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7: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1 06:40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鲁迅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习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的寓意。
3、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从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收集、整理描写雪景的诗文。
学习内容简介:
《雪》是鲁迅《野草》中写得很精彩的抒情篇章,景物描写生动细致,语言优美准确,文章围绕江南与北方不同雪景的对比,表明了作者的思想倾向,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1给下列字词的注音:凛冽 褪尽 脂粉奁 馨口
2把握字形:蜡梅——腊梅 胡蝶——蝴蝶 壶卢——葫芦(说明:同音字现象,由于时代的原因,不能再写成前一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初读课文,同时在文中圈点勾画主要信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停顿,注意体会作者感情。
3、学生自读课文,并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反复高声朗读,然后在全班交流,同学间互相评议,互相示范,还可进行朗读比赛,同时谈谈自己对朗读的内容和朗读技巧的感受。
4、请学生谈谈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整体理解、认识,然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创意说明:
《雪》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对中国南北方不同雪景的描写,表现了张扬个性和勇于斗争的主题。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更达到了非凡的表达效果。学生主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每位同学都见过雪景,都曾被它的纯洁所陶醉,也因它的漫天洁白、天地一色的气势所震撼。你们可曾想过面对同一雪景,不同人物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乞丐感到渺茫;诗人却会动情;游子身觉寂寞,孩子却感到快乐。为救国救民而弃医从文、以文章作武器而勇斗黑暗的鲁迅,面对雪景又是一番什么样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描写的《雪》景世界。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己速渎课文并完成:
1.圈出并借助工具书认读生字:凛冽 脂粉奁
2.文中写了哪些地方的雪景?这样安排的顺序有什么好处?
3.理解“暖国” “朔方”的含义。
三、细读品味
1.学生自己找出优美的语句,并朗读体会。
2.小组内朗读比赛。
3.班中交流朗读并评价。
四、语言赏析
1.学生组内交流语句、词语的优美之处。
2.教师点评。
五、研读探微
1.请同学们体会: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暖国”“朔方”的雪中分别去找)
2.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景?为什么?
六、师生小结本课收获
(语言特色、表现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小结)
七、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课后任选或另选一项活动:
1.搜集有关描写雪景的诗文,并朗读体会。
2.阅读鲁迅的《野草》。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和谐教学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用具: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
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2、展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2)体会赐予的作用。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检查预习情况。
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2、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3、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2、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3、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种、热闹、有趣。雪罗了人的生命。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
五、课堂小结,推荐作业
1、课堂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2、推荐作业:
研讨与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身心放松
欣赏歌曲《你那里下雪了吗?》。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一节来学习第二部分。
2、展示学习目标
(1)分析第二部分。
(2)理解重点句子。
(3)写作方法。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导学提纲:
1、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2、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3、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4、理解重点语句含义: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5文章写法。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2、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3、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
4、理解重点语句含义: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
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5、写法: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
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
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堂要有语文味。坚持以“读”为课堂的主线,注重对语言的品味和涵咏,让学生学会身临其境体验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敏感。
二、教材分析:
《雪》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写于1925年,当时南方的*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而北方还被封建军阀盘踞,处于一片寒冻之中。居住在北京的鲁迅在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中,用他犀利的文字顽强的斗争着,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雪》的构思体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我们学习本文,就是引领学生去感悟这种感情,理解这种匠心。
三、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所描绘的两地雪的特点及作者的感情。
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研读赏析、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洁白精灵寒中飞,雨落横山漫天扬。”猜一猜,这指的是哪一种自然现象?(雪)同学们还学过哪些写雪的诗句呀?同样是写雪,但诗人抒发的感情却不尽相同。那么对于鲁迅先生收录在散文诗集《野草》中的雪,我们会读出怎样的情感,怎样的内涵呢?
(二)自主学习,初读感知:
(1)文学常识:
(2)积累生字词
(3)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伴随着课文的配乐朗读,一起去聆听这位文学大师的内心独白吧!听完了朗读,谁能告诉大家文章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板书:江南的雪景朔方的雪景)
(三)合作探究,赏析美文
(1)、反复研读课文,体会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特点的深切涵义分别是什么?
