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蟾蜍养殖技术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59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45

蟾蜍养殖三大关键技术
随着野生蟾蜍资源日渐枯竭,药材市场上动物类中药材蟾酥、蟾衣、蟾干的价格也逐渐上升。笔者从事蟾蜍养殖27年,现将蟾蜍养殖的三大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技术一、解决蟾蜍食料来源
1.最经济实惠的食料来源,是在养殖场内点灯引诱各类昆虫,让蟾蜍觅食,这是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在正常情况下,有农作物地区,这种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不同季节、不同农作物品种、不同引诱方法及不同灯具的布局,对引虫效果都有较大影响。因此要科学布置、合理使用,效果才理想。
2.利用废弃物培养蝇蛆喂蟾蜍。将豆腐渣或动物粪便等放在容器中发酵,然后引诱苍蝇在其中产卵,三五天后即可繁殖出蛆虫,用于喂蟾蜍。如用屠宰场下脚料、动物血及农贸市场上的鱼、鸡等下脚料发酵后培养蝇蛆,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3.喂人工配合饲料。可以选用青蛙、牛蛙饲料来喂蟾蜍,也可以用黄鳝、龟鳖、鱼虾饲料,但要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还可以手工自制配合饲料,成本比购买商品饲料要低35%。

第二个关键技术是:让蟾蜍旱地安全越冬
可在房前屋后、闲置地块、荒滩、山坡等处,最好选择向阳地块,将土地翻耕深达20厘米(北方地区要再深些),再横向、竖向各开几条排水沟。

为防止蟾蜍逃逸,越冬场地要用80厘米宽的厚塑料膜围起来,将塑料膜下边埋入土中20厘米,地上留60厘米左右,再用竹竿、木棒把地上部分塑料膜支起来,形成防逃墙。由于塑料膜较光滑,蟾蜍不会跳高,因此爬不出去。塑料膜连接处用胶带粘牢。一般塑料膜可用3~5年。

在围住的土地上,每平方米放养蟾蜍10只,让其自行钻入翻松的土壤中越冬。放入蟾蜍后2~3天,蟾蜍陆续钻入土中,再在上面盖些稻草、枯草或其他秸秆,以防长期日晒或干旱后土壤裂缝过大而把蟾蜍晒死或干死,还可防止下大雨导致土壤板结。做完这些工作之后,只要保持土壤略微湿润即可,一般遇干旱1个月都没问题。如过分干燥,可洒些水;如遇长期下雨,则要防止积水,以免造成蟾蜍窒息死亡。

第三个关键技术是:蟾蜍四季疾病防治
相对于其他养殖动物,蟾蜍抗病能力还是较强的。蟾蜍疾病应以预防为主。无论是自捕或是引种进来的,首先要对所有蟾蜍进行认真消毒。可用3~6克漂白粉兑水50公斤,浸泡蟾蜍15分钟,然后再放入养殖场内。
由于各地气候及水土环境不同,还有蟾蜍品种和饲养管理方面等诸多因素不同的影响,养殖的蟾蜍有时会出现以下几种常见病:

1.夏季气候炎热时,蟾蜍易发生肠胃炎,这是由细菌或消化不良引起的。患病蟾蜍*红肿,胃肠道发炎充血,食欲减退。可用1%~3%的食盐水浸泡蟾蜍,并在饲料中拌入食母生或健胃消食片,连喂3~5天。病情严重的,可用庆大霉素予以注射,每500克蟾蜍用药1.5万国际单位,注射于蟾蜍大腿基部肌肉内,连用3天。
2.如果长途运输不当,就易引发蟾蜍皮肤糜烂病。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即在50公斤水中加入高锰酸钾10~15克,待药物溶解后,放入蟾蜍浸泡15~20分钟。高锰酸钾要用温水化开,不可用热水,而且要现配现用。

3.如饲养密度过大,有时蟾蜍会互相擦伤眼睛。眼睛被病菌感染后易发生白眼病,可用消炎眼药水滴眼数次。虽然蟾蜍皮肤粗糙,但其爪子锋利,通过互相爬跨极易引起蟾蜍皮肤损伤,不仅易引发感染,还会导致皮肤损伤后蜕下来的蟾衣完整率大大下降,影响蟾衣商品率,最终影响养殖效益。因此,蟾蜍饲养密度不宜过高。海宁市龙头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45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1、场地建设

