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宝宝的依恋期有多久

2023-10-03 来源:画鸵萌宠网

婴儿七个月时进入依恋关系明确期:

1. 婴儿七个月后能够认识熟人和陌生人,具有明确的依恋,母亲离开则出现分离焦虑。

2. 婴儿依恋关系分为四个阶段:前依恋期、依恋关系建立期、依恋关系明确期、交互关系阶段,每个阶段与生长发育相关。

3. 依恋关系明确期阶段,婴儿能分辨熟人和陌生人,尤其对母亲的依恋性增强,离开时出现分离焦虑,同时会主动探索环境。

4. 建议家长加强对婴儿的照料,观察情绪变化,如有异常建议及时就诊。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母子依恋关系一般持续到几岁?

根据依恋曲线的观点,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要经历三次依恋期,和三次叛逆期,且这六段时间是交替进行的。0-2岁第一依恋期,2-3岁第一叛逆期,3-6岁第二依恋期,6-8岁第二叛逆期,8-10岁第三依恋期,10岁-青春期结束,第三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会有相似的表现,不同的依恋期会有不同的依恋。依照题目,我们就来讲讲第一段依恋期,从出生到2岁结束。有这样几个重点需要了解。

1、0-2岁依恋的项目是生理依恋。

0-2岁这段时间,儿童认为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通过使用母乳、亲密接触、亲子互动,很好的满足了儿童的生理需要与心理需要。

2、母亲是这个阶段的教育权威。依恋期与叛逆期相比是更好的教育时期,因为这个时候,儿童有求于家长,家长恰好将其作为教育的契机。母亲在这个阶段是教育的权威角色,父亲则扮演教育口令的解读者、示范者与亲子关系的协调者。我们都听说教育一致性,教育一致性说的就是这个时期,母亲是唯一的口令发布者,而父亲和家庭成员可以有自己的教育观点,但母亲是孩子面前口令的唯一发布者,绝不可以在孩子面前与母亲唱反调。如果我们有了教育分歧,可以在私下交流与探讨。

3、通过亲子互动开展早期训练。通过亲子互动可以在家庭中进行早教,母亲就是孩子的第一任早教教师。0-2岁时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精细动作训练、注意力训练的关键期。3岁之后,训练效果将大打折扣。(via勇赫大叔)

孩子在妈妈的肚子呆了十个月,和妈妈血脉相连。

孩子喝母乳喝了十个月甚至更久,每天看到妈妈就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孩子在三岁前都觉得妈妈是自己,自己是妈妈,妈妈和自己还是一体化的,不能接受妈妈离开自己太久。

我们会发现问两岁多的妈妈,你叫什么名字,他可能会回答,你叫XXX。因为他还没有主体和客体的概念。

所以最亲密的依恋关系一般在三岁之前 。

在这之前,妈妈出门孩子一般都会想跟着出门, 妈妈回家孩子出会很开心。

而到了三岁之后,孩子就发现除了妈妈之后外面的世界也很大,他想和小伙伴一起玩,他需要发展伙伴关系,所以这时候送孩子上幼儿园了。

但是孩子还是觉得妈妈最好,最亲,最喜欢妈妈,最爱的是妈妈。

而对妈妈还是会表现出非常亲密的感觉。

而看到妈妈白天和小伙伴玩时遇到的委屈会在妈妈的怀抱中慢慢消失。

所以三岁后孩子和妈妈的依恋关系慢慢变淡,因为孩子有小伙伴了,但是是小伙伴那里受的委屈还是需要妈妈的这样依恋关系来安抚。

所以睡觉前亲亲抱抱也是正常的。

看到题主描述到每次睡觉前宝宝都要亲亲和抱抱,深感暖意啊,很有爱的场景,等到有一天你发现孩子不再依恋自己的时候,这个现在看来粘人的睡前仪式将是最美好的回忆。

在没当母亲之前,看到小盆友各种撒娇求抱抱时,我会觉得这个孩子很粘人,如果是男孩子,就会认为这个男孩子会不会太矫情了,这么黏妈妈以后长大会不会变成妈宝男,但是,自从当了母亲,还是一个男宝的母亲以后,我深切的体会到了母婴依恋这种自然而然割不断的纯粹的爱,并且能够正确认识母婴关系,而我之前的那些想法实在是太片面了。

