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2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57
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上,曾发现过用赤铁矿粉涂成的红色石珠等装饰品,说明当时先民已经开始从自然界获取染料,来点缀生活了。
根据考古资料来看,我国最早的染色行为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植物染料的染色在中国古代又称“草染”。在早期的一些史书中,就有关于练漂、染色的记载。如,“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经·豳风·七月》)“三八为缥,五人为鲰,七八为缁。”(《周礼》)都是关于染事的描述。而《诗经》中“终朝采绿,不盈一焖,……终朝采蓝,不盈一檐”;“东门之蝉,茹蒽在彼”则具体点明了所用染料是靛蓝和茜草。据《周礼》载,在西周初年国家就设有专司染事的管理机构,主管染料的征集、加工和漂染。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则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
夏代先民可能已经开始使用蓝草进行染色了。商周时期,使用的染草主要有蓝草、茜草、紫草、荩草、皂斗等。秦汉时期,染料植物的种植面积和品种不断扩大,已经出现规模经营。而植物染料的制备到南北朝时已经相当完备,可供常年存储使用。至明清两代,染料植物的种植、制备工艺、印染技术等均达鼎盛时期;尤其是在清代,植物染料不仅自给自足,而且还大量出口。
历史上,植物染料在丝绸生产工艺上的应用,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汉代华裔丝织物上的色彩就有20种之多;东汉《说文解字》中所罗列的纺织品的色彩名称达39种,其中绝大多数为丝织品。
用植物染料染色至今仍在我国一些地区使用,并与扎染、蜡染等传统染色工艺相结合,成为特色鲜明的传统产品,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靛蓝。靛蓝制作工艺在江苏、浙江、云南、四川、贵州、广西乡村沿用至今。除靛蓝以外,我国不同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有用其他植物染料染色的工艺,如苗族的亮布;云南白族用当地出产的黑豆草染秋香色,水马桑染茶*等。
我国用作染料的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乔木、灌木,亦有草本、藤本。它们的类型、产地不同,其色素含量亦不一致。
蓝色系的染料主要有蓼蓝(又名大青)、松蓝(又名大蓝)、木蓝(又名槐蓝)、马蓝等,色素主要集中在植物的叶子上;*系的植物染料有栀子、槐花、姜黄、郁金、黄栌、荩草、银杏、菊花等;红色系的植物染料有茜草、红花、苏枋等;紫色系的植物染料有紫草、紫檀(青龙木)、野苋、落葵等。
染料植物品种虽多,但主要使用的不过10多种。这些植物色素含量多,可以大量采集,且价格适宜,耐储藏。
蓝草是人们对可制作靛蓝的草本植物的统称,是中国最早应用于着染织物的植物染料。蓝草的主要产地在河北安国,江苏南通,浙江富安、温州,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在我国古代,用于制造土靛的以菘蓝和蓼蓝最为常见。而印度则主要采用木蓝,因而木蓝又称“印度蓝”。
靛蓝染色是我国处方独特的传统工艺,因其染色牢度好,色泽鲜艳,为历代人民所喜爱。人们用靛蓝可染出月白、天青、天蓝和艳蓝等深浅各异的颜色。
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叶子对生,为针形或倒卵形,表面有光泽,春夏时开白花,极香。自秦汉以来种植普遍,其干燥成熟果实广泛用于染*。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部分*丝绸和绣花制品,其中金*的绣线和土*的丝织物经过鉴定,均含有黄酮类物质,系用栀子经直接染色或媒染剂染色而成。全国各地均可栽培,最宜于丘陵和山区。中医以栀子的果实入药,其性寒味苦,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茜草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较早出现的植物染料之一。其根为红*,茎为方形,有倒生的刺,叶为心脏卵形,常四枚轮生。茜草多生于原野、山地林边、灌木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茜草的根可作红色染料,色泽娇艳而略带黄光,染色牢度良好。
茜草染色开始于商、周时期,是秦汉之前用来染红色织物的主要植物染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深红绢和长寿绣袍底色,就是用茜草染成的。茜草的提炼工艺和染色技术在隋唐时期曾流传到日本。西汉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后,被誉为“真红”的红花染料自西域传入我国,取代了茜草作为红色染料的首要地位。此后,茜草虽不再作为大红色的主要染料,但仍然大量用于其他各类红色调颜色的染色加工中,一直延续到近代。
红花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为针型,边缘有刺,叶面光滑。红花顶部的叶子逐渐变小,呈苞片状围绕着顶生的头状花序。一般在夏季开花,全部为橘红色管状花。通常易与红花混淆的是藏红花,但藏红花中的色素不是红花素,而是藏红花酸(一种直链多烯羧酸,*)。红花是红色植物染料中色光最为鲜艳的一种,故用红花染成的红色被称为真红或猩红。我国红花产区主要集中在,其次为四川、云南、河南、河北、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区。
