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佛教十二部大乘经典都是什么名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3:16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7:18

一、修多罗、素怛缆,此译为经或契经,如《四阿含》、诸大乘经、戒经以及三藏外的一切经典,皆名契经。但此处所说的契经,是单指经中直说法义的长行*,故又称长行经。

二、只夜,此译重颂或应颂,颂有一定的字句,四、五、七字一句,三、四、五、六为一颂不定。凡经中偈颂,以偈颂体裁重颂前经长行*之义,此类颂经,名“重颂经”。

三、和伽罗那,此译授记,凡经中佛于菩萨授当来必当成佛之记,于缘觉后世当得道,于声闻人今后世得道,记余六道众生后世所受果报之处,即名“授记经”。

四、伽陀,此译讽诵,或孤起颂,不依长行,直以偈颂显示诸法的经,如《法句经》等,名“讽诵经”。

五、优陀那,此译自说或无问自说经,凡无请问者佛自宣说之*,如《阿弥陀经》,名“自说经”。

六、尼陀那,此译因缘经或缘起经,如《大智度论》卷三十三:“说诸佛法本起因缘,佛何因缘说此事,修多罗中有人问故,毗柰耶中有犯是事,故结是戒,一切佛语缘起事,皆名尼陀那。”如来说法必有因缘,即经中见佛闻法因缘,及佛说法教化本末因缘之处,如诸经“序品”,故名“因缘经”。

七、阿波陀那,此译譬喻,凡经律中所说譬喻,以譬喻显示法义之处,故名“譬喻经”。

八、伊帝目多伽,此译本事,或如是语经,即经中讲弟子菩萨声闻等过去世行业事历之*,及教令精进求道解脱因缘之处,即名“本事经”。

九、阇陀伽,此为本生经,凡经中佛说自身往昔行菩萨道时,修诸苦行,利益众生所行因缘之*,名“本生经”。

十、毗佛略,此译方广,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如《菩萨地持经》卷三:“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名“方广经”。

十一、阿浮陀达摩,此译未曾有,即经中说诸天身量,大地震动,旷古稀有,以及佛力不可思议之事的*,名“未曾有经”。

十二、优波提舍,此译论议,即佛所说诸经,若作论议问答辩理,分别广说之*,即名“论议经”。

扩展资料

十二部经,又称十二分教,或十二分经。佛说的一切法,皆可统摄为一修多罗,类集为经律论三藏。由于一切经的*体裁和所载的事相不同,故从三藏分出十二种名称,通称三藏十二部经,总则称一切经,别则称十二部,但并非每一经都具有十二部之名。

佛教经典分为三藏,最基本的佛法概念全部被囊括在三藏之中。“藏”是梵文“毗扎嘎”的汉译,意思是总聚、含藏。因能总摄归纳同类于一处,所以称之为“藏”。

三藏即律藏、经藏和论藏。为了调伏众生摆脱受苦与享乐的两边生活,讲说了律藏,开显佛教的戒律道德规范;为了让众生断除对世间存在三宝四谛等真理的疑惑,宜说了经藏,开显摄心一处的禅定;为了对治众生与生俱来执我的错误观念,宣说了论藏,同时阐发智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藏十二部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7:19