孩子们依恋母亲或者其他主要抚养人是自然而然的一种 情感 关系,孩子们爱妈妈,妈妈爱孩子,这种爱是本能的,而爱的表达就是语言通过肢体、语言这些方式, 之所以有的人会觉得孩子这么做太矫情,甚至害怕孩子有恋母情结,是基于对母婴依恋这种心理需求的不了解,以及自己的想法过于扭曲,并加入了道德成分。

虽然确实会有恋母情结的情况,但是其本质是妈妈的养育行为出现了偏差,过度溺爱,过度保护,但不能因此因噎废食,觉得母婴之间就不能有爱抚的行为。

母婴依恋关系的发展会经历四个阶段

1、前依恋阶段(0-6周)

这个阶段宝宝对任何人的反应几乎都是一样的,你逗她她就会笑。

2、依恋关系建立(6周-6/8个月)

这个阶段,宝宝出现了有差别的社交,对妈妈等主要抚养者表现出更多的情绪,对陌生人的积极反应会减少?

3、明确的依恋关系(6/8-18个月/2岁)

这个阶段开始出现认生和分离焦虑,当妈妈离开时,宝宝会开始哭闹、反抗,要妈妈。

4、交互关系形成期(18个月-2岁以后)

分离焦虑慢慢减弱,宝宝能够理解妈妈的离开和回来的行为。

依恋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正是宝宝心理 健康 发展的基础, 当宝宝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和爱,在面对外界环境的时候才能更勇敢, 更有力量,他自己会明白,身后有父母的陪伴和支持,没什么好怕的。

与此相反的观念是,要从小锻炼孩子自主,勇敢大胆的性格,要“绝情一点”,“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一有困难就躲进妈妈怀里哭哭啼啼算什么男子汉?长大了肯定是个怂包。这个观念并不陌生,很多人就是在这种看似是锻炼实则很无情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从小体会到“缺爱”“缺乏安全感”,长大之后在择偶、组建家庭、事业方面必定受到影响。

“依恋”这个词总会被很多人误解读为“恋母”, 有个朋友给我说,她老公总是不让她亲儿子,说男孩子不要亲太多,长大了恋母怎么办?

这个依恋并不是之间用来表达爱情的那个“恋”,之间那叫“爱恋”。

母婴依恋对孩子心理发展的影响

1、依恋实则是孩子早期的一种人际关系

2、依恋关系不正常的孩子会出现更多的行为问题

心理学家把母婴依恋划分为三种模式:

后两种依恋模式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模式,比如上幼儿园以后容易孤立,不和别人合作,难以融入群体,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3、影响孩子长大以后也成为父母时的行为模式

有个词叫“原生家庭”,当我们童年时与父母的抚养关系不是安全依恋时,当自己成为父母时,有可能会对自己的孩子也形成这种抚养关系。

我们经常发现某人缺乏爱,缺乏安全感,那么极有可能她的童年成长过程就缺乏来自父母的关心和爱,这是挥之不去的一种心理阴影,很多人想摆脱原生家庭对自己造成的心理伤害,到头来会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脱逃,那些行为和记忆像是刻在脑海里深入骨髓中。

如何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

1、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先天型气质,父母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不对比:你看谁谁谁家的孩子多优秀。

2、及时且正确的满足孩子的需求

溺爱和满足孩子需求是两码事,对于孩子正常的需求,合理的需求,还是要及时满足,而不能总是拒绝或者冷淡孩子。

3、不吝啬、积极的表达爱

爱一定要表达出来,尤其是家人之间,不论是用语言还是用肢体,拥抱孩子,孩子,亲亲孩子都会让孩子感觉到温暖,那些有爱的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是积极阳光的,有很强的共情能力,也能给别人带来温暖。