我国用红花染色始见于西汉,《博物志》云:“张骞得种于西域,今魏地亦种之。”汉唐之后红花成为染红色织物的主要植物染料,红花染色技术在隋唐之际亦从我国传入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明代的科技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均对红花染色工艺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紫草是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粗糙的硬毛,根粗大,表面呈暗紫色,断面为紫红色,叶子无柄,叶片为针状或狭卵状,两面均有粗糙的伏毛,夏季开花,花为白色,产地以东北、河南为主。
紫草根可用作染料,染紫色。在八、九月紫草茎叶枯萎时,采掘紫草根,加椿木灰、明矾媒染,可染得紫红色。紫草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很久,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韩非子·外储说》中曾记载:“齐桓公好紫服,一国尽服紫。”现代医学证明,紫草还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植物染料所包含的色素是在植物的生物体内合成的,合成过程对大自然无污染,而且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有纯化大自然的功能。因此染料植物的种植,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除了具有天然色泽外,植物染料染出的颜色还具有独特的魅力:
许多染料植物兼具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染*的艾草,在民间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其他如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染料双重身份的植物,能使染料具有杀菌、防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效。
目前在很多国家,使用植物染料印染的天然纤维织物已成为一种时尚。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植物染料研究机构,开展传统植物染料方面的基础研究,进行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工作。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在重视开发利用植物染料和天然色素,相信植物染料的推广和应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享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57
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根据考古文献记载,在那个时代便已经有人类借用植物草叶进行染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57
这种行为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因为在唐朝特别喜欢用染料去制作布料,尤其是女人特别喜欢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58
是在唐朝的时候,出现的大部分染坊开始的,这些人都是很聪明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57
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遗址上,曾发现过用赤铁矿粉涂成的红色石珠等装饰品,说明当时先民已经开始从自然界获取染料,来点缀生活了。
根据考古资料来看,我国最早的染色行为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植物染料的染色在中国古代又称“草染”。在早期的一些史书中,就有关于练漂、染色的记载。如,“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诗经·豳风·七月》)“三八为缥,五人为鲰,七八为缁。”(《周礼》)都是关于染事的描述。而《诗经》中“终朝采绿,不盈一焖,……终朝采蓝,不盈一檐”;“东门之蝉,茹蒽在彼”则具体点明了所用染料是靛蓝和茜草。据《周礼》载,在西周初年国家就设有专司染事的管理机构,主管染料的征集、加工和漂染。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则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
夏代先民可能已经开始使用蓝草进行染色了。商周时期,使用的染草主要有蓝草、茜草、紫草、荩草、皂斗等。秦汉时期,染料植物的种植面积和品种不断扩大,已经出现规模经营。而植物染料的制备到南北朝时已经相当完备,可供常年存储使用。至明清两代,染料植物的种植、制备工艺、印染技术等均达鼎盛时期;尤其是在清代,植物染料不仅自给自足,而且还大量出口。
历史上,植物染料在丝绸生产工艺上的应用,更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汉代华裔丝织物上的色彩就有20种之多;东汉《说文解字》中所罗列的纺织品的色彩名称达39种,其中绝大多数为丝织品。
用植物染料染色至今仍在我国一些地区使用,并与扎染、蜡染等传统染色工艺相结合,成为特色鲜明的传统产品,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靛蓝。靛蓝制作工艺在江苏、浙江、云南、四川、贵州、广西乡村沿用至今。除靛蓝以外,我国不同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有用其他植物染料染色的工艺,如苗族的亮布;云南白族用当地出产的黑豆草染秋香色,水马桑染茶*等。
我国用作染料的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乔木、灌木,亦有草本、藤本。它们的类型、产地不同,其色素含量亦不一致。
蓝色系的染料主要有蓼蓝(又名大青)、松蓝(又名大蓝)、木蓝(又名槐蓝)、马蓝等,色素主要集中在植物的叶子上;*系的植物染料有栀子、槐花、姜黄、郁金、黄栌、荩草、银杏、菊花等;红色系的植物染料有茜草、红花、苏枋等;紫色系的植物染料有紫草、紫檀(青龙木)、野苋、落葵等。
