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3: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7 10:13
《建党伟业》所描写的这段历史,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段历史,也就是俗称的北洋*时代,时间从1912年至1928年,在我的大学教科书《中国*史教程》上是这样描述这段历史的:“辛亥*后出现了一个比较迅速发展的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的‘黄金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是空前的,轻工业、重工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式学校的兴建和发展,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增加,出现了数十万收过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中国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教科书总结这段历史的工业和经济发展神速的原因,一是北洋*颁布的*有利于经济发展,二是抵制日货运动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发展,三是一战令欧美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控制。
然而,《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对于当年中国的如此惊人的发展几乎没有提及,而是将重点放在抹黑北洋*,突出袁世凯称帝等细节,将北洋*描绘成为近代中国最坏的*,这种描写并不太符合事实,北洋*并不是那么糟糕的*,恰恰相反,从客观上看,由于外部的种种原因,北洋*反而是一个非常民主自由的*。
北洋*从清*接手过来的,是一个真正的烂摊子,继承了辛丑条约的巨额欠款,以及孙中山和日本人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在短短十多年里,北洋*统治下的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神速,国力迅速恢复,民众的税收很轻,*没钱却不多征税,而是向西方各国借钱,在领土上,通过超人的*智慧没有丢失过一点领土,反而在1919年成功从*人手中收回了外蒙古。
那时候中国是一个贫弱的国家,之所以贫弱的原因就是内耗太大,中国南北几个帮派自己瞎折腾打仗,面对日本等列强自然处于劣势。就袁世凯那样的北洋*来讲,在当时对日斗争中能做到那样已经不错了,弱国无外交,而当时*的外交智慧远远超过后来的*。
北洋*时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无论学生、教师、文人等,都具有非常的的自由和话语权,想办报就办报,想出版刊物就出版刊物,想组党就组党,想骂*就骂*,甚至几十个人组建一个目的是要推翻*的政党,也没人管你,除非你真的里通外国,购买军火并实施行动,北洋*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中国*能达到北洋*那种高度和智慧。
因此可以看出,北洋*的对日*并非外界描述的那样*,五四时期的学生搞的运动缺乏理性,做的是打、砸、烧这种事情,这不是救国,而是误国,辜鸿铭、胡适等人在当时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当然,北洋*最具争议的就是袁世凯称帝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袁世凯搞的君主立宪制在当时比的议会制更符合国情,如果成功的话,引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也未可知,英国、日本不都是成功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典范吗?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君主立宪和议会共和其实没什么区别,只是袁世凯搞的太急了,时机没有成熟就搞,结果搞砸了。
实际上,*真的不能搞君主立宪制吗?中国的发展就必须搞成*式的发展吗?所谓的*支持下的*,其实只是一句口号,具体实践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而*成功的原因,无非是,依靠外国*或党派的大力援助,组建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组件军队,通过军队暴力夺取政权,当然,也需要好的军事指挥官和军事策略。
可见,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相对来说,北洋*是一个相对民主和自由的时代。可惜无论*还是*党,都是北洋*的死地,两党的共同特点,就是一直妖魔化北洋*,才让大多数人并不了解那个真实的北洋*。
总的来看,这部片子,感觉拍的很乱,时间跨度太大,根本就不是一部电影能反映出来的,越看越像PPT,真正的叙事太少,对于中国历史了解少的话,根本看不明白这部电影,加之电影对于历史的一些不客观的描述,让这部电影的史学价值大为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