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6 16:47
一项高校性知识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六成的大学生没有上过性安全教育方面的课程,近半受访大学生性知识靠网络启蒙;另外,九成高校未开设相关课程,国内也缺乏统一的学习教材。
调查发现,高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性传播为主,感染率已达81.6%,形势非常严峻。而中国的学校教育本身就存在着性教育的不足,对于*及同性性行为相关知识更是避讳,再加上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增加了同性性传播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
个人、家庭、高校三方联动预防艾滋
对于青年学生群体而言,提升自身性知识了解水平、增强自我保护与预防能力迫在眉睫。通过对性知识和防艾知识的主动获取与吸纳,合理区分艾滋病传播的危险行为和安全行为,切实有效地保护自身健康。
对于家庭而言,家长理应不该把性教育当做“难以启齿”的事情。事实上,在国际有很多国家的性教育经验值得中国学习。例如,荷兰孩子6岁进小学时就已开始接受性教育,父母甚至会在餐桌上和孩子讨论这方面的话题。作为同孩子成长息息相关的父母们,应该主动承担起普及两性知识的责任,而不应该成为阻碍性通识教育推广的阻力。
对于高校而言,应尽快完善性教育的课程体系,制定专门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在大学的课堂上公开教授“性”知识,此前早已有高校起步探索。如首都师范大学早在1993年就首开性教育课程,作为一门公选课存在至今。而学生对这一课程的态度,也从当初的羞羞答答,发展到目前的科学对待,教室“爆满”甚至已成为这节课的常态。
当然,如果你已经不幸感染艾滋,切记要在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物,有95%的预防率。
永远不要觉得艾滋病触不可及,许多感染艾滋的学生群体也是抱有这样的想法才悔不当初。当你有意识地保护自己,才能构筑出阻断艾滋的坚强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