制设计 I了 P
M速度和位置伺服控制器, MS并在 Maa tb S un l i lk组件中构建了其m
i动态仿真模型。 在位置给定情况下, 对系统参数摄动、负载扰动时进行了仿真 和分
析比较, 验证了该算法在P S M M位置伺服系统和 P M速度伺服系统中 MS
可行性。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6 结论 章
自8年代以来,伴随矢量控制策略成熟和永磁材料发展, o交流永磁同
步电动机控制性能得到了很大提升。 永磁交流伺服技术得到了 快速发展, 利用交流
伺服电动机组成系统也越来越展现多样化和复杂化, 对伺服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即期
望伺服系统含有一定自适应能力和较强抗千扰能力。 智能 PD控制是自动控制学科发
展历程中一个崭新阶段。目 前智能PD控 I 制 研究和应用己经深入到了众多领域。一样,
它发展也给电气传动系统 控制策略提供了新方法。 在参阅相关文件基础上, 分析了多
年来智能PDI 控制在电气传动领域中应用和研究情况,本文采取仿真形式在对永磁交流
伺服系统伊 S ) M M 数学 模型和P I D控制相关理论进行全方面研究基础上, 应
用模糊免疫PD控制克服系统参数改变和外界扰动不良 I 影响,以实现含有一定自 适
应能力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统。
()1 分析永磁同时电 机工作原理,建立其数学模型,深入剖析其运行特点
及控制机理.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了整体分析,针对PS MM非线性、 强藕合 特点, 利
用矢量变换进行电机模型 解棍, 建立三种不一样(M SW,VW)P .PM SPM W
变频方法下永磁同时电机位置环、速度环、 电流环三闭环控制系统并利用 Mta/iui
kal Smln 对其进行仿真研究。 b
()从P 控制本身特点出发,分析其优缺点, D2 I 介绍常规 PD I 控
制原
免疫系统调整规律,并对免疫系统复杂精细自我调整机 理及其参数整定方法和智能PD 3探讨生物
模糊推理结合组成模糊免疫PD 控制器, I以改善控制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 这
种控制器和常规PD控制相比,含有很好动态性能、抗扰动能力和较强 I
鲁棒性能,且算法简单易实现,含有一定实用性。 即使作者在含有高性能交流伺服控
制器设计及仿真方面做了部分工作, 不过因为交流伺服系统复杂性,和作者时间
和能力有限,论文中还存在一
些问题有待深入挖掘和研究: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1 因为永磁交流电动机本身结构复杂性, 假如采取部分辨识方法
来对对象进行辨识,然后再结合智能方法对其进行控制, 效果会愈加好。
C) 2本文提出模糊免疫P J D控制并未应用到实际系统中去, 仿真和实
际实时控制还存在较大距离, 期望以后能将其利用到实际中去。 交流伺服系统是一门
综合了电机学、 电子学及控制理论等众多学科知识 技术,由于包含领域比 较广, 作者仅从控制领域做了一定 研究, 期望本文工作能够对交流伺服系统发展和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件
I刘 宾 交 伺 系 神 络自 应控 【 学 论 ]南京: 京工 l 吉 l 流 服 统 经网 适 制:硕士位 文 . 南 理 大学,
2003
冈骆再飞, 蒋静坪, 振伟.许 交流伺 服系统及其先 进控制策略综述. 机床和液压,0220.
() ^1 7 -0 6 :
[李华 交流 控制 . 3 l 德 调速 系统 北京:电业出 子工 版社, 0. 3 20
12 -1 [ 许 伟 永 交 伺 系 及 制策 研究: 学论 」杭 浙江 学,04 振 . 磁
流服 统 其控 略 ] [ 博士 位 文 . 州: 大2 3 0 [秦忆. 5 ] 交流伺服系统.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9519.
[李 严 平 永 步电 机伺 统 现 应 前景 微电 2 1 ()7 烨, 欣」 磁同 动 服系
研究状及 用 机, 03 4: 04
33 0 3
[孙 生, 立交 伺 统使 述 S vCn l0 . : 18 迪 赵 军. 流 服系 用综
.eot , ()- 7 l r or 2 5 9 1 o 0 5 [ 杨川 龚堰1.9 ]
, 1交流同 步永磁电 机智能控制系 组合机床和自 统.动化加工技术, 0420.