1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塑雪罗汉。
女生齐读课文1——3段,用深情欢乐优美和缓的语调来读,反复读,读出童年的欢乐,读出作者对
故乡的怀念,读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
2、朔方的雪:如粉如沙,绝不粘连蓬勃地奋飞
男生齐读4——6段。读出气势,在读中领会作者压抑不住的战斗*。
(2)、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1、作者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感情态度是什么样的,然后结合课文中具体语句说说。
师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对美丽多彩的江南的雪怀有一种眷恋、渴望、快乐、童真童趣而对、有活力、有精神的朔方的雪怀有一种赞颂、敬仰之情。
分析总结:作者写江南雪的滋润美艳,表现对美好快乐生活的眷恋和渴望;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的雪,表现对寒冷的环境的反抗,对不惧孤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赞颂。
2、归结主题:本文通过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
(四)关键词语的品味
(研讨课后练习二)学生结组交流,畅所欲言。明确:
1、“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孕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雨是雪的初始防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描绘一下你童年的雪景与现在的雪景,体味你投入的情感是否不同。
六、教学反思:
学习《雪》,我首先注重了学生对本文读的训练。是该读得深情欢快还是要气势磅礴,让学生们先弄明白。其次我注重让学生在读中、在合作中赏析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适时地进行了改写了练习,让学生感受到由文到诗的美感,情感、领悟能力都得到进一步升华。
附:板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掌握其音、形、义。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感受语言的美。
(2)理解本文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的象征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顽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及方法
重点:掌握并运用虚实相映、侧面烘托、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以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江南雪和朔方雪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雪,以它素洁的灵魂、动人的姿色、神奇的变幻不知博得多少文人*客的钟爱,留下多少千古绝唱。同学们能否用古人的诗句来咏雪呢?PPT展示雪景图片PPT。当飞扬的雪花飘落到鲁迅先生的笔下时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致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的散文诗《雪》PPT,了解散文诗PPT以及作者和他的作品(生回答)
二、把握文章内容,欣赏美的雪景,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1、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前三自然段,男生读后三自然段)并且带着问题朗读: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雪?分别体现在哪些段落?师板书生容易写错的字形和易读错的字音并展示其他字音字形PPT
2、PPT展示划分的层次
1-3:江南的雪景4-6:朔方的雪景
接下来,请一位男生朗读第一段。其它同学勾画出这段话的总写句子以及描写江南雪景色彩斑斓的句子(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PPT
2、师问:总写的句子写出了江南雪景的什么特点?师板书:滋润美艳。师问:色彩斑斓的句子又写出了江南雪景怎样的特点?师板书:生机盎然。这五种色彩在洁白明艳的背景下使人感受到透露出的盎然生机,孕育着美好的生命。
3、这种盎然生机在前文也有体现,如: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理解品味:“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孕育着生命。(着重分析“处子”)师问:这是鲁迅实实在在见过的江南的雪景,所以我们说这是对江南雪景的实景描写。在这一段不止写了江南雪景的色彩,还写了什么?生答。当时作者真正看见蜜蜂蝴蝶没有?文中词语“仿佛”可以得出答案——虚景。(虚实相映)师板书
4、刚才说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第一段就交代了,为何还要写第
二、三段呢?到底写了什么?(生同桌讨论再回答,师引导)PPT作者通过写塑雪罗汉来写出江南雪景的美——这种手法我们以前学过。如:朱自清的《春》,为了显示出春草的美丽,作者说:“坐着、躺着、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为什么要写草地上的这些活动呢?——侧面表现春草的美
文中写塑雪罗汉的情景也是这样,侧面烘托江南雪景的美。师板书:侧面烘托塑雪罗汉的活动画面是作者从动态方面对江南雪景进行的描写,那么第一段描写江南雪景色彩斑斓的句子又是从哪方面进行的描写呢?生答:静态。师板书:动静结合
5、老师朗读第三段,请同学们用这一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本段主要内容。(消释)意思是消融
从这里你可以看出江南的雪又有怎样的特点呢?明确:不能持久,师板书。
学完前面有关江南雪景的语段,我们知道江南的雪有滋润美艳、生机盎然、不能持久的特点。你们觉得它美吗?明确优美。作者通过写这样的美景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这种写作手法称之为借景抒情PPT,那么具体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呢?(小组讨论)PPT展示(老师提示:江南是鲁迅的故乡,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作者的脑海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如少年闰土神奇的生活世界,同小伙伴一起夜吃罗汉豆,还有无数的故事、趣味无穷的百草园。在作者笔下都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然而文章却在第三段写到如此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雪在晴天下逐渐消释)
师明确:寄寓了作者对故乡的赞美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这篇文章是借景抒情的散文诗,跟以前我们所学的现代诗一样都有象征的写作手法,所谓象征就是指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意义。PPT文中雪是象征体,那被象征的本体是什么呢?PPT(同桌讨论)明确:江南的雪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三、小结
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先生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他更为赞赏的是一种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这种精神正是他前行的动力。我们下节课再细细品味。
四、布置作业:
课文中写了滋润美艳、色彩明丽、生机盎然的江南的雪,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而且还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请你也试写一段文字来描述你所见过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