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3 17:46
中华文化传承了几千年,载体有多种形式,如汉字、诗词、戏剧、建筑等等。但是也有很多建筑蕴藏了许许多多的历史,而在古建筑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是有大屋顶的建筑,这其中其实蕴含了很多的奥秘。
首先,古建筑的大屋顶等级森严。中古建筑的大屋顶和等级制度一样,有着严格的划分。最高规格的叫做庑殿顶,规格略低于庑殿顶的叫做歇山顶。它有一个屋脊两面坡,下面接了一个四面坡的庑殿顶,因歇山顶有九条屋脊,在宋朝又被叫做九脊顶。寻常百姓居住的多是硬山顶,这是中国古建筑屋顶的最低等级。这种同样是两面坡屋顶,不过硬山顶的侧面屋顶与山墙齐平,并不是如悬山顶一般悬在山墙外面。现存的许多民居古建筑,多是硬山顶。就算富可敌国如王家大院、乔家大院,也仍旧只能使用硬山顶。作为正统之地的北方多为庑殿顶,自然这种屋顶就被视做高级的象征。硬山顶屋顶建筑因百姓而生,它作为纯粹的民族,也只能做最低规格。
第二点,古建筑的构造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那时的北方多是半地穴模式的建筑,而南方的建筑为干栏式建筑,比如河姆渡良渚遗址。这是由于南北方的地理差异导致的。
第三点,古建筑承载了历史厚重的记忆。其实南北方建筑不仅在外部有明显差异,而且在内部也有巨大差别。北方建筑多为"抬梁式"构造,比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大殿,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两个木构架建筑,是极少的唐朝产品。
古建筑的大屋顶有着自己的划分等级的制度,它们不仅仅代表了当时居住使用人的身份地位,同时象征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受地理因素*,南北方的屋顶又会有不同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