染料植物品种虽多,但主要使用的不过10多种。这些植物色素含量多,可以大量采集,且价格适宜,耐储藏。
蓝草是人们对可制作靛蓝的草本植物的统称,是中国最早应用于着染织物的植物染料。蓝草的主要产地在河北安国,江苏南通,浙江富安、温州,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地。在我国古代,用于制造土靛的以菘蓝和蓼蓝最为常见。而印度则主要采用木蓝,因而木蓝又称“印度蓝”。
靛蓝染色是我国处方独特的传统工艺,因其染色牢度好,色泽鲜艳,为历代人民所喜爱。人们用靛蓝可染出月白、天青、天蓝和艳蓝等深浅各异的颜色。
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叶子对生,为针形或倒卵形,表面有光泽,春夏时开白花,极香。自秦汉以来种植普遍,其干燥成熟果实广泛用于染*。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部分*丝绸和绣花制品,其中金*的绣线和土*的丝织物经过鉴定,均含有黄酮类物质,系用栀子经直接染色或媒染剂染色而成。全国各地均可栽培,最宜于丘陵和山区。中医以栀子的果实入药,其性寒味苦,有清热泻火的功效。
茜草为茜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较早出现的植物染料之一。其根为红*,茎为方形,有倒生的刺,叶为心脏卵形,常四枚轮生。茜草多生于原野、山地林边、灌木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茜草的根可作红色染料,色泽娇艳而略带黄光,染色牢度良好。
茜草染色开始于商、周时期,是秦汉之前用来染红色织物的主要植物染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深红绢和长寿绣袍底色,就是用茜草染成的。茜草的提炼工艺和染色技术在隋唐时期曾流传到日本。西汉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后,被誉为“真红”的红花染料自西域传入我国,取代了茜草作为红色染料的首要地位。此后,茜草虽不再作为大红色的主要染料,但仍然大量用于其他各类红色调颜色的染色加工中,一直延续到近代。
红花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为针型,边缘有刺,叶面光滑。红花顶部的叶子逐渐变小,呈苞片状围绕着顶生的头状花序。一般在夏季开花,全部为橘红色管状花。通常易与红花混淆的是藏红花,但藏红花中的色素不是红花素,而是藏红花酸(一种直链多烯羧酸,*)。红花是红色植物染料中色光最为鲜艳的一种,故用红花染成的红色被称为真红或猩红。我国红花产区主要集中在,其次为四川、云南、河南、河北、山东、浙江、江苏等省区。
我国用红花染色始见于西汉,《博物志》云:“张骞得种于西域,今魏地亦种之。”汉唐之后红花成为染红色织物的主要植物染料,红花染色技术在隋唐之际亦从我国传入日本。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明代的科技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均对红花染色工艺有较为详尽的记载。
紫草是紫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粗糙的硬毛,根粗大,表面呈暗紫色,断面为紫红色,叶子无柄,叶片为针状或狭卵状,两面均有粗糙的伏毛,夏季开花,花为白色,产地以东北、河南为主。
紫草根可用作染料,染紫色。在八、九月紫草茎叶枯萎时,采掘紫草根,加椿木灰、明矾媒染,可染得紫红色。紫草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很久,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韩非子·外储说》中曾记载:“齐桓公好紫服,一国尽服紫。”现代医学证明,紫草还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植物染料所包含的色素是在植物的生物体内合成的,合成过程对大自然无污染,而且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有纯化大自然的功能。因此染料植物的种植,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除了具有天然色泽外,植物染料染出的颜色还具有独特的魅力:
许多染料植物兼具药草或避邪的作用,如染蓝的染草具有杀菌解毒、止血消肿的功效;染*的艾草,在民间是趋吉避凶的护身符;其他如苏枋、红花、紫草、洋葱等染料植物,也都是民间常用的药材。这些兼具药草与染料双重身份的植物,能使染料具有杀菌、防皮肤病、防蛇虫与提神醒脑等特殊疗效。
目前在很多国家,使用植物染料印染的天然纤维织物已成为一种时尚。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植物染料研究机构,开展传统植物染料方面的基础研究,进行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工作。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在重视开发利用植物染料和天然色素,相信植物染料的推广和应用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健康和享受。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57
是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的。根据考古文献记载,在那个时代便已经有人类借用植物草叶进行染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57
这种行为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因为在唐朝特别喜欢用染料去制作布料,尤其是女人特别喜欢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58
是在唐朝的时候,出现的大部分染坊开始的,这些人都是很聪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