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晚清报业巨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20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12:26

孙中山与《中国日报》

16年11月,孙中山在伦敦被清*驻英公使诱禁。他的英国老师康德黎得知后,将此事在报纸上公开披露,由于*的干预,孙中山终于获释。这件事使他对于报纸的力量有了深切的认识,从此有心借报纸之力宣传*。

由于广州后港英当局禁止孙中山入境,他便在日本购办机器和铅字,筹措办报经费。19年秋,孙中山派陈少白赴办报,并取“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之义,将报纸定名为《中国日报》。《中国日报》于1900年1月25日正式出版,社址在中环士丹利街27号,陈少白任社长兼总编辑,助理笔政者有洪孝充、陆伯周、杨肖欧、陈春生等。《中国日报》同时出版日刊和旬刊,日刊每天出版四开一张半,版面仿日本报式作横行短行。旬刊称《中国旬报》,每月三期,出至第37期停刊。《日报》则一直出版到1913年。

《中国日报》为兴中会的机关报,被称为“*党机关报之元祖”。报纸出版半年后,*色彩日渐鲜明。1900年7月,唐才常等人在上海召开“中国国会”,章太炎在会上当场剪掉象征民族压迫的辫子,“以明不臣满洲之志”。会后他致信《中国日报》,介绍“国会”召开的情况,并附上两篇文章。《中国旬报》在发表他的文章时,在按语中介绍了章太炎其人,并公开称清*为“野蛮*”,明确表示了报纸的*立场。1902年4月,*党人和留日学生在东京举行“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周年纪念会”。《中国日报》接到宣言书后,把它公开发表在报纸上,陈少白等还在报社举行纪念仪式。1903年初,谢缵泰、洪全福等计划在广州举事失败而殉难。广州《岭海报》主笔胡衍鹗指斥反清为大逆不道,《中国日报》严词驳斥,双方笔战逾月,这是晚清报坛*与改良两派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在进行*宣传的同时,该报积极鼓吹“民权主义”,号召人们推翻君主*制度,建立民主国家。

《中国日报》创刊时,正值义和团运动席卷京津地区,接着发生八国联军入侵。当时无论是改良派还是*派,对义和团都持反对态度,认为八国联军入侵是义和团引起的。《中国日报》对义和团的报道,也有“拳匪”、“拳乱”之词,但它对帝国主义侵略军在中国烧杀掠抢的暴行进行了强烈谴责。当清*屈膝投降出*家主权时,该报猛烈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和清*的*投降,并对义和团给予积极的评价,称其标志着中国之“民气未死”。

《苏报》与苏报案

《苏报》发刊于16年6月26日,创办人为胡璋(铁梅)。18年冬《苏报》因亏折过多,出售给了陈范。陈范原为江西铅山知县,因改除弊俗,被革除官职。他出资接办《苏报》时,正值慈禧发动政变以后,但该报仍力倡变法。庚子事变后,陈范与蔡元培等*派人士交往频繁。南洋公学学生反对校方压迫,发生了集体退学风潮,《苏报》竭力报道事件经过,对学生表示同情。退学学生在中国教育会帮助下成立爱国学社,陈范欣然出席开学典礼,并每月资助一百元,学社教师则轮流为该报撰稿,这样《苏报》实际上成了爱国学社的机关报。

1903年2月,《苏报》特辟《学界风潮》专栏,揭露各地学堂的黑暗现象,进而追究学界黑暗现象的根源。5月27日陈范正式聘请爱国学社学生章士钊入《苏报》馆主持笔政,章士钊立即将“学界风潮”提到头版论说之后加以突出,并增设“*商榷”栏。《苏报》宣称:“吾将大索天下之所谓健将者,相与鏖战公敌,以放一线光明于昏天黑地之中”。6月1日《苏报》发表论说《康有为》一文,借外报所传清廷将召康有为返国的消息,指出即使抬出康有为也“于中国之前途绝无影响”。6月6日《苏报》刊出自然生(张继)所撰《祝北京大学堂学生》,就传闻北京大学堂两学生以接应东京拒俄义勇队活动被“正法”一事发表评论,号召北京学生大胆行动起来,发起“**”。6月9日《苏报》在“新书介绍”栏以《介绍*军》为题,向读者郑重推荐邹容所著《*军》。第二天,又刊出章太炎为此书所撰序文,把《*军》比之为震撼人心的“雷霆之声”。

