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5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0:53
银行在存贷款业务中,挣的是贷款利率高于存款利率的那一部分钱。比如储户存到银行一个亿,银行按照3.3%的利率向储户支付存款利息。然后银行把一个亿贷出去,可以按照6%的利率向企业收贷款利息。6%-3.3%=2.7%的利差,就是银行的利润。显然,贷款利率越高,存款利率越低,中间利差就越多,银行就越赚钱。银行当然是希望利差越高越好,但银行为了相互竞争,往往提高存款利率去拉存款、降低贷款利率以鼓励企业贷款,竞争的结果就是利差越来越小,银行利润越来越薄。为了避免银行竞争太激烈,监管机构就规定银行不能过度提高存款利率,也不许过度降低贷款利率,必须保持一定限度的最小利差。利率管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保护银行。反过来,利率市场化就是打破银行的固定利差的。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允许存款利率提高,另一方面允许贷款利率降低,两头一升一降,银行在中间赚的利差就少了。简单地说利率市场化就是减少固定利差,削弱对银行的保护,一般会导致银行利润下滑。
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净利息收入(NII),净利息收入简单的讲由业务规模和利差觉得,即规模*利差=净利息收入。在过去的利率管制时代,利差基本被锁定,针对一些中小银行由于缺乏类似国有大行的优势,本来的利差可能就比法定利差要窄。随着利率市场化,资产负债,特别是负债的定价可能完全公开化,而在中国,负债的定价权有可能完全落入几家寡头大行的手中。为此中小银行为保证负债规模势必提高负债成本,为此真对中小银行的利差会远低于大型银行。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对大银行会产生冲击,但对中小银行的冲击可能会明显很多,特别是目前中心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仍为健全,如何因对利差收窄还是个未知数,这势必导致部分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拖累。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6 12:11
在中国现有的信用体系下(没有),市场利率化在一定的时期内对于银行来说是利好的。从现金流和信用度考虑 不管是放贷企业还是银行决定发放贷款额度的核心指标就是现金流,由于中国人的储蓄偏好,现在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银行的现金流都是在银行体系内(阿里小贷4000亿,和银行比起来就是毛毛雨),贷款资源对于整体社会上的企业和个人来说还是稀缺的(银行的各位看看等待上会的卷宗就知道了),以前*指导定价,现在放开监管,银行掌握了稀有资源和定价权可想而知,所以我考虑的一定时期内是一个利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