4、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并不是单纯的时间长短累计,父母与孩子之间要多互动,做 游戏 ,聊聊天都是很好的方法,而不是孩子在一边独自玩耍,父母忙着刷手机,对于孩子的要求要么不理睬,要么嫌弃。

小月龄宝宝通过母乳来确认妈妈的爱,当孩子断奶以后,妈妈要用别的方式来替换母乳,比如抱一抱、亲一亲、牵手、微笑、。

等到有一天我们老了,孩子长大了,我们就可以被孩子拥抱、牵手、亲吻,就像小时候我们爱他们那样。

这个问题有点难回答,和心理学上讲的俄狄浦斯期有类同。尤其是孩子对母亲过于依恋,会有俄狄浦斯情结。那么如何正确把握依恋关系,对孩子的 健康 成长,家庭的幸福稳定,都有深远的影响。

家庭里的三边关系与依恋

Y-母亲分化好:与儿子的关系可以与时俱进,儿子可以自由发展

N-母亲没有分化好:不能调整与孩子的距离,无限地靠近儿子

Y-轻松、幽默:父亲的高情商可以使儿子更自如放松

N-严肃:传统类型的父亲形象,会增加儿子对母亲的依恋

Y-夫妻关系和谐,相亲相爱的关系可以让家庭气氛更和谐

N-与老公冷淡,将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到儿子身上

N-父亲角色的缺失,母亲产生非正常的关系

从上面的三边关系可以看出,正确的依恋关系,不是孩子决定的,而是父母双方的意识。

一个好妈妈的标准 依恋关系持续时间

终于到题主的问题了,依恋关系持续的时间到底到什么时候呢?

这个是佛洛依德著名的人格早期发展的3个阶段,在这里我不做具体的解释,实在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明白的。

6岁以后,在生物学上,人的大脑就已经完全成熟。在心理学上面,一个人的核心人格也基本就形成了。

这个问题在我家也有过。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孩子每次上床睡觉前都要亲亲抱抱,才肯入睡。

心理学研究表明,最亲密的依恋关系一般在孩子三岁前,这一阶段关系的亲密度,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这一阶段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刻。

《养育男孩》一书中提到,男孩到了6岁,妈妈就应该适当退位,让爸爸介入到孩子的管理中来。其实对于女孩也是一样的,妈妈适当退出,让爸爸参与进来,对女孩的成长也有莫大的好处。

温尼科特说:足够好的妈妈是60分的妈妈。

一个好的妈妈,是在孩子三岁前,给予孩子全心全意的陪伴,尽全力满足婴儿对一脸的需求,这才是一种正常的母爱。

这样即使到了后期,妈妈要出去上班,把孩子交给家里的老人或者保姆带,孩子也会有良好的安全感,不会产生恐慌。

因为心里的安全基石建设好,所以即便白天看不到妈妈,他的依恋对象依旧是妈妈,这样的依恋关系会持续到孩子六岁。

六岁到十二岁,孩子除了对母亲有依恋,还会对父亲产生依恋的 情感 。

所以,这时候妈妈一定要懂得让位,适当和孩子建立分离,不要让自己过多对孩子产生依恋。因为,妈妈如果不和孩子产生生理上的断奶,很容易培养出巨婴或者妈宝。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建立在孩子在幼年时,获得了良好安全感基础之上的。如果孩子从小不和父母一起,依恋感可能无从谈起,也有的会出现退行现象,即孩子回到父母身边,作出一些幼童的举动,这是引起父母注意的一种表现。

