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6:59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46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

地震是一种使人类文明毁于瞬间的巨大天灾。它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还不能准确地说出它将要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我们有办法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这就是“防震减灾”。为提高广大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自救互救的技能,降低震灾损失,在群众中应加强对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现将有关地震和减灾的常识介绍如下:
地震发生的原因与分类:地球内部深层物质的不断运动和变化,促成地球表层,尤其是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从而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的地带,当它承受不了巨大的应力作用时,或者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
地震根据成因可分为:天然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天然地震主要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
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数的7%。
塌陷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例如:当地下溶洞或矿山采空区支撑不住顶部的压力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这类地震更少,大约不到全球地震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
地震是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其中人们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能造成破坏的有千余次,而七级以上能造成巨大灾害的地震约十几次。
地震的几个概念: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称震源。震源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称震中距。震源到震中的距离称震源深度。
按震源深度的不同,地震又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的为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的为深源地震。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
纵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岩石交替受到推(压缩)或拉(膨胀)的作用。
横波:它向外传播时,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使岩石在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作剪切运动。
纵波与横波相比,前者传播速度快,在地壳中一般为每秒五六千米,且强度小,衰减快;后者传播速度慢,在地壳中一般为每秒三四千米,且强度大、衰减慢。因而,地震时,总是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横波的振动比纵波强。
震级与烈度: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它是根据地震时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同一个地震在不同的地区,烈度大小是不一样的。距离震中近,破坏就大,烈度就高;距离震中远,破坏就小,烈度就低。烈度除与震级和震中距有关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地下水分布和土质条件、建筑物结构及抗震性能等有关。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有感地震 feltearthquake 震中附近的人能够感觉到的地震。
微震 microearthquake 1级≤震级<3级的地震。
破坏性地震 destructiveearthquake 造*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第二十六条)
严重破坏性地震 severelydestructiveearthquake 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灾区丧失或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
取相应行动的地震。(《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第三十条)
震级每相差一级,其能量约相差30多倍。震级越大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少;反之,震级越小的地震,发生的次数越多。
地震是怎样造成灾害的?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本身并不等同于地震灾害,地震只在一定条件下才造成灾害。

地震波引起地面强烈振动,造成建筑物倒塌或某些自然物崩塌(如山崩),并由此危及人身安全和带来经济损失,这是地震造成灾害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原因。一般而言,中强以上地震便可造成破坏,但破坏的轻重还与震源深度、地震类型、地震发生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另外,还与地震发生的地点有关。如果一次强烈地震发生在渺无人烟的高山或荒漠区,它对人类便不会造成影响;而那些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的地震,则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这些只占全球15%的地震所造成的人口死亡,竟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85%。除此之外,地震造成的灾害原因还与人类抗御地震的能力和程度有关。这包括许多方面,如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城市水、电、气等生命线工程的设防能力,社会对地震灾害的监测,预报及应急救助能力,人们是否具备防震知识等。
震前异常:事实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前是有前兆的。这些前兆分为微观前兆和宏观前兆两大类。微观前兆是指用仪器观测到的地球物理、化学和地质构造等的微小变化。宏观前兆是指由人的感官直接觉察到的各种前兆现象。那么,地震前会出现哪些宏观前兆呢?
地下水的异常变化: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变浑等;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等等。
动物异常: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有: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动物行为异常大体有三种: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抑制型异常,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不肯进食等;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地声与地光:地声多数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但也有出现在震前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狂风呼啸声、石头相互摩擦声等。地光: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形光、球状光、火样光、柱状光等;颜色多呈红、白、紫、橙等色。
自然界的变化十分复杂,各种异常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并非都是地震前兆。因此,当我们观察地震宏观前兆现象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报告地震部门。
地震来了怎么办?抓住时机,利用预警时间紧急避震。大地震的发生虽然十分突然,但在大地强烈震动之前,仍能出现一些人们能够感觉到的有关现象。这些在大震前短暂时间内出现的、能够预示强烈地震即将到来的临震宏观现象,叫做大震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初期振动、地声、地光等。从人们发现预警现象开始,到房屋倒塌,这个时间差称为大震预警时间。据统计,预警时间可达十几秒,少数可达20秒以上,在20秒以内的占83%,平均预警时间为13.6秒。地震时,人们如果能抓住预警时机就会有生的希望。
在不同环境下紧急避震的要点:如果你住楼房,地震时不能滞留在床上,不能站在房间*。因为这都是身体最暴露、最不安全的地方。应立即躲在牢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牢固的家具边;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内承重墙墙角。千万不能跳楼,不要到阳台、外墙边或窗边去,也不要到楼梯去,更不要去乘电梯。如果你住平房,地震时应立即躲在炕沿下;牢固的桌子或床下;低矮、牢固的家具边。不要躲在屋顶大梁下、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不要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如果你正在学校上课,就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震时千万不能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再由老师带领,有组织地疏散;如果教室是楼房,一定要记住不要跳楼,不要拥向楼梯。当你在操场或室外时,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时,就地蹲在排椅下,用书包等保护头部;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等地震过后,听从服务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的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避开高大不稳和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吊灯、广告牌等悬挂物。
如果你在户外,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和构筑物。如楼房,特别是玻璃幕墙的建筑、高烟囱、水塔等。注意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广告牌等。注意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墙等。
如果你在野外,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场地,选择开阔、稳定地方就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背朝风向,以免吸进有毒气体。避开河边、湖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变压器、高压线及生产危险品的工厂或危险品仓库,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时受到伤害。地震发生后,如果被埋压不能自行脱险时,一定要沉住气。先试着把双手从压埋物中抽出来,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这时你要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如果暂时不能脱险,就要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哭喊,勉强行动,尽量闭目休息,维持生命。同时还要与外界联系,当听到人声时用石块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呼救信号,耐心等待救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7 03:46

