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宰相与丞相的区别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45

我来回答

10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07:18

1、制度的差异:宰相沿袭的是一种制度,而丞相才是真正的官名,所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千差万别的,宰相的制度最早来自春秋时期,不过在明朝的时候消失了,变成了内阁制度。

2、宰相不是具体的官名,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的一种通称或俗称。宰相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群人。

例如汉代的丞相可以称之为宰相,很长时间就是一个人,魏晋南北朝的录尚书事可以算宰相,唐代的三*官,甚至参加政事堂会议的*都算宰相,宰相就是一群人。

3、权力的差异:丞相是官职和敬称,宰相仅是敬称,没有实权。

扩展资料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邦、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等。

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即百官之长。

西汉废除相国官职以后,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宰相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丞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08:36

宰相指的是一种制度,丞相是真正的官名。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的一种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一般指皇帝下面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即百官之长。所以说,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千差万别的,宰相的制度最早来自春秋时期,不过在明朝的时候消失了,变成了内阁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宰相是在春秋时期出现的,在历史上,第一个宰相就是管仲,作为第一位非常杰出的宰相,管仲在历史上的地位,自然不用说,延续他之后,中国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宰相。到了秦朝的时候,出现了左右丞相,后来还出现了所谓的中丞相,左右丞相各自负责自己的事情,汉朝的时候也是如此,比如说曹操,就是一个丞相。宋朝的时候,宰相成为了官民,明朝的时候,丞相的称呼消失了,皇帝亲政,但是却设立了大学士,被称为辅臣,清朝的时候,出现了内阁,军机大臣等等,其实从权利上来看,这人就是所谓的宰相了,只是称呼发生了改变。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著名宰相:

1、初唐名相 房玄龄:唐开国大臣,贞观名相,也是唐初居相位最久之人。他为人多智,有奇谋。

2、西汉开国名相 萧何:楚汉相争,留守后方,为刘邦提供充足支援;汉朝初定,治国安邦,颁法立规,更得“萧规曹随”之誉。

3、汉初名相 陈平:年青俊美,偏纳他人之遗孀,六出奇计,助高祖解白登之围,王陈并相,结交周勃,终灭吕后势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丞相、百度百科—宰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0:10

丞相与宰相的区别

总体来说,宰相是个制度,丞相是个实质的官名,宰相制度起于春秋时期,完结于明代,明代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形成了“内阁”(文渊阁处在宫内,故名内阁)制度,清承明制,无名义上的宰相制度。

历代宰相制度介绍: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干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2:02

早期,宰相和丞相没什么区别。到明清时期,宰相和丞相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分。
通俗来说,丞相是法定*首脑,是*最高职务(不是最高头衔,爵位、官衔品级高于丞相的所在多有),是否有实权要看具体情况。宰相,是指皇帝秘书中掌握实权的那位或那几位,例如明朝中后期的内阁大学士,清朝的南书房行走、军机上行走等,都是宰相,前者是法定秘书,后者是皇帝临时从*借调到身边承旨办事的,是临时秘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4:10

宰相是辅助君主处理朝政的制度。历代宰相职务有不同称呼:
如尧舜禹的百揆;
商代的六大士;
周朝的卿士;
秦的丞相,御史大夫;
汉不同时期的丞相、司徒、司空,
晋代的中书令,仆射;
北朝的大冢宰,南朝的总百揆;
唐代的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宋代丞相、枢密使、参知政事;
辽代的政事令、南北枢密院大王、丞相;
金代的中书令、丞相;
元代的中书令、尚书令、丞相;
明代的大学士;
清代的大学士、军机章京大臣,清末的总理国务大臣,等等。这都是不同朝代的宰相称呼。
汉代到清代,更延续“内阁制度”,宰相班子既是行政负责团队,也是皇帝的顾问班子。

丞相是某些朝代的宰相职务的一种。

大禹治水以前就有宰相制度了。
尧舜的时候。在部落联盟领袖的职务下面设置有“百揆”职位,是行政的负责人,这就是早期的宰相。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6:34

《通典*职官》载:“丞相之名始于秦”。那么丞相这个词语似乎是在秦以后才出现的。
《汉书*陈平传》载:“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里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此大概就是宰相之名的由来,不知是也不是。但是宰相的出典又是在哪里?应该不是在汉书中吧。
《史记》载:“孝文皇帝既益明习国家事,朝而问右丞相勃曰:“天下一岁决狱几何?”勃谢曰:“不知。”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几何?”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于是上亦问左丞相平。平曰:“有主者。”上曰:“主者谓谁?”平曰:“陛下问决狱,责廷尉;问钱谷,责治粟内史。”上曰:“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平谢曰:“主臣!陛下不知其驽下,使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孝文帝乃称善。
这里陈平周勃皆为左右丞相,又自称宰相,可见丞相与宰相可互换使用。陈平并指出了宰相的责任范围。
但《通典*职官》又有:“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司空,与大司马、丞相是为三公,皆宰相也。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亦为宰相”
《汉书*百官表》又:“御史大夫称宰相”
汉有丞相府,而无宰相府。所谓“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以上来看宰相与丞相之间又有出入了,应该不可以划上等号的。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正式官名,以知政事为副。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干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阁职渐重,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19:32

宰相是个制度,丞相是个实质的官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23:04

相似的职位,不同的称呼。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2:52

宰相是战国时期秦国用的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7:13

我是来学习的 哈哈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