《苏报》刊出的这些激越慷慨,勇猛无比的文字,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早在4月底,驻沪的清朝商约大臣吕海寰就函告江苏巡抚恩寿,“请即将为首之人密拿严办”。恩寿就饬上海道袁树勋向各国领事照会,指名要逮捕蔡元培、陈范、章太炎、吴稚晖等人。但租界工部局以不合租界章程为由没有同意。6月20日,两江总督魏光焘电陈查禁爱国学社演说,由外务部呈送慈禧太后阅览,批饬“严密查拿,随时惩办”。袁树勋向各国领事多方交涉,又经过福开森(《新闻报》总董)勾结美国领事馆,使工部局和清*达成协议:“所拘之人,须在租界会审公廨由中外官会审。如果有罪,亦在租界之内惩办。”

6月29日上午,工部局到苏报馆捕人。程吉甫被带走后,陈范连夜走避。第二天章太炎及陈范之子陈仲彝及办事员钱宝仁被捕。章太炎在巡捕房写字条劝邹容、龙积之自首。按照租界的旧例,案子未定之前是不能封禁报馆的。《苏报》主笔章士钊因与清廷派来办案的江苏候补道俞明震有师生之谊,未被列入拘捕名单,因此《苏报》照旧出版,并继续疾呼“*排满”。清*自然不甘心,便串通美国领事古纳签发封苏报馆令,7月7日苏报馆被封。7月15日,租界会审公廨进行第一次会讯,清*委托律师指控《苏报》和章太炎、邹容等“故意污蔑今上,诽诋*,大逆不道”。章太炎蔑视这种审讯,说:“噫嘻!彼自称中国*,以中国*控告罪人,不在他国*,而在己所管辖最小之新衙门,真千古笑柄矣!”当章太炎、邹容等被马车送回巡捕房时,观者填巷。章太炎在车上看到这种情景,风趣地吟道:“风吹枷锁满城香,街市争看员外郎。”

袁树勋奉旨同各国驻沪领事谈判,甚至不惜以出卖沪宁路路权为交换条件,力求把章、邹等人引渡到手,杀一儆百。法、俄、德、美等国公使表示赞成引渡。正当这时,发生了因揭露《中俄密约》于报端,被清*逮捕的沈荩(原名克诚)被清吏用绳子勒毙一事。国内外*极大愤慨,各国使领便以此为借口,拒绝将《苏报》案诸人引渡给清*。1903年12月初,租界会审公廨开庭续审,程吉甫、钱宝仁、陈仲彝、龙积之先后开释。1904年5月21日,宣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监禁二年。1905年4月3日,邹容瘐死狱中,年仅20岁。章太炎于1906年6月29日刑满出狱,当晚登轮赴日。

同盟会与《民报》

1905年7月,孙中山从欧洲到达日本。8月20日同盟会正式成立,宣布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平均地权”为宗旨,推选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长。在同盟会成立会上,黄兴提议把宋教仁等留日学生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此议得到大家赞同。

《民报》第一期于1905年11月26日出版,原定每月一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月定期出版。最初的编辑人兼发行人是张继(实际的主要编辑人是胡汉民),主要撰稿者有胡汉民、汪精卫、陈天华、朱执信、宋教仁、马君武等,编辑部设在东京牛�区新小川町二丁目八番地,这儿也成为同盟会本部的公开机关。从1905年7月起的一年半中,孙中山一直留在日本。他除策划在国内外成立同盟会支部,还指导《民报》的编辑工作,有些重要文章就是他确定题目,口述大意,再组织专人执笔用笔名发表的。直接以他本人名义在《民报》上发表的文章有三篇,即创刊号上的《发刊词》、《在东京华侨及学生欢迎会上的讲话》和《在民报纪元节庆祝大会上的演说辞》。

