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主要要做好: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2、培养孩子的控制能力;
3、树立规则意识;
4、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5、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
7、培养孩子的处事能力;
8、树立正确的思想观;
9、树立远大的理想;10、培养健康意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幼小衔接方法介绍
即将升入小学的孩子能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小学的环境,积极地接受新的知识,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我认为应该由家长来帮助孩子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
一、 从生活习惯上来培养
1.作息时间的培养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早上8:00入园,有的不重视幼儿园教育的家庭,甚至到8:30或9:00才送孩子入园。这样孩子就可以睡到8:00才起床,而且幼儿园的孩子每天中午必须午睡,即使孩子前一天没有充足的睡眠,第二天也可以补充睡眠。但是小学对作息时间要求很严,夏天最迟7:40必须到校,冬天8:00必须到校。而且现在的孩子上了小学后学习的任务很重,有的老师中午也给学生留家庭作业,所以上了小学可能就没有时间午睡了。家长要在孩子大班毕业以后的暑假培养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天晚上要求孩子9:00以前必须上床睡觉,早上7:00左右就起床。养成习惯后,孩子上了小学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有了充足的睡眠,孩子才能在新的学习环境里精神抖擞地学习新的知识。
2.饮食习惯的培养
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在幼儿园可以吃三餐:早餐 中餐 午点,幼儿园的早餐是安排在早操以后,一般是8:30——9:00,时间相对较晚。很多孩子上了小学以后不习惯在上学以前吃早餐,因为比幼儿园吃早餐的时间早,吃不下。但是到了学校上了一节课或者两节课以后,孩子会明显的`感觉到饥饿,可是学校里没有吃的,再说时间也不允许,课间的十分钟也不够吃早餐。这样孩子就要么饿着肚子等到放学回家狼吞虎咽,要么课间十分钟在学校外面的小摊儿上随便买一些垃圾食品吃。所以暑假里家长要培养孩子在家吃早餐,并且要每天7:00多就让孩子吃早餐,尽量的让孩子习惯早睡早起, 早上吃早餐,对孩子上小学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二 、从学习习惯上培养
1.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跟幼儿园比起来,小学的学习任务还是重了很多。家长应该在孩子上小学之前的暑假就让孩子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每天适当的给孩子安排一些任务,让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的完成,让孩子懂得受时间和纪律的约束。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有好处,家长也会觉得很轻松。
2.学会管理文具
在幼儿园里,老师对孩子照顾得很周到,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但是到小学,孩子必须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在家里就要求孩子用完的东西自己收好,下次需要用的时候自己找,大人不要告诉孩子什么东西放在哪儿,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自己管理文具了。家长还要适当的培养孩子自己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遇到什么问题先自己解决,不要什么事情都告家长告老师,这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好处 。
3.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家长可能认为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不集中是与生俱来的,孩子本来就好动,家长能怎么着?其实孩子做事情是否专注,还是可以培养和训练的。小学上课的时间相对较长一些,一般是40——45分钟,而且会比幼儿园的课单纯和乏味一些。您的孩子如果非常好动,坐不住的话,可能在上小学之前应该特意做一些小训练了。怎么训练呢?孩子一般都喜欢帮助大人做事情,大人可以要求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能说话 。
三、让孩子熟悉环境
在孩子即将上小学时家长应该带孩子多参观他即将要就读的小学,给孩子讲学校的环境多好,在这里会学到很多新的知识,在这里会认识很多新的朋友。家长千万不能对孩子说:“你不听话,以后老师不喜欢你,老师打你……”之类的话,要让孩子对他即将学习六年的环境充满美好的憧憬,而不是带着恐惧进校园。
孩子形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只要我们作为家长的多付出一点心血,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让孩子收益终生!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计划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二)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如教孩子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在班级的组织工作中,实现三个转变,以适应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 (一)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突变”现象 大班末期要适当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加看图书、手工等安静活动,尽量减少游戏、读写等直观方法,多进行口头教学,如猜谜语、找错等,促使幼儿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过渡。 (二)使生活环境布置逐渐向小学靠近 大班末期的作息制度可适当更改,如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每周逐渐增加上课或智力活动次数。环境尽量小学化,改变课桌的安放,以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另外,还可开展一些与小学学习有关的常规训练,如自己背书包上学、不迟到、生病要请假等。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为了幼儿能适应上学后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班末期,要从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过渡到幼儿体质的锻炼,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体育竞技的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如晨练时进行空气浴等。 四、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 (一)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 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地面对小学生活呢?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二、从各方面切实做好大班幼儿的入学准备工作 (一)提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一、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幼儿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规则,及没有规则带来的后果(破坏图书等)。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老师要让幼儿认识任务的含义,意识到老师或信任你,才给你布置任务,培养幼儿乐意接受任务的意识,并且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完成任务的本领。 第三,培养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要给幼儿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完成老师布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特别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劳动观念。请家长配合幼儿园的目标要求,培养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拣菜等。 