()8 0 3 ^4 5 :
[]张 辉李 琳 智 控 关键 法 研 热点 郑 济 理 部 学 10 艳 ,立, 能制 方
和 究 . 州经 管 干 学院 报,
2 0 .0 ) 8 -8 0 5 ( : 8 2 4 6
[] 1 谭思云, 文清. 控制理论 1 陈 智能 概述. 工业高等 专科学校学 20.
()1-报,022: 11 1
13
[]1 刘曙光,王志宏, 佩燕等.2 费 模糊控制 发展和展望. 工程, 0.7:
1机电 001 () 9- 1 ^2
[]玉 , 红模 参 适 控 模 控 及PI 控 综 应 . 动 1 陈 东 刘波 型 考自 应
制、 糊 制 3 D 制 合 用 自 化
和仪表,19.() 2^2 98 3 : -1 2 0 3
[]建安, 冠中徐 平 学 控 术? 和应发 新 . 制 论和 1 陈 4 戴 , 乃. 习
制技方法 用 展 动向 控 理 应
用,19.6 ) 1 99 1 ( : 1-5
[」1 胡耀华, 5贾欣乐. 广义估计控制综述. 信息和控制, 009 : .
620. () 282 2 3 4 5
电子技术,0620 [ ] 倩, 焕, 军等基于人 工神经网络自 动控制系统 现代
()8^ 5 5 18
[ ] gp D Atc l | ue | e s | t ia laosNw r Srg , | . |
1D s t . fi im n s t ad r i tn. Y k pne 19 8 a
ua r ia m i ym nh pc s e p i e o: r98 i
31 ^ 8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莫宏伟 人工免疫系统原 9 . 理和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 版社, 03130
20.-9
[]智 工 疫 统 型 算 及 应 研 :博学 论 l 州: 华学 2 孙 勇人 免 系 模 、
法其 用 究 〔士 位 文 杭 清 大 电 0
气工程学院,2004
[]永 任 红 种 颖 糊自 整免 反 控 系 . 制 决 ,0. (: 2丁 生, 立一 新 模 调 疫 馈 制 统 控 和 策 2 014 1 05)
43 40 4^ 5.
[] t o N FkdTAaFea C noot d tu d nm u r oc e
2M sm t , ua r , .tl e r t a oo os t s t 2 i
uo u , t or f i i e u i l h sb t oi ym bs
bso t b l i l i pe im nl i l iaimn s t . r 19
正Ea d h io c y id uo g aaic l ue e I P c 7
Ee n o g a n r m e s oc r i m t fym n o 9 s :
ICno R bts A t ao, qeu, UA 19. 5 35 n of ooca u m tnAbu qeN t n i n o i l r d u M, , 4
51-56S 97 : 3[ ] D , K Atc l ue w r bs coe
tetl oei 2 Le S 3 e W i B r ia imn nto - e opri cno i clcv m .fi m i e k a d av or nlte
0 n k o n o n b : Et d o it S d o n
19. 8 6 975 - 3
[ 1 d Y A a i A te s c tl a im n a ot : | p tn | ue |
2I i , cN cv ni or b n ue r m A ati imn 4 s a d h . i oe o y m h n l ig h d ao m s t a a e li . P c 6 E Cn o Eo tn m u tn Ngy, yes v uo I r 19 IE h of vli a Cpti , osm n tn n o 9 E i o : t n uo r o ao a a y
Ja, 9.-13 a n 9610 5 p 1 5
[l u a K e he r m n enu cno Eprye sA pci s97 2 K m k , io eJ m uid r otl xe Ssm wt plao, 9.