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第一次公开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在民报纪元节庆祝大会上的演说辞》则对“三大主义”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关于民族主义,孙中山说:“有最紧要一层不可不知。民族主义并非是遇着不同民族的人便要排斥他,是不许那不同族的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关于民权主义,孙中山指出:“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论起来,就是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关于民生主义,孙中山认为:“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着紧”。如欧美国家,物质财富虽然迅速增加,可是享受这种成果的只是少数富豪。“富者极少,贫者极多”,不可避免地要发生社会*。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是资产阶级*的基本*纲领,也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体系。在正面鼓吹*主张的同时,《民报》向改良派发起了进攻,与梁启超主持的《新民丛报》展开激烈的论战。孙中山后来评价说:“《民报》成立,一方为同盟会之喉舌,以宣传正义;一方则力辟当时保皇党劝告开明*、要求立宪之谬说,使*主义,如日中天。”

1906年6月,因“苏报案”在上海服刑的章太炎出狱东渡,加入同盟会。自第七期起,《民报》由章太炎主编。章太炎认为,激发人们的*感情,应该是*宣传鼓动中占第一位的内容,而要成就这感情,有两件事最重要: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一是用国粹激动种姓,增进爱国的热肠。在他看来,孔教、*教都不可用,最宜提供的是佛教中的主张普渡众生的华严和主张万法唯心的法相二宗。有了这种信仰,就有了排除生死,勇猛无畏的精神。他又认为,提倡国粹,不是要人尊信孔教,只是要人爱惜我们汉种的历史,一是语言文字,二是典章制度,三是人物事迹。中国人晓得了这三项,那爱国爱种的心必定不可遏抑。在章太炎主持下,《民报》发表了不少阐扬佛学、提倡国粹的文章,但并没有在人们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反而使《民报》的战斗性有所削弱。当时就有人批评说,“佛家之学,非中国所常习”。章太炎对“汉种历史”的推崇,表现出了明显的大汉族主义的色彩。

1907年3月,胡汉民、汪精卫随孙中山离日,《民报》主要撰稿人改为刘师培、黄侃、汪东、陈去病等。同年12月,章太炎因和孙中山的矛盾日益加深而辞职,第19期改由张继编辑。1908年1月,张继被日警追捕,逃往法国,自第20期改由陶成章编辑。至第23期,再归章太炎编辑,汤增璧为副。《民报》的*宣传,引起了清朝*的惊恐。1907年9月,清*照会日本驻华临时代办阿部宋太郎,要求日本*查禁《民报》等七种刊物。1908年10月,清朝*命出使美国道经日本的唐绍仪再提此事。日本*遂于10月19日向章太炎发出命令书,正式下令禁止第24期《民报》发行。章太炎致书日本内务大臣平田东助提出*。在日本友人宫崎寅藏等的支持下,黄兴、章太炎、宋教仁等延聘律师向日本法庭提出诉讼。11月22日开庭时,东京地方*门前集中了约两千名激动的中国留学生,迫使法庭悬牌延期审理。26日第二次开庭,章太炎以雄辩家的气概驳斥了日方所加的罪名。但法庭还是宣判《民报》违反《新闻纸条例》,科罚金115元。其后黄兴等曾拟将《民报》社迁往美国,但因故未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3 12:26

晚清报业巨子——史量才
史量才(1880~1934)报业民族资本家。原名家修。江苏江宁人。青年时曾考入松江府娄县县学为附生,不久放弃科举之途,1901年进入浙江杭州蚕学馆,毕业后投身教育界,辛亥*前后结识陈其美等*党人,在上海海关清理处和松江盐务局担任公职,但很快便转而投身于新闻事业。1908年担任《时报》主笔。1912年与他人合资购入《申报》,该报在史量才的苦心经营下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1927年买进《时事新报》,1929年又收买《新闻报》大部股份,遂成上海新闻界领袖和最大的报业资本家。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态度日趋鲜明,使《申报》成为抗日进步力量的喉舌。此间在他主持下还创办《申报月刊》,出版《申报年鉴》、《申报丛书》等,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由于史量才力砭时弊,为当局所不容,1934年11月13日被*军统特务暗杀。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