所以说,依恋关系具体持续到几岁,它不能一刀切,这一切是建立在安全、熟悉、温暖的成长环境之上的。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两个宝贝都是男孩子,大宝今年12岁,二宝5岁多,两个孩子都比较依赖我,这可不是什么好事,也因为自己一直边带孩子边学习 育儿 知识,男孩子应该和爸爸多亲密接触,所以现在的家庭聚会我都会和先生一起准备,我们爱孩子的目标是以分离为目标的。而且教育专家都认为孩子三岁左右时,想法和做法都比较了,这时妈妈可以适当的放手,这时候的放手也是一种爱。

你这样的情况,抱抱亲亲才肯睡觉并不算依恋的,睡觉可以给孩子讲勇敢的故事,我们现在睡前都讲故事,也利于孩子认字。这些亲密接触只是孩子在寻找安全感,并不影响孩子的成长。

依恋持续太久的坏处

我大宝差不多六岁上小学了才和我分床睡,平时先生一个人忙工作也很少陪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我单独陪着孩子。虽然大宝看起来和别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他的性格很胆怯怕事,性格很弱,能立特别差,就是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习惯了,所以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我的性格就比较弱,总感觉孩子还小,做什么事情也舍不得用孩子,然后宠着宠着,不知不觉中,很多坏习惯就形成了,等到孩子差不多定型了,再去纠正责骂,就后悔莫极了。所以依恋关系一般到三岁,妈妈就要慢慢淡出孩子的生活。

二宝的依恋我痛而开心着

现在二宝一直跟着爸爸睡,我心里确实很不舒服,可是看着孩子很很能干,我心里很开心,很多事情他愿意动手,而且做不好了就会挨骂,有时严重的还会挨打,这要是我处理,我是根本下不去手的,总是感觉孩子还小,很多事情都不要计较。

二宝现在上中班,早上只我送他去学校,他就哭着不去,如果换他爸爸送,他很开心,而且还主动上楼,我到现在想破脑袋也不知是什么原因。

早点结束依恋关系的好处

其实外国的孩子从出生就一个人睡一个房间,还有报道说他们的孩子一岁半,所有的家务都能做,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国外的孩子性确实比我们强很多。

二宝我完全放手了,他和爸爸感情好多了,我就很自由轻松来做我自己喜欢的事。爸爸也把孩子调教的很棒。家庭很幸福和谐哟。

依据现有的依恋曲线理论,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经过三次依恋期。0-2岁、3-6岁和8-10岁,也就是说依恋的关系将会持续到孩子10岁的时候。而每一个依恋期都有不同的重点需要我们来了解。

0-2岁第一依恋期

在这段时间里的依恋,我们称之为生理依恋,这里的孩子会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需要通过母乳、亲子互动和接触来满足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依恋。

3-6岁第二依恋期

从三岁开始,由于大脑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会发现除了妈妈以外的世界上其他的很多人,他希望接触到更多的别人,和别人一起玩耍。但是在遇到困难和伤心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和妈妈之间的依恋关系并没有结束,孩子还是愿意跟妈妈诉说,在妈妈怀里哭泣,想要得到妈妈的安慰。

8-10岁第三依恋期

到了第三依恋期的时候,孩子一般都已经上小学了,这时候的他们,有了自主的能力,很多事情在没有妈妈的帮助下也能完成,已经具备了自己和同学相处的能力,这个阶段的他们正在慢慢脱离妈妈的怀抱,渐渐地和妈妈解开依恋关系。

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亲历着孩子成长过程中依恋关系的变化,对于这个问题,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我们家孩子的经历

我女儿从小跟我们一起生活,虽然爷爷奶奶帮忙带到2岁多开始上幼儿园,但孩子每天还是跟妈妈相处的时间最多,我当年因为工作忙,很少陪伴孩子,女儿跟妈妈的关系一直很亲密,依恋情绪很浓,即便是上了幼儿园、小学之后,母女俩依然是无话不说的状态,每天都要抱一抱、亲一亲,撒撒娇,这种状态持续到孩子9岁左右,意识开始萌芽,社交范围扩大之后,才逐渐的弱化下来,但一直到11岁之前,孩子还总是时不时的希望妈妈能够陪着她一起睡觉。