第四、培养幼儿大胆与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应从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学会谦虚、有礼貌,不大声喧哗,不与小伙伴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但却有利于创造友好合作的氛围,有利于增强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家长们也应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广泛结交伙伴,让孩子成为一个乐于交往和善于交往的人。 第五、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好场所。我们应该主动从幼儿学习生活的细节上入手——如自己遇到难题时怎么办?如何收拾玩具及学习用品?如何分碗筷、倒垃圾?同时,让孩子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妥善地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在活动中,特别是自由活动,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问题。 第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走进小学,孩子更多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老师就更应该教孩子很好地保护自己,例如告诉孩子,不随便与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求助等等。另外,还要教育他们懂得和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七、加强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幼儿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幼儿老师可以对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也可以让孩子与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做作业的情况,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愿望。这样,从思想、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孩子入学后,就比较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二)发展学习适应能力 幼儿入学后,学习成了其主要活动,以读、写、算为主导。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进入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重视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如:空间关系理解、观察比较、抽象符号操作等。另外,我们要尤其注意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专注性和持久性的培养。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其他学习适应也不容忽视,例如教孩子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知识内容,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在班级的组织工作中,实现三个转变,以适应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需要 (一)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突变”现象 大班末期要适当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加看图书、手工等安静活动,尽量减少游戏、读写等直观方法,多进行口头教学,如猜谜语、找错等,促使幼儿思维由直观向抽象过渡。 (二)使生活环境布置逐渐向小学靠近 大班末期的作息制度可适当更改,如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每周逐渐增加上课或智力活动次数。环境尽量小学化,改变课桌的安放,以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另外,还可开展一些与小学学习有关的常规训练,如自己背书包上学、不迟到、生病要请假等。 (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为了幼儿能适应上学后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班末期,要从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过渡到幼儿体质的锻炼,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体育竞技的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如晨练时进行空气浴等。 四、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此,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我们要非常重视做好家长工作。 (一)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 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二)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乐请市乐成镇第一幼儿园 张新琴) 来源:《中国民办教育-幼教版》
家长如何做好幼儿幼小衔接呢?
家长如何做好幼儿幼小衔接呢?幼小衔接家长应该怎么做?首先得了解什么是幼小衔接,才能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教育。
一、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其有两层含义,一是狭义的幼小衔接是集中在大班下学期;二是广义的幼小衔接是贯穿在3-6岁整个学龄学前阶段。
3-6岁是孩子黄金学习敏感期,因此建议家长进行通过幼儿园三年进行教育,让孩子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加无缝地适应小学,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孩子的能力,让他们在不知不觉间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而不是等到孩子到幼儿园大班或者幼升小暑期再来突击准备。
二、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备问题,而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其对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等。因此,幼小衔接应该以幼儿发展为本,遵循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重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主要是以下四大方面:
(1)是身心准备,引导孩子向往小学生活
建议家长在家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比如小学的学习生活是怎样的,与幼儿园有什么不同,自己儿时上学的趣事等;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
(2)是生活准备,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建议家长配合幼儿园调整作息安排,提醒幼儿早睡早起、按时入园;同时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自觉洗手,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中读写画,连续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注意用眼卫生等等。
(3)是社会准备,培养孩子良好社交能力
营造良好的社交氛围,鼓励幼儿与他人交往合作,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注意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主动与同伴、老师问好。
(4)是学习准备,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基础学习能力有助于入学后适应不同学科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更加主动、持久、投入地学习。
5-6岁幼儿处在学习习惯和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对学习的渴望,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任务意识和自制能力,能帮助幼儿更加从容地步入小学生活,也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入学准备不是完成“固定知识”的传授,不是提前,不是抢跑,而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学习兴趣、愿望、能力和品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