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作为一种保健和预防的治疗方法,在很多养生馆都得以应用。总的来说,艾灸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而间接灸就是通常所说的隔物灸,其作用较广,疗效显著。
艾灸是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一种以使用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此法具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大体如下:
1.局部刺激作用。多数人认为艾灸疗法的疗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因为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经络调节作用。经络学说认为,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而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经络腧穴对药物的这种放大作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相互叠加的结果,从而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另外,还依赖于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使得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3.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4.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5.综合作用。灸疗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综合作用,是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治疗作用。
艾灸一般分为艾炷灸、艾条灸和温和灸,而艾炷灸又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隔物灸)。以下为具体的操作方法:
1.取上巨虚穴、大椎穴、归来穴、水道穴、天枢穴、内庭穴。采用艾条温和灸法,点燃艾条,火头在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烤,使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感,火力要壮而短促,以达消散邪气之效。每穴灸5分钟左右,若皮肤产生小疱,任其自然吸收,但不要产生大的瘢痕,刺激以能忍受为度。本穴位适用于燥热内结的实热性便秘。
2.取太冲穴、大敦穴、大都穴、支沟穴、天枢穴。采用艾条温和灸法,直接点燃艾条,火头在距离穴位皮肤2~3厘米处进行熏烤,每穴灸5分钟,注意烫伤。本穴位适用于大肠气虚性便秘。
3.取脾俞穴、气海、穴太白穴、三阴交穴、足三里穴。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灸15分钟,注意烫伤。本穴位适用于脾弱气虚性致便秘。
4.取穴肾俞穴、大钟穴、关元穴、承山穴、太溪穴。采用艾条温和灸法,每穴位灸15分钟,小心烫伤。本穴位适用于脾肾阳虚性致便秘。
5.实性便秘取天枢穴、大肠俞穴、气海穴、足三里穴。采用隔姜灸,艾炷如花生大小,每穴灸5~7壮,每日1次。或采用直接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7壮,每日1次。6虚性便秘取天枢穴、支沟穴、大肠俞穴。采用隔姜灸,艾炷如花生大小,每穴灸5~7壮,每日1次;或采用直接灸,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7壮,每日1次;或艾条温和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