现在的姐姐,表现的非常了,基本上不会主动搂着妈妈亲亲抱抱了,虽然我们有时候还会给她一个拥抱。

元宝的情况会有所不同,2岁之前,孩子同样很粘着妈妈,但是从我接手开始带孩子之后,小家伙对于陪伴者的选择变得比较均衡了,有时候会黏着妈妈不要我,有时候又会让妈妈走开,让爸爸陪着他玩玩具、读绘本,现在刚两岁半的小家伙,已经开始跟我一起分床睡他自己的房间了,从睡前绘本阅读、晚安、入睡等环节来看,基本上度过了吵着要妈妈陪伴的阶段,由爸爸陪着就已经能够情绪稳定的入睡了。

不过,作为2岁多的孩子,依然会对妈妈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依恋情绪,尤其是相对比较紧张的时候,有妈妈在身边,情绪会更容易稳定一些,这种时候,作为一个天天陪着他的爸爸,基本上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

依恋期一般持续到多大年龄?

一般来说,3岁以前的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情绪一定是很强烈的,从十月怀胎开始,到生下来之后的月子里面,整个母乳喂养期,蹒跚学步,妈妈能够给孩子一种天然的安全感和信赖感,在孩子的眼里,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

可以看出,随着孩子 社会 活动的增加、心智的成熟,对妈妈的依恋情绪会逐步弱化,但具体在什么年龄,确实要因人而异。

此外,孩子跟父母之前的亲昵动作,其实是孩子认可、接受父母的一种 情感 表达,这样的 情感 ,更值得呵护和维系。

母亲的态度很关键

之间的依恋关系,妈妈的态度往往很关键,在孩子开始尝试进行社交训练的时候,妈妈需要舍得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鼓励孩子的面对各种情况、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妈妈对孩子看护的过紧,那么孩子自然容易紧张,也会强化对妈妈的依恋之情,这样的话,依恋关系自然会更持久一些。

为啥我的孩子都不依恋我?天天嫌我唠叨,我问孩子什么时候爱妈妈,什么时候不爱,孩子说我唠叨责骂的时候,一点都不爱我。

可能是因为在他们小的时候,我经常出差,所以他们对于我要经常离开他们这件事表现得很习惯。大概也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天天陪着,所以孩子们对我不是非常依赖。其实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孩子不能过分依赖妈妈,以免以后都没有阳刚之气,遇事优柔寡断。

至于楼主提的关系会依恋到几岁,应该看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养育方式吧,有些妈妈是事业女强人型,对孩子没有过多照顾,孩子可能从小就不会依恋妈妈。如果妈妈属于家庭主妇型,孩子可能会到很大了,还很依恋妈妈。亲子关系,只要自己觉得没有问题,管他到几岁依恋呢。

我也不知道儿子会粘我到几岁,今年快5岁了,就像我的小情人一样,无论谁说我不好的他都替我出头,每天早上去幼儿园临走时都会说妈妈我爱你,我在厨房切菜都会跑过来提醒一下,小心切到手,怕我受伤,如果看到我哪里破了流血甚至他会掉眼泪,给我吹一吹,怕我疼,儿子对我的关心远远超过了他爸爸。每当他受委屈的时候我都会买玩具给他作为奖励,生活中如果孩子有过错,会跟我说对不起,道歉,如果我大声说话,他会提醒我,妈妈你这样不对,太大声了,我说对不起,他会说妈妈我原谅你了,为了孩子我改变很多,不管多累,孩子抱我,搂我,亲我,安慰我,很享受这种幸福!有次我生病了,很难受,孩子竟然说祈祷妈妈快点好起来,我让他枕着我胳膊睡觉,他说怕把我胳膊压疼,当时我都哭了......一家人他只对我一人好,爸爸如果说假装打我,他都会拳打脚踢上来保护我,怕他成为妈宝,所以有点担心

孩子依恋期是什么时候

如果你的孩子过于依赖你的话,你会因此而不能去做很多事情,必须要把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陪伴孩子上,你会感到厌烦,但如果你的孩子不再依赖你,对你没有那份依恋的感情,做父母的又会变得失落。那么,一般情况下,孩子依恋期是什么时候?

