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0:3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7:37
汉语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要素上。
1、语音的发展变化。汉字的造字法里用得最多的是形声法,常常是甲字从乙字得声,可是有许多这样的字按现代的读音来看是不可理解的。例如“江”从“工”得声,“提”从“是”得声,“路”从“各”得声,“庞”从“龙”得声,“移”从“多”得声,“谅”从“京”得声,等等。这说明,汉字的读音,无论是声母、韵母、声调,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了。
2、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的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词义的演变等三个方面。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事物、现象、观念的出现,就需要有相应的词语来指称,于是新词随之而生,如" 火箭、导弹、电冰箱、摄像机" 等。同新词的产生一样,社会中旧事物的消亡、人们认识的变化等也可以引起词语的消亡,如" 皇帝、太监、顶戴、马褂" 等词语,现在语言中就很少使用直至逐渐消亡。词义的演变有三种:一是词义的扩大,二是词义的缩小,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代则指一切河流,这是词义扩大的例子。“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代只指男子的配偶,这是词义缩小的例子。" 虹" ,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有生命的虫,能饮水,而今天人们则认识到" 虹" 是由于阳光照在水滴上,经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弧,是一种天气现象,这是词义转移的例子。
3、语法的发展变化。语法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语法要素的产生,首先表现在语法手段的增加,如现代汉语中的时态助词“着”、“了”、“过” 等,在古汉语中是没有的,是近代出现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代句法相同。“君美甚”现在说“您漂亮得很”,当中必须用个“得”字。“忌不自信”也是古代的句法,现代的说法是“邹忌不相信自己 (比徐公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7:37
汉语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要素上。
1、语音的发展变化。汉字的造字法里用得最多的是形声法,常常是甲字从乙字得声,可是有许多这样的字按现代的读音来看是不可理解的。例如“江”从“工”得声,“提”从“是”得声,“路”从“各”得声,“庞”从“龙”得声,“移”从“多”得声,“谅”从“京”得声,等等。这说明,汉字的读音,无论是声母、韵母、声调,都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了。
2、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词的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词义的演变等三个方面。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事物、现象、观念的出现,就需要有相应的词语来指称,于是新词随之而生,如" 火箭、导弹、电冰箱、摄像机" 等。同新词的产生一样,社会中旧事物的消亡、人们认识的变化等也可以引起词语的消亡,如" 皇帝、太监、顶戴、马褂" 等词语,现在语言中就很少使用直至逐渐消亡。词义的演变有三种:一是词义的扩大,二是词义的缩小,三是词义的转移。例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代则指一切河流,这是词义扩大的例子。“妻子”,古代指妻子儿女,现代只指男子的配偶,这是词义缩小的例子。" 虹" ,古人认为它是一种有生命的虫,能饮水,而今天人们则认识到" 虹" 是由于阳光照在水滴上,经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圆弧,是一种天气现象,这是词义转移的例子。
3、语法的发展变化。语法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新语法要素的产生,首先表现在语法手段的增加,如现代汉语中的时态助词“着”、“了”、“过” 等,在古汉语中是没有的,是近代出现的。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就是古代特有的句法,底下“吾与徐公孰美?”才跟现代句法相同。“君美甚”现在说“您漂亮得很”,当中必须用个“得”字。“忌不自信”也是古代的句法,现代的说法是“邹忌不相信自己 (比徐公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