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9:17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2:08
赶集,一种民间风俗,南方称作“赶场”、“赶山”、“趁墟”。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指在曾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或地区遗留下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又称市集。赶集是劳动人民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赶集也具有一定的周期。
◎ 一种民间风俗,在集市囤物换物买卖交易,北方叫“赶集”,南方叫 “赶场” 、“赶街”、“赶山”、“赶墟(赶圩)”、“赶闹子”。
◎ 赶集 gǎnjí
[go to market;go to a fair] 到集市上去做买卖或玩耍。
朱宣咸版画《赶集归来》,1960年作
朱宣咸版画《赶集归来》,1960年作
这种生活习俗自古就有。云贵川湘一带称之为“赶场”或“赶街”,湘赣地区则称为“赶墟”,湘桂粤一带称为“赶闹子”,山东一带称为“赶集”。
◎在城市里赶集:由乡土乡亲发起的“农夫市集”,是对赶集文化传统的传承和针对新时期需求的变化。
释义:赶到集市上去做买卖。
文艺作品,老舍先生于1930年到1934年在齐大任教,《大明湖》、《猫城记》、《离婚》、《赶集》等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并不去赶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朱宣咸版画 [1] ,作于1960年。
详细解释编辑
乡僻之地,贸易有定期。及期,买者卖者从四方前来,集于一定的地点买卖,俗称“赶集”。
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 岭 南之市谓之虚…… 山 东人谓之集。每集则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妻子,小至斗粟、尺布,必於其日聚焉,谓之‘赶集’。” 清刘书年《沂水桑麻话》:“ 沂邑 集场甚多,著名者三十馀处,尚有义集、小集不计其数,通工易事,莫便於赶集。”《老残游记》第十九回:“每月三八大集,几十里的人都去赶集。” 知侠 《铁道游击队》第四章:“齐村是枣庄西边八里路的一个大镇子,今天逢大集,四乡的庄稼人都到这里赶集。”
gǎn jí
河北有句老俗话:“赶集上会做买卖。”意思是说,赶集、上会都是进行买卖交易的。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会即“庙会”,就是今天常说的物资交流大会。其内容,麦前以权、耙、扫帚等农具交易为主,秋后以牛马驴骡等大牲畜交易为主。会期少则一天,多则三、五天,乃至七、八天、半个月的。
期间穿插进行具有民族风味和地方气息的民间艺术表演。而“赶集”却是名副其实的买卖交易,一般时间较短,多者不过一天,少则半个时辰,到集上进行交易的时机很要紧,所以前面加了个“赶”字。由于河北省各地物产品种名目繁多,因此,集市贸易历来比较发达。 [1]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3:26
赶集,一种民间风俗,南方称作"赶场"、“赶山”。集市是指定期聚集进行的商品交易活动形式。主要指在曾经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或地区遗留下的一种贸易组织形式。又称市集。赶集是劳动人民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赶集也具有一定的周期。
个人说法就是去热闹的市集等地游玩啊,买卖什么的
一般都是农村比较闭塞的地方,平时能够买到的商品种类很有限,但如果开很多店铺的话,又没有那么多客源,所以形成了赶集这一习惯,就是很多商贩,到一定的日期(比如每星期一次到一个地方)到指定的乡村,去卖东西,一天一个地方,这样既满足了农村居民购买需要,商家又不会因为客流量少而赔本。赶集也是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很热闹,挺有意思的,有机会去农村体验一下吧。
30年前的时候,农村还是比较落后的。那个时期谁家如果有自行车,那简直就是生活水平极高的。
老二八自行车
没有私家车,
出行的话基本就靠28大自行车,
还有牛车、马车和驴车。
28自行车是当时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二八"指的是轮子直径为28英寸,
回想当年二八车的辉煌,
拥有者那可是无比的自豪。

前面大梁上坐一个,
后座上再坐一个,
自行车大的好处就是稳当,
坐在上面安全感满满。

现在的马路越来越宽了,
各种各样的车穿梭在城市中,
二八自行车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8 05:01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赶集的意思:总的来说就是市场交易的地点。赶集是在农村乡镇人们集中地方。有一下这些方面。
1:农村乡镇都有赶集的日子,在规定日期,人们把自己家里产的东西,在集市叫卖。也有百货,就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在集市交易。2:大的有电器,小的有针线,纽扣的还有各种农作物,。3:还家禽,兽类等等~~4:人山人海,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