孩子依恋期一般是出生到3岁的时候,过了3岁他们就开始有自我意识了,这个时候就开始想要和外面的人多多接触,就对父母的依恋也就慢慢地消失了。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们是最依恋父母的,他们希望自己能和父母多一些肢体接触,有的时候会赖在父母的怀中不愿意离去。

但等到孩子3岁的时候,他们这个时候就会希望自己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开始上幼儿园的他们已经有自己的同龄好友了,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谈论的也是自己的朋友,对父母的依恋感情已经没有那么深了。

在孩子依恋父母的时候,父母应该多给予一些关爱,但等到依恋期过去后,父母又应该给孩子一些自由。做父母的应该给孩子关爱和安全感,让他们一方面享受父母的关爱,一方面还能有自己的生活。

出生后第一年是形成依恋的关键期

6~18个月,宝宝的依恋关键期

  宝宝的依恋关键期是6个月至18个月。在这段时期内,父母如果有积极的抚养行为和正确的教养方式,往往会事半功倍,使宝宝更亲近父母,为今后理想的亲子关系打下基础。

  早期良好的依恋关系,让宝宝受益终身

  宝宝在早期形成的依恋关系会稳定地延续下去,并影响他之后与人交往的能力。当宝宝与妈妈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时,他会认为人与人是能够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当孩子长大后,他们同样会与其他人建立这种良好健康的关系,会用父母对待他的方式来对待其他人,会显示出更友好的合作,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所以,一个看似简单的依恋,其实对孩子将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父母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关键期,宝宝将来就会和父母比较疏远,并可能产生各种心理和个性上的问题。

  宝宝依恋的发展阶段

  ·前依恋期(0~6周):宝宝对任何人都会出现相似的行为,他会以哭、笑等情绪召唤照料者。

  ·依恋关系建立期(6周至6~8个月):宝宝对父母等抚养者回报更多的微笑,这也带给了父母更大的满足感。

  ·依恋关系明确期(6~8个月至18~24个月):当宝宝的抚养者要离开时,他们会大吵大闹明显地反抗。

  建立理想的依恋关系:让宝宝“恋”上你

  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千差万别的依恋类型呢?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抚养方式起着很大的作用。

  ·牢牢把握宝宝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期

  父母在宝宝出生后的6~18个月中,增加与他亲密接触的机会。即使是短暂的爱抚、拥抱、亲吻都可以让宝宝感受到你的爱。如果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长时间地让保姆或爷爷奶奶带宝宝,自然会错失良机。

宝宝依恋妈妈的高峰期通常在哪几个月?

孩子依恋妈妈的高峰期通常在以下三个阶段:

1. 第一阶段:0~2个月。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没有辨别意识,随着宝宝的成长和发育,到了两个月的时候,宝宝就可以通过气味和触觉来分辨妈妈,此时是宝宝对妈妈的依赖和需求最高的时候,也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时期。

2. 第二阶段:3~6个月。当宝宝长到3个月大的时候,他们开始认妈妈了,此时的宝宝能主动向妈妈微笑、拥抱、咿咿呀呀地说话,能通过声音、表情以及身体姿势等方式对妈妈做出回应。此时他们对妈妈的需求度会更高。

3. 第三阶段:1岁半到2岁。1岁半到2岁的宝宝已经能走路和语言交流了,他们开始变得很黏妈妈,这是因为他们既需要依赖妈妈生存,同时也在享受着带来的快乐。此时,他们需要妈妈更多的陪伴和支持。

总的来说,孩子对母亲的依恋高峰期主要出现在出生后的前两年,这也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母亲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陪伴,满足孩子的需求和安全感,这将有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格和行为习惯。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