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9: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2 19:50
一、应用文产生的条件
首先,生产劳动促进了人的思维发展和交际的增多,口耳相传已无法适应交流的需要,客观上呼唤一种文字符号系统的出现;
其次,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保证了一部分社会成员专门从事精神生产;
第三,文字的出现为文章的产生准备了物质媒介;
第四,思维能力的发展,使人们对事物的表述呈现出连贯性和规则性;
第五,书写工具的产生使文章具有物态化形态;
第六,国家的产生,需要使用文书这一文字工具进行管理。
二、应用文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产生期(殷商至战国)
(二)规范期(秦汉)
(三)理论总结期(魏晋南北朝)
(四)成熟期(隋唐至宋代)
(五)稳定发展期(元明清)
(六)变革期(*时期)
(七)完善期(新中国成立至今)
三、应用文的含义
陈耀南教授在《应用文概说》一书中说:“应用文,就是‘应’付生活、‘用’于实务的‘文’章,凡个人、团体机关相互之间,公私往来,用约定俗成的体裁和术语写作,以资交际和信守的文字,都叫应用文。”
张仁青教授在《应用文》一书中说:“凡个人与个人之间,或机关团体与机关团体之间,或个人与机关团体之间,互相往来所使用之特定形式之文字,而为社会大众所遵循、共同使用者,谓之应用文。”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处理公私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某种惯用格式和直接实用价值的文章。
四、应用文的特点
(一)应用文的特点
1.价值的实用性
2.内容的单一性
3.强烈的时效性
4.建构的模式性
5.表述的简约性
6.读者的确定性
五、应用文的功用
1.规范行为作用
2.指挥管理功用
3.联系协调作用
4.宣传教育功用
5.凭证依据功用
六、应用文的类别
1.通用公文类
2.事务文书类
3.礼仪文书类
4.会议文书类
5.经济文书类
6.宣传文书类
7.司法文书类
8.科技文书类
七、应用文的作者
(一)应用文作者的构成
1.群体作者
2.个人作者
3.法定作者
4.代言作者
(二)应用文作者的思维方式
1.对象化思维
2.模式化思维
3.越位思维
(三)应用文作者的修养和能力
1.应用文作者的基本修养
(1)人格修养
(2)生活修养
(3)学识修养
(4)语言修养
(5)*理论修养
(6)业务知识修养
2.作者的写作能力
(1)调查能力
(2)信息处理能力
(3)辞章建构能力
(4)把握读者心理的能力
八、应用文的读者
(一)应用文读者的类型
1.法定读者
2.普通读者
3.专业读者
(二)应用文读者的阅读特点
1.阅读的功用性
2.阅读的近距离性
3.阅读的撮要性
4.阅读的实践性
(三)应用文读者的阅读过程
“知”指感知,即阅读要从感知语言文字出发,先完成识字、解词、析句的“语感”任务。这是阅读的第一步,是阅读的起点。
“意”是会意、理解,即读出文章(作品)全部的客观性含义。这是阅读的重点。
“行”有两个意思,一是致用,二是笃行,即充分实现文章(作品)的功能和价值。
(四)阅读者的阅读心理
1.求真务实
2.以“有用”为本
3.讲职权,求尊重
4.喜简尚新
(五)读者因素对应用写作的促进与规范作用
首先,读物是阅读过程中的客体,读者通过读物去认识客观世界,因而,读者能从读物中吸收什么,首先决定于读物能向读者传输什么信息。
其次,大多数应用文都具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结构模式,这种结构模式有的是约定俗成的,有的是规定使成的。随着应用写作的工具电脑化,应用文文本将更趋于模式化。
最后,由于应用文的阅读具有功用性、撮要性等特点,也要求写作者尽量利用语言本身的表意特征,使用规范的书面语,缩短语言和所要表达的内容的距离,有意强化语言的表意功能,使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相吻合。
一、应用文主题的含义
主题,即文中告诉受文者的观点、主张,是作者通过文章的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和写作意图的体现,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总纲,是“统帅”和“灵魂”。
二、应用文主题的特点
1.客观性
2.单一性
3.明晰性(直白性)
4.时代性
5.主题先行
三、应用文主题的要求
1.正确:是基本要求。
2.集中:“立主脑”、“减头绪”,单纯专一,不枝不蔓。“一文一事”,“一文一旨”。
3.鲜明:“开宗明义”、“卒章显志”、“篇名点题”。
4.深刻:发前人所未发,言前人所未言。反映本质和规律。
四、确立主题的原则
(一) 原则
1.依照法律法规确立主题
2.依据客观实际确立主题
从三方面把关:
一是引证的事实、情况、情节、数字、引语、资料要准确无误;
二是要对客观事实做全面的整体的分析,防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三是对事实的叙述、说明、议论一定要合乎事物本身的逻辑,表达上更要恰如其分。
3.确立的主题要有可行性
详见于http://jpkc.yrcti.e.cn/yingyong/2/ksjh.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