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4: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0:03
何振梁先生亲手将奥运火种交给“奥运小天使”
海淀区羊坊店中心小学始建于1945年,位于海淀区北蜂窝66号,占地面积161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7个,教职工90人,在校学生1500余人。学校拥有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健美操队、足球队、篮球队等多种社团。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 “全国德育先进校”、“北京市文明礼仪示范校”、“北京市健康促进校”、“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校”、“海淀区课改先进校”、“海淀区艺术传统先进校”等称号。
学校认为,要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必须重视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开发,使奥林匹克精神不仅仅体现在运动场上,更重要的是把它变成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素质。为此,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
2002年5月,学校组织开展了全国首届“模拟古代五项奥林匹克运动会”。特殊的赛场把过去只有少数人才能参与的运动会,变成了人人都能参与的欢乐庆典。他们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使田径运动不再单调乏味,激发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整个运动场变成了活的古代奥运会博物馆。
“爱心彩球”(又名为“安全环保球”)是学校自行研制和设计的一种纸球。孩子们自己动手使用废旧报纸、包装纸等材料作为填充物,用胶带包裹,利用体育、美术、劳动等课程上制成,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环保意识。“环保纸球”进一步拓展成为奥林匹克宣传球,成为一本活的教科书。他们将文字与奥运知识图片应用于纸球表面,既健康又传递了知识。
学校设立红领巾广播站开展奥运文明礼仪专题广播。每周升旗仪式上,都会有一个班级进行奥运文明礼仪倡导。内容涉及到赛场礼仪、校园礼仪、生活礼仪,并且提出倡导的班级要在本周做好监督和示范工作。全校还评选出24名“礼仪小标兵”,这些“小标兵”熟知接待、引导等文明礼仪,会以规范的文明用语和标准的站立行走姿势引导客人到指定地点。
学校组织了国际文化学习活动。学校里的每一个班级代表一个国家。在校园内,为每个国家设立了一个旗杆,每周一举行“一班一国”升旗仪式,每个班级为自己所代表的国家升起国旗。通过与北京外国语学院合作,本班级还要收集所代表国家的奥运口号、奥运歌曲、问候语、欢迎词等。学校还开展了奥林匹克教育主题的班(队)会活动、组建“天使与奥运”传媒集团、开展对外交流等活动。
学校将奥林匹克教育渗透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开发了以“国际课”为特色的主题校本课程。“国际课”是奥林匹克教育在各个学科的延伸。每学期结合各学科特点,每月第一周第一节为奥林匹克教育国际课。具体安排如下表:
课程名称
课程内容取向
课程时间安排
授课人员
体育课
奥运比赛项目体验
每周一节
体育教师
语文课
奥运文学介绍、诗歌朗诵。
每月一节
各年级语文教师
数学课
奥运故事、比赛与数学例题结合
每月一节
各年级数学教师
科学课
科学技术在奥运会中的应用。
随每堂科学课渗透
科学课教师
综合实践课
奥运知识的体验,模拟制作
随课堂渗透。
综合课教师、校外艺人
美术课
制作、绘画、历届奥运会题材作品。介绍各国奥运艺术风格。
两周一节
美术教师、艺术指导(外请)。
英语课
学习各国奥运口号、文化等。
每周一次英语自习时间
英语教师
音乐课
奥运歌曲的演唱、世界风情音乐欣赏;奥运儿歌的创编。
双周一节
音乐教师。
学校非常重视校园奥林匹克环境建设。他们大力开发学校资源,结合实践课、科学课将奥林匹克雕塑,微缩景观等应用于学校的校园环境当中;将奥林匹克口号转化为图画、校园墙画、壁画等形式;班牌、班旗配合各班创新,设计成与奥林匹克主题有关的班级特色物;)各班设立奥运知识与奥运成果展示板,以同学们自己的视角看奥运;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各国的经典音乐艺术等引入校园,用音乐与艺术陶冶儿童的身心;学校开辟出专门的绿地,利用各种不同植物颜色种出小五环,并命名为“奥运花园”;利用废品回收款进行各种校园、社区绿化,学校中开展绿地认养、植物挂牌等活动;开展“我为奥运添点绿”活动,各班搜集废旧物品,换来花种和草籽,开展培育活动,记录成长日记,绿化班级、校园、社区及家庭。
学生亲手制作的“爱心彩球”
彩球活动
五星与五环的对话
奥运会实物展
“校园里的联合国”——一班一国宣传栏
模拟奥运会入场—中国代表团
奥运长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