5KN d f . z e o r. t I t i h i tn1
1(: 11 3 ) 0^24 32
[1发 王 电 和 动 , 京清 大学出 社, 9, 03 2 李 海, 岩.机 拖 基础
北: 华6 版 1 3 0- 1 93 6 [】林 张 朋, 文等 基 转 磁 定向 异 机 入 出
轶制卜 华 2 7 飞, 春宋 超 于 子 场 步电 输 输 解 控 清 大 学 自 科学 )2 3
3 : 31 6 学 报( 然 版 , 0. () 1 - 1 04 9 1 5 5 [] 飞 运
控系 . 京 化 工 出 社 2 1 2 2 2 罗 . 动 制 统 北: 学业 版 ,0. - 0
809 0 []徐小品杨 ,进基于SP M电 变 调 统 研 和 现. 工 2 9 ,家强黄VW
机频 速系 究 实 机电 程,
20 . 1 ) 3 ^ 3 04 2 ( : -81 4
[]新 张 . 性 永 步电 机 流 系 研 . 工 2 52 3 李兵, 继勇高 能 磁同
动交 伺服 统 究 机电 程, 0. 0 0 2
() 3 ^3 2 4 - . 0 [] 川, 3戴巨 邵剑宇, 1李军民 .SPM算 等 VW 法分析和DP 现.西
[〕张3 2 晓华, 峰, 毅.电 空间 量P M逆 一异 机 真模型 分 朱 阮 压 矢
W变器 步电 仿 析
气传动自动化 ,20.3) 3 - 012 ( : 65 ^
电
[〕业 周 云, 正空 矢 W 3 孙 树, 新李 明 间 量P MS U IK 真 农 化
3I L 仿 , 机研究,0( : MN 2 3 02 )
150 0 -1 6
[1宋.P 参 整 发 趋 . 作T 院 报, 9. ()3 31 3 运忠 I 数 定 展
势 焦 学 学 1 9 8 : 7 4 D 91 5 6 9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剑, 俊 .I参 整定 进 电 情 2 1 3: 1 3 李 谷 杰 P 数 方法 展 力
报, 0. ) 1 3 5 D 0 ( 1 [ ] 现. 3 刘金 优异P控制及 AL B 6 I ) E 其M TA 仿真. 子工版社, 20.38 电 业出 026- 1 岭 班 权,五‘P 参 整 法 仿 刀 立 鲁 一 I 数自 定算 及 真 计术 动 20 2 () D 算技 和自 化,0. 3: 54
1^1 1 -3
[] r oa o Im n Muign N ua N tos I A pc i t 3 A o s f ue l- et r e r ad plao o 8 P p l m ta el w k n t s i tn M daDa oi yef H pt ia Ds dr
I A 27, | . -3 ec ins Ssm | ea biy o e . | I 420 565 |
2il t t o g c r o lr i r s . N 703 2 ( ] D n H
aLeK u ug N u l o s tl m ue o 3Km, g ; , Y
n, rnt r cnob im n nwr 9 i o w e yo e a e k or y w e k t a ot bs atwi t co t i , co t I N , 22 l rh a d o e h f tn n P . h JN 20. g im e u -
[] g a , IPr. tlet C no b Im n Agrh s 4
Dn H Km J I Iei n PD t l m ue ot0 o w i i n a
knl g I o r y l im B s Fzy e o ui. 20, I52
0.- 2 a d z R lA tTn gIS 03L A 21, 3448 e u u
u- n F A N 7 0 74
[] g n Dn. nnaP cnoebs o f z te im n f da l
.4 Yn s g gA le I otlr d u yud ue bc a 1 o
he i n i r o D r a n -n m e z e k e w P c d g o
t3 W r Cnr s Iei n Cno ad t ao, 0r e i s h r
od g s o n l e otl A o tn 20. o en f d l o e n
gt r n u m i 0 e t
316 7  ̄ 1 8 : 550
[og a . n g P c tlr g ue o m dad z s. 4
习Dn H KmT i o a o r eun im n nt roe n f y w i u
nf I no s m D i e k l u e w z t Iurl tn s01 (
:66 61 n si Eer i, 0.6 15 ^1 d t l o c2 3 ) a c 6
[ ] n | n Q , un-a , o u Yn. | oeC noAgr m s o 4 Ze |
Qag G ag H Za- a gA vl tl ot B en 3 h i i D u