阿弥陀佛!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有分「经」、「律」「论」,而「集大成」统合为《大藏经》
《大藏经》又依翻译分三大系统,我们现在读到的汉文佛经,即「汉系」《大藏经》,目前流通的总共106册4200馀种23000馀卷1亿多字。
其「十二部」是对佛经内容文体的分类,是「分类」,而并不是具体那一本佛经
以下摘自每 日头条
一、长行:直说法义
是指*字句不拘多少。通篇一长行、一长行的叙述开示的体裁,有如现今的「散文」。其特性是「直说法义」,为一切佛经的主要文式。《大智度论》又称为「契经」,意谓契於理契於机之经典。
二、重颂:重宣其义
这可以形式与内容两层上来理解。从形式上看,文句字数有定,似於「古诗」,这是从梵文、巴利语沿习而来的文体,一般称偈颂。从内容上看,都是对「长行」内容的复述,是称重颂或应颂。应者,「顺应长行」;重者,「重宣其义」也。
三、孤起:不依长行而独自孤起
是相对於重颂提出来的,即与长行文字内容无关而直接作偈颂的经句,所谓「不依长行而独自孤起」者,又称讽颂。
以上三部是从*的体裁上分立的,为一切经典的主要文体。正如《百论疏》说:「总谈设数,凡有二门:但有长行无有偈颂,如《大品经》之类;但有偈颂而无长行,如《法句经》;长行偈颂均有,如《法华经》」。
长行偈颂均有,如《法华经》
下列九部则是从内容属性上分别,所谓「依别事而应名」。
四、因缘:记述
是有关该经有在什麼情况下为解决什麼问题对什麼人所说的等等记述,属於交待背景、主题、性质、目的的。
此外,佛经典籍在整体结构上,大多分为「三段式」即初序分、正宗分、流通分。这初序分也叫因缘经,因这是记述众菩萨、比丘等於佛面前亲自闻佛说法、亲受教化的现场记实,这个机遇是由大事因缘决定的,是称「因缘经」。
五、本事:菩萨档案
佛经中记载了许多有关佛讲述某菩萨或某弟子过去几生几世所作所为的种种因缘事业,此类即称为本事经,如《法华经》中药王菩萨本事品即是其例。
六、本生:佛的档案
在佛经中,佛也说了许多自身过去世所作所为的种种业绩,是称「本生」。
七、未曾有:娑婆世界无有
此是形容佛在说法中显现出来的种种神力、吉祥、瑞相的*。未曾有者,是因这些瑞相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从来未曾有的境界,众弟子同声赞叹:「未曾有」而得名。
八、譬喻:打比方
*中用事例喻义理的文句颇多,故列为一部。
九、论议:以理论义,明辨法相
这是佛法经典的主要形式,即「以理论义,明辨法相」,如佛为声闻乘说「苦集灭道」四圣谛之义得。这在文体上分为「一问—答」或「直发精义」的两种,显示了佛说法的活泼亲切。儒家的《论语》与此就极其相似。
十、自说:佛之直说
佛说法多是弟子或菩萨先请问,佛再作答,於一问一答中深入开来。而自说一体是指弟子们不知提问,而佛从大事因缘出发,认为教义重大,既便无人求法请问,也要主动的开示众生,如《阿弥陀经》就是佛主动开示的自说法。
十一、方广:无所不包曰广,离於偏颇曰方
此是从经义的内涵上立名分列的。方广者,「无所不包曰广,离於偏颇曰方」,是指*具有方正、广大的真理,也即「议论之方正,言词之广博。」凡属宣讲菩萨道的教理,宏扬菩萨行的法门均属「方广」,是为教化大乘菩萨的大乘经典的通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
於这大方广三字,当年慧明法师曾说「每个字有广中广,广中量,量中广,量中量四种*」,接著仅就「量中量」的体相用的三重玄义如何名「大」、如何名「方」、如何名「广」足足讲了三个小时。
十二、授记:预言录
是指经载佛明告弟子何时可以成佛的*。据《璎珞经》讲有八种授记,《法华经》第六品就专名「授记品」。
上述十二部这样认真细致的从体裁到内容如此分条析缕的大作案头文章,是由佛法名相之确当、义理之深密所决定的。此之示范足以启迪後学於佛陀圣言「善思念之」,以践闻思修三慧之成就。
於此十二部,为便於记别,向有四句偈,现抄录如下:
长行重颂并孤起,譬喻因缘与自说,本生本事未曾有,方广议论及授记。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9 17:19

你看的经典基本都是大乘佛教的,小乘经典在中国并不受重视,研究的人也不多,所以说,如果你是在国内学佛,那看到的多半都是大乘经典。比如:《华严经》《法华经》《楞言经》《金刚经》《心经》《阿弥陀经》《无量寿佛经》《大乘起信论》等,还有很多很多的经、论,都是大乘经典。

小乘经典主要就是“阿含部”的经典,并不多。也不受大乘学佛人的重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