  中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全球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像一个巨大的花环,把*与海洋分隔开来。
  欧亚地震: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本世纪的中国地震活动

  中国1900年以来灾害性地震震中分布图

  世界地震分布图

  20世纪中国*5次地震活跃期统计表

  项目
  次数
  起目年份
  7级以
  上地震
  死亡人数
  (万)
  备注

  第一次
  15-1906
  10次
  —
  次料不全

  第二次
  1920-1934
  12次
  25-30

  第三次
  1946-1955
  14次
  1-2
  主要在青藏地区活动

  第四次
  1966-1976
  14次
  21

  第五次
  1988-

  活跃期将持续到21世纪

  中国主要地震带

  我国地处全球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和福建沿海一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渤地区,西南—青藏高原、云南和四川西部,西北—和陕甘宁部分地区。

  我国正面临严峻的地震形势

  我国正面临的地震形势十分严峻。从1988年开始,中国*地区进入第五个地震活跃期。根据前几次地震活跃期活动的特点,专家们认为本次地震活跃期将持续到下世纪初,目前已进入了强震高发期,其间可能发生多次7级左右、甚至个别更大的地震。
  中国防震减灾十年目标

  在各级*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1988年以来中国*地区地震统计

  震级
  Ms≥5.0 Ms≥6.0 Ms≥7.0
  地震次数 243 50 7

  社会公众需要防震知识

  面对严峻的地震形势,会不会再次出现类似于1993年宁波小地震群引起的风波—银行的存款被取空,人们到处抢购食物或逃离家园?
  当一些地区遭受地震灾害时,地震谣言会不会在当地或其他地区流行,甚至造成社会振荡。
  如果您在地震中幸免于难,面对被埋压的亲人和邻里您是否知道如何迅速、有效地抢救他们?
  如果您处在地震危险区或多震地区,您是否知道怎样进行有效的震前防御?面临严峻的地震形势,社会公众太需要客观地对待地震和防震知识了。

  地震发生的原因

  地球的内部构造

  有关地震的几个概念

  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石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地壳中。
  震 源:地球内部直接发生破裂的地方;
  震 中:震源正对着的地面;
  震中距: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
  震源深度:震源到震中的距离。

  震级与烈度

  地震震级: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
  地震烈度:地面及房屋等建(构)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划分为12度
  地震前兆

  宏观前兆:由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
  微观前兆: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需用仪器才能测出的地震前兆。

  地震烈度的划分

  3度:少数人有感,仪器能记录到

  4-5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摆动。

  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11-12度:毁灭性的破坏。

  天旱井水冒,反常升降有门道。

  天雨水变浑,变色变味又难闻。

  喷气又发响,翻花冒气泡。

  发现异常要报告

  自然界的变化很复杂,种种反常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并非都是地震前兆。因此,观察宏观地震前兆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地震预报及其发布

  我国地震预报水平

  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成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序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

  地震预报一般由省级*发布,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北京地区的地震预报则由国家地震局负责提出,经*批准后,再由北京市*向社会发布。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

  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预报”的地震震级很精确,发震时间、地点很具体的传闻是谣传;*地震预报是谣传;地震小道消息是谣传;凡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和离奇古怪传说的地震传闻更是谣传。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一)

  在地震危险区、多震区、已发布地震预报地区的居民须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怎样对待地震谣传: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须根据*或有关部门的防震要求,准备食品和饮料。

  检查和加固住房

  看一看自家住房是怎样的,有没有不利抗震的地方?摸清周围环境的情况。
  住房的建造质量好不好?是否年久失修?不利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离。

  住房的结构是否有利抗震?女儿墙、高门脸等笨重的装饰物品应拆掉。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二)

  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做好家庭防震准备(三)

  把墙上的悬挂物取下来或固定住,防止掉下来伤人。

  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加顾睡床。

  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放在安全的地方。

  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阳台护墙要清理,花盆杂物拿下来。
  准备好必要的
  防震物品

  准备一个家庭震包,放在便于取到处。
  进行家庭防震演练

  练习“一分钟紧急避险”。
  进行紧急撤离与疏散练习。

  大震的预警现象和预警时间

  从唐山等震区人们的感受来看,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间,大震的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颠动、地声、地光,建筑物的晃动等。
  大震时人们的感受

  地光明亮而恐怖。

  身体严重失控,不能自主行动。

  地声强烈而怪异。

  突然出现的灾变,使人们产生巨大的恐惧。

  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颠动及水平晃动。

  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烟尘,伴有火灾时更是浓烟滚滚,尘雾弥漫。

  抓住时机 科学避震
  避震要点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式和避震空间,就有生存的希望。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据对唐山地震中874位幸存者的调查,其中有258人采取了应急避震措施,188人安全脱险,成功者约占采取避震行动者的72%。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专家们认为:
  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并就地躲避。

  在家庭怎样避震
  在学样怎样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

  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在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在户外怎样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 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在野外怎样避震
  地震时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泥石流等;
  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防地裂,滑坡等。 燃气泄露时:
  用湿毛巾后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遇到火灾时:
  趴在地上,用湿毛由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 毒气泄露时:
  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昼绕到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捂住中、鼻。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震后抢救救灾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搬开身边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指挥部发出通令;
  迅速恢复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实行交通管制,清理路障;
  迅速排除险情;
  恢复医院功能或建立新的医疗救护点;
  迅速有效地组织抢救被埋人员;
  加强社会治安。

  积极参加互救活动
  在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

  救人方法: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
  使伤者先暴露头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易,后救难;
  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
  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