hH a N or l i h a d
Imn Febc Pi ie r ed g o t F s Ieaoa C n r c o Mah
em ue da r c l e k n p . o ei s hit r tnl fe
e ci P c n f r n n i e t o e n n nLa i ad e ec
20. 8^19 ern n C br ts 0241 9 - 2n g y n i , :
00
[」菩 刘丁 杜 华 . 于 传 定 糊免 I 制器 液 控制 中 应4 辛 , , 金等 基
[] ei. ue wrad pv Cno P cotFs u pa C n r
c4 H Brn Im n N to n A ate tl r. e t e ofe e
5. im s e k d i o r. f i Er n en o h r o
oA tiaLf FJV ra 19. - 6 n ic l , .e , 145
45rf i i e al 9 6
[ ] | ei, a l Te | ue rn M cai sRio e et e um nad |
4H Brn E e . Im n La i e n m : fc n Rc i et 6
. i Vra h m s en g h s e r m , tn r n t i pla
o.ptg Bo g aM t hr 1 416 9. hr itnCm un wt ioi
la o , . 1 e A pc i o i i l c ep s 9 6- 2h 9
[]g a , gn . -n g rene d bs nH Km
Hn W PoA tt i o er c m e a d 7 ow i o o y u u n f e o f o l I e D
cnoe ui im n a oim IE 20 ie aoaC nr s ot lr n m ue grh . E 02tntnl g s o r l s g l t E nr io e n E o tnrC m u tnH w i 20.21.vli a o pti . a: 21-uo y ao a i 0 7 [ 谈英 沈炯, 震中免 P 制 器在气 4 司 姿, 吕.疫 I D控 温控制系 统中 用研究 电 程学 应 .机工
报,0220 18 1 20. ( ) 4- 5 2 1 : -2
[]宝, 珍, 平等电 位置 服系 模糊免 适应 P 4 朱 吴荣 熊瑞 . 液伺 统 9 疫自 I D控制 研究. 中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测试技术, 040 ) 1^ 1 20. ( : 231 9
化制 0 I士 位 文 京: 南学, [1 玲 电 锅炉 烧过 免 优 控 研究:硕学 论 I南 东 大 s 孙巧 . 站 燃 程 疫
作者在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口苏】 义鑫, 漩, 丹红直 调 统 糊 疫P) 制 研 兰州 学 报 ( 李 张 . 流速系
模免 I 控 器 究. 大 学 自 I
然科学版)06 4, N05- 5 ,20, IS: 509 2 S 4 2
[苏 鑫 李 周 德 F zi u P c tl M st s武 大学 自 2 义 , 漩, 祖
等u ym n I orfA B e . 汉 学 报( ] z -me noo D r y
ms
然科学版)06 1 () I N 17- 3 ,20, 3, : 186 1 S
S6 8
[罗文辉, 3] 李漩. 基于S P V WM电 机控制系统仿真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
报〔 录用) 已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苏义鑫教授悉心指导下完成,在论文写作过程中, 导师倾注
了大量心血, 而且不遗余力为我们发明了宽松学习和试验环境。 导师在学术领域造诣、
严谨认真学术态度、和对我教育深深影响 了我, 是我一辈子宝贵财富。 感谢苏老师在这
三年来对我技术上悉心指导, 生活上关心以及缺点容忍和包容。 感谢张丹红老师,感谢
她日常生活中对 我们试验室大家庭关心和照料。 感谢已经毕业孙帅华、 张尉、 聂宏伟师
兄给我们学术和试验方面细致 指导;感谢我合作伙伴一王芙蓉和张平,我们顺利完
成了试验项目一起 度过了难忘岁月;感谢试验室陈建华、陈锦、 李乐、 董瑞、 杨长圣、
吴宏政等同学,共同探讨开阔了我思绪,让我们得到了共同进步;感谢试验室众多师弟师妹
们,和你们交流是我获取知识最关键源泉之一,和她们一起生活和学习是我一生最难忘岁月。
最终感谢一直支持我学习家人一我父母和姐妹,感谢你们在求学过程
中给我体恤和珍惜,没有你们关心就没有我今天,你们永远是我前进
动力!
20.0 6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