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需要到派出所报道,并遵守相关规定。若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居住地,需经执行机关批准。违反规定的后果包括没收保证金和其他处罚。可适用取保候审的情况包括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不会留下案底,但被判有罪的会留下案底,并对其家人产生影响。
法律分析
一、取保候审是不是要到派出所报道
取保候审是要到派出所报道。
但是若有正当理由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应当经执行机关批准。被取保候审人离开居住的市、县没有经公安机关批准的,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
被取保候审人应遵守如下规定: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4.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5.取保候审人违反规定的后果.
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二、可适用取保候审的有什么情况
可适用取保候审的的情况如下: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4.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三、取保候审结束会留下案底吗?
取保候审是不会留下案底,但是经过人民法院的判决确定被告人有罪的会留下案底的。案件一旦产生,就不能消除,会永久记入犯罪分子的档案里。同时案底还会对罪犯的配偶、父母、子女产生一定的影响。
结语
取保候审是被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案件审理期间暂时获得自由的一种措施。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人需遵守相关规定,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不得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等。若违反规定,可能会导致保证金没收,并可能面临重新交纳保证金、监视居住或逮捕等后果。取保候审适用于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或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哺乳婴儿的妇女等特殊情况。取保候审本身不会留下案底,但若被法院判决有罪,则会在犯罪分子的档案中永久记录,并对其家庭成员产生一定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