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2 04:59
中国制造2025要实现四大转变:
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
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同时,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和*作用、统筹利用各方面优良资源,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为发展方针。
提出战略对策并配套一系列行动计划,具体可分为八项战略对策:
一是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并分两个阶段推进:2020年前,广泛推行数字化制造,在优势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2020年后,全面推广智能制造。
高度重视发展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传感器、测量仪表等关键部件,以及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制造装备等关键装备;突破一批“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推进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的试点和应用。
二是提高产品设计能力。推广应用先进设计技术,开发设计工具软件,构建设计资源共享平台;由代加工向代设计、出口自创产品和品牌转变;制定激励创新设计的*。
三是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四是强化制造基础。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及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的整体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质量的优劣,是提高产品质量的基础,应高度重视,需要以产业需求和技术变革为牵引、以专业化为方向、以标准化为基础强化工业基础。
五是提升产品质量。严格质量监管,建立质量诚信体系;提高重大装备质量一致性、稳定性,推进品牌创建。
六是推行绿色制造。促进流程制造业绿色发展,建立循环经济链;开发和推广节能、节材和环保的产品、装备、工艺,发展再制造工程。
七是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高端制造业比重。
从2010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我们需要看到,中国的制造业依然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发展模式,而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将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化生产带入各行各业,节能减排、清洁能源、零污染等等更是早早展开研究并投入生产。
中国也是在意识到这一点后,推出了“中国智造”这一概念,并且预计在2025年实现新的目标。
在这份报告中指出,全球新一轮的产业竞争是数字经济,产业的转型势不可挡,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经济发展是首要目标。为了实现“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转变,除了科技的发展,还需要提高制造业的国际化水平,这一点,与国际化接轨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