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的翻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8:5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04:08

翻译:


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十匹,然而中意的却很少。


咸通六年,门客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颈上的鬣鬃却有点近似红色,十分奇异,于是沈宣词答应给门客五十万钱做酬劳,门客答应卖给他,但是还没来得及将马给他,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于是将马牵出,马懒懒的站在原地,不肯移动,公遂生气的去捶马,又让马去驾车,公遂觉得这样也不行,于是就将马关了起来。


第二天,叫几个孩子去骑这匹马,还是和昨天一样,让家仆去骑,也是一样。于是将马卖给了之前打算买的沈宣词,宣词得到马以后,情况也和公遂一样。


恰好魏帅李公蔚在街市买贡马,前后来的马都不合心意。李公蔚看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进了飞龙厩,是皇上最喜爱的马,成了当时的名马。


扩展资料:


一、出自《唐语林》

书籍简介:


唐代文史资料集。该书传编撰者为宋代王谠。


全书共8卷,末有辑佚一卷。仿《世说新语》体例,按内容分门系事,并将《世说新语》原有的35门(按今本《世说新语》共36门),扩大为52门。

书中材料采录自唐人50家笔记小说,资料集中,内容丰富,广泛记载唐代的*史实、宫廷琐事、士大夫言行、文学家轶事、风俗民情、名物制度和典故考辨等,对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学,均有参考价值。


《唐语林》原书在明初散佚。清代编《四库全书》时,据明嘉靖初齐之鸾刻残本及《永乐大典》所载,加以校订增补,以后各丛书所收多用此本。今传有聚珍板本、《惜阴轩丛书》本、《墨海金壶》本、《守一、山阁丛书》本等。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据《守山阁丛书》本标点排印。


二、赏析:通过马前后不同的的反应,表现出好马需要遇到伯乐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的主题。


三、古代知音与伯乐的故事举例:


①伯牙绝弦: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②管仲鲍叔牙:


昔时,齐国有管仲,字夷吾;鲍叔,字宣子,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后来鲍叔先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举荐管仲为首相,位在己上。两人同心辅政,始终如一。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一战一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吾尝一仕一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谈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

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今日说两个朋友,偶然相见,结为兄弟,各舍其命,留名万古。

四、文言注释:

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奋眄: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③贡马:向皇帝进贡的吗。④飞龙:指皇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唐语林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04:09

翻译:

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十匹,然而中意的却很少。

咸通六年,门客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颈上的鬣鬃却有点近似红色,十分奇异,于是沈宣词答应给门客五十万钱做酬劳,门客答应卖给他,但是还没来得及将马给他,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

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于是将马牵出,马懒懒的站在原地,不肯移动,公遂生气的去捶马,又让马去驾车,公遂觉得这样也不行,于是就将马关了起来。

第二天,叫几个孩子去骑这匹马,还是和昨天一样,让家仆去骑,也是一样。于是将马卖给了之前打算买的沈宣词,宣词得到马以后,情况也和公遂一样。

恰好魏帅李公蔚在街市买贡马,前后来的马都不合心意。李公蔚看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进了飞龙厩,是皇上最喜爱的马,成了当时的名马。

扩展资料:

出处:《唐语林》

《唐语林》是宋代文言轶事小说,王谠撰。共八卷。《四库全书总目》说:“是书虽仿《世说》,而所纪典章故实,嘉言懿行,多与正史相发明,视刘义庆之专尚清谈者不同。

且所采诸书,存者亦少,其裒集之功,尤不可没。”由于其中很多著述今已失传,故经此书采录而保存下来的资料殊为可贵。不足的是,卷首虽附采录书目,但所采各条未注明出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04:09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殆可跨,公遂怒捶之,又仆,度终不可禁。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人飞龙,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①