蟾蜍喜欢隐蔽于泥穴、潮湿石下、草丛内,而且在白天潜伏,到了傍晚和晚上时才出来活动,所以场地建设尽量靠近这些地方,还要隐蔽供其白天潜伏。另外为防止它们逃跑,在养殖产地要建立围墙或网,还要建设养殖池、 产卵池和孵化池,在里设照明设备,在晚上时打开吸引蛾虫类供其捕食。

2、繁殖

蟾蜍是卵生动物,繁殖力极强,每个雌蟾蜍每次可产卵4000-5000枚,将卵放置在温度在10-30度水中,约3-4天即可孵化。在开始养殖时,可捕捉野生健壮、无病伤的蟾赊做种,也可将蟾蜍产的卵带回自行孵化。

3、喂食

蟾蜍主要以甲虫,蛾类,蜗牛,蝇蛆等为食,刚孵化的蟾蜍蝌蚪先前两天靠卵残存营养生活,在第三天才开始外界摄食,这时可喂食熟蛋黄、水蚤等饵料,幼蟾蜍可喂食蝇蛆、蚯蚓、黄粉虫,而成蟾蜍的食量较大,喂食蝇蛆、蚯蚓、黄粉虫成本较大,可采用豆饼、面粉、鱼粉等调配喂食,再让其自行捕食蚊虫。

4、养殖管理

在孵化后要注意蝌蚪的饲养密度,开始时每平米饲养蝌蚪4000只以内,到半月后变为每平米蝌蚪1000只以内,而幼蟾蜍要在30-40只左右。按不同生长阶段分群饲养,在蝌蚪池内水深要在20-40cm之间,水温要在18-28度。蟾蜍在冬季寒冷时会进入休眠,可提高场地温度防止其休眠,另外好养注意病虫害防治,蟾蜍病害较少,要注意的是虫害,尤其是鼠、蛇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46

蟾蜍养殖需要注意:
第一、注意蟾蜍养殖地点:蟾蜍养殖场地要选择在有水塘和水池,虫源比较丰富、气温比较暖和的地方。一般房前屋后,池塘,菜园,稻田,水库,荒地,荒沟等地进行家庭养殖或规模养殖。
第二、注意蟾蜍的食物:蟾蜍的食料主要是活饵饲料,蝇蛆,蚯蚓,黄粉虫和各种昆虫,人工饲养可用黑光灯诱虫或人工捕虫解决其饲种问题。
第三、注意蟾蜍状况:有经验并且掌握专业技术来进行饲养蟾蜍是不会发生疫病,在饲养前后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控制各种疾病的发生,蟾蜍的抗病能力非常强,很少有发现生病死亡,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和比例去饲养蟾蜍是没有问题的。
养蟾蜍需要注意:
第一:场地可利用废沟、废塘或水坑,也可选用排灌方便、水源充足、保水良好但偏瘦的稻田作养殖场。可用薄膜或纱网作围墙以防蟾蜍逃遁。
第二:食物的活饵饲料也可以自己培育,比如蝇蛆、蚯蚓、黄粉虫这三种活饵饲料
蟾蜍养殖不死,需要注意:
第一,养殖技术;第二,养殖地点;第三,喂养食物;第四,蟾蜍实时状况;第五,人工监管时间
养殖技术:
苗种繁育每年3月下旬到4月下旬蟾蜍产卵盛期,解决苗种
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在产卵季节的雨后到静水处寻找蟾蜍卵块,捞回放在池中孵化或直接放在没有蟾蜍的养殖池中,每平方米放2500粒卵,温度在
18℃~25℃,3天就可孵出小蝌蚪。采用这种方法必须一次放足,否则孵化时间不一致,蝌蚪大小不一,影响成活率。二是在惊蜇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
到野外潮湿的地方捕捉越冬蟾蜍,选择个体,按雌雄比3∶1放到产卵池中养殖,让其自然交配、产卵、受精、受精率可达90%以上。每天产的卵要收集另池存
放,让其自然孵化。产完卵的蟾蜍也要另池存放,没产的继续留产。

护理幼苗刚孵出的小蝌蚪,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不取食,靠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2天~3天后,小蝌蚪开始吃水中藻类或其他饵料。养殖池要提前一星期施入少量发酵的猪、牛粪,繁殖浮
游生物。蝌蚪入池后不能再泼洒粪尿,以免伤害蝌蚪。产卵池、蝌蚪池水深一般保持20厘米~40厘米。可投喂切碎的菜叶、鱼肠、猪血、淘米水,每天1次~2
次。经半个月的培育,体长达3厘米时,就可捞出放入幼蟾池中养殖。从卵孵出蝌蚪到幼蟾约需40天,这时就需转入成蟾池养殖。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