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抚养孩子原则期限一般到子女18周岁,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且有劳动收入维持生活的子女,父母可停止支付抚育费。但在特殊情况下,即使子女成年,父母仍需负担抚养费,前提是父母有经济负担能力。
法律分析
父母离婚后抚养孩子原则期限一般是,支付到子女18周岁为止。如果子女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也可停止给付抚育费。但在特殊情况下虽然子女成年,但如果父母有经济负担能力,仍要负担其抚养费。
拓展延伸
小孩抚养费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小孩抚养费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是离婚后涉及到子女抚养的重要问题。计算方法通常根据法律规定和相关司法解释确定,主要考虑父母的收入、财产、生活水平以及子女的实际需求等因素。影响因素包括父母的经济状况、子女的年龄、健康状况、教育需求等。具体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可能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需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另外,法院在判决抚养费时也会综合考虑父母的过错、子女的意愿等因素。因此,在离婚后,父母应当积极协商,合理确定抚养费的计算方法,并考虑子女的实际需求和最佳利益,以确保子女得到适当的抚养和照顾。
结语
父母离婚后,对于抚养孩子的原则期限一般为子女18周岁。特殊情况下,即使子女已成年,父母仍有经济负担能力时,仍需承担抚养费。计算抚养费的方法和影响因素需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确定,包括父母的收入、财产、生活水平以及子女的实际需求等。父母在离婚后应积极协商,合理确定抚养费,并考虑子女的最佳利益,以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抚养和照顾。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