沈宣词曾经当过丽水县令,自己说家住大梁(河南开封)时,马厩里经常排列着几十匹骏马,但自己认为这还不够。咸通六年,有个客人有一匹马要卖,马很干净,毛色纯白,但鬃毛有点像红色,沈宣词认为这十分奇异,答应给50万文钱,客人答应了但沈宣词钱还没有给,马就被将校(军官)王公遂买下了。另一天,沈宣词拜会王公遂问过去的那匹马,王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于是(命人)将马牵出, 沈宣词和王公遂二人到马前面时,这匹马不振作十分没有精神(眄。解释为斜眼看,这里表示没有精神),大概不能跨骑。王公遂愤怒的捶打马匹,又让马去驾车,猜测肯定禁受不了。第二天,让几个儿子去骑这匹马,情况和昨天一样,让家仆去骑,也是一样。于是以原来的价格卖给沈宣词,沈宣词得到这匹马,情况还是一样。当时正值魏地的主管(魏帅,因唐玄宗在各地广设节度使,此官职为军职,故也称之为大帅,魏帅,即汴梁节度使,主管今天河南一带,不包括东都洛阳)李公蔚买上贡的马,前前后后来的马都不行,(后来)李公蔚观看这匹马,一看就买下来了。后来进入飞龙(唐朝御马监有六个马厩:飞龙、祥麟、凤苑、鵷銮、吉良、六群。唐马政,由「仗内闲厩」管理御用马匹,其下包含六厩:飞龙、祥麟、凤苑、鵷銮、吉良、六群。管理的使职名先后有群牧使、闲厩使、飞龙使。),皇上最宠爱它,成为当时的名马。

丽水县令沈宣词,说他家居在大梁(今开封)时,其厩中养有骏马数十匹,但并不满足。咸通六年(865)又欲以五十万钱购良马,未定之间,马已转售李公蔚,后人飞龙厩,成为当时名马。可见其时官吏宅第有养骏马达数十匹者。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04:10

沈宣词曾经是丽水县令,他常说家在大梁的时候,家中马厩里曾经有骏马几十匹,然而中意的却很少。咸通六年,门客有马要出售,此马通体雪白,但是颈上的鬣鬃却有点近似红色,十分奇异。于是沈宣词答应给门客五十万钱做酬劳,门客答应卖给他,但是还没来得及将马给他,马就被将校王公遂买走了。过了几天,沈宣词去拜见公遂,问起当时那匹马,公遂说:“我竟然还没有骑过呢。”于是将马牵出,马懒懒的站在原地,不肯移动,公遂生气的去捶马,又让马去驾车,公遂觉得这样也不行,于是就将马关了起来。 第二天,叫几个孩子去骑这匹马,还是想昨天一样,让家仆去骑,也是一样。于是将马卖给了之前打算买的沈宣词,宣词的到吗以后,情况也和公遂一样。恰好魏帅李公蔚在街市买贡马,前后来的马都不合心意。李公蔚看马,第一眼看见就把它买了下来,后来这匹马进了飞龙厩,是皇上最喜爱的马,成了当时的名马。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8 04:10

个人感觉第一条翻译还行,但几个点我有点疑惑
1、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既然答应卖给别人了,怎么悔信?我看“直”应通“值”指钱。是说钱还没给所以换买主也是可以理解的。
2、那马是懒得起来给人骑又不是不能驾驭,换这么多人去骑想做什么?难道是换人骑那马就勤快了?我想可能是那马不能驾驭,有证:奋眄是说眼睛怒睁,眄是斜眼,但此处可理解为异常的眼睛怒睁,殆,古有百战不殆,是说没有危险,毫无悬念,殆就是说危险了。
3、度终不可禁,不是“公遂觉得这样也不行,于是就将马关了起来”,个人觉得是说那马的这种性质(顽劣)最终没能被约束住,度,子古文中表达一种事物的外部气质,禁,是被禁锢的意思。如果要翻译成第一条那样的 那文言因该为“度终不可,禁”。
4、因求前所直售宣词
直通值 就是说公遂驾驭不了就寻求了以前的价格转卖给了最初要此马的宣词。
这文章大部分翻译不难,可以看回答的词条解决,我不求分,只是提拙见望楼主思考后取舍!当然若觉得有道理给点小费也不枉费我心思。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