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01:3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6:06
冷链物流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复展,人民生活水平制的日益提高,*对食品安全的不断高度重视。
第一要看货源是否充足,货源充足等候时间短,效率就高。
第二看车况如何,车况好出勤率高,发动机性能好,车速快,效率也高。
第三看保温性能,保温好,制冷机工作时间短,油耗省,制冷机寿命长。
第四看空车自重,自重轻,载重多,运费高,过路费省。
目前南方冷链物流市场几乎全部由公路运输垄断,许多长距离、高附加值的水果、蔬菜公路运输量也很大。果品、蔬菜等易腐货物运输约3/4被公路挤占,短途运输几乎全部被公路包揽。冷藏车前景可见广阔。
扩展资料:
冷藏车是指用来维持冷冻或保鲜的货物温度的封闭式厢式运输车,冷藏车是装有制冷机组的制冷装置和聚氨酯隔热厢的冷藏专用运输汽车,冷藏车可以按生产厂家、底盘承载能力、车厢型式来分类。
冷藏车常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冷冻车),奶制品(奶品运输车)、蔬菜水果(鲜货运输车)、疫苗药品(疫苗运输车)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6:06
冷链物流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复展,人民生活水平制的日益提高,*对食品安全的不断高度重视。
第一要看货源是否充足,货源充足等候时间短,效率就高。
第二看车况如何,车况好出勤率高,发动机性能好,车速快,效率也高。
第三看保温性能,保温好,制冷机工作时间短,油耗省,制冷机寿命长。
第四看空车自重,自重轻,载重多,运费高,过路费省。
目前南方冷链物流市场几乎全部由公路运输垄断,许多长距离、高附加值的水果、蔬菜公路运输量也很大。果品、蔬菜等易腐货物运输约3/4被公路挤占,短途运输几乎全部被公路包揽。冷藏车前景可见广阔。
扩展资料:
冷藏车是指用来维持冷冻或保鲜的货物温度的封闭式厢式运输车,冷藏车是装有制冷机组的制冷装置和聚氨酯隔热厢的冷藏专用运输汽车,冷藏车可以按生产厂家、底盘承载能力、车厢型式来分类。
冷藏车常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冷冻车),奶制品(奶品运输车)、蔬菜水果(鲜货运输车)、疫苗药品(疫苗运输车)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6:07
冷链物流的发展对农业与生物医药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农业与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生鲜产品腐损率较高
生鲜产品由于具备保质期短、不易保存等特点,对运输条件和物流配送速度等要求也较高。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生鲜供应依旧处于传统方式层面,产品流通需要经过农户、产地、采购商、中间商、批发市场等多重环节,流通环节繁琐,损耗率居高不下。数据显示,目前欧美国家已经将生鲜产品的损耗率控制在5%的稳定水平,其他食品的损耗率也已经降到了1%以下。而我国的生鲜平均损耗率在10%以上,是欧美国家的2-3倍,大大提高了生鲜市场的成本。
中国冷链运输率相对较低
由于冷链物流设施的缺乏,使得大多数生鲜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规范的保温、保湿、冷藏,加大了流通损耗,也加大了从农户到消费者的价格、品质不稳定因素。
数据显示,我国水产品、肉类、果蔬冷链运输率分别为69%、57%、35%,而发达国家这部分指标的平均水平在80%~90%之间。
2021年冷链物流需求量约2.75亿吨
2021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占GDP总量的7.6%。中国食品供应链产业拥有万亿级别的市场体量,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需求持续旺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2021年冷链物流发展势头强劲,市场需求总量达2.75亿吨。
2021年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
据初步统计,2021年国内生鲜零售市场总额超过5.4万亿元,同比涨幅突破8%,呈稳步增长态势。这些增加的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必然要依靠冷链物流运输,因此带动了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给出的数据,2021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达到9.2%的增速,市场规模达到4184亿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6:07
冷链物流的发展对农业与生物医药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农业与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生鲜产品腐损率较高
生鲜产品由于具备保质期短、不易保存等特点,对运输条件和物流配送速度等要求也较高。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的生鲜供应依旧处于传统方式层面,产品流通需要经过农户、产地、采购商、中间商、批发市场等多重环节,流通环节繁琐,损耗率居高不下。数据显示,目前欧美国家已经将生鲜产品的损耗率控制在5%的稳定水平,其他食品的损耗率也已经降到了1%以下。而我国的生鲜平均损耗率在10%以上,是欧美国家的2-3倍,大大提高了生鲜市场的成本。
中国冷链运输率相对较低
由于冷链物流设施的缺乏,使得大多数生鲜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得不到规范的保温、保湿、冷藏,加大了流通损耗,也加大了从农户到消费者的价格、品质不稳定因素。
数据显示,我国水产品、肉类、果蔬冷链运输率分别为69%、57%、35%,而发达国家这部分指标的平均水平在80%~90%之间。
2021年冷链物流需求量约2.75亿吨
2021年,我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1%,占GDP总量的7.6%。中国食品供应链产业拥有万亿级别的市场体量,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冷链物流的需求持续旺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2021年冷链物流发展势头强劲,市场需求总量达2.75亿吨。
2021年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
据初步统计,2021年国内生鲜零售市场总额超过5.4万亿元,同比涨幅突破8%,呈稳步增长态势。这些增加的生鲜零售市场规模必然要依靠冷链物流运输,因此带动了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给出的数据,2021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达到9.2%的增速,市场规模达到4184亿元。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6:07
新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改装了一部分保温车辆。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近20年来,中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及大型快餐连锁企业,还有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
中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浪费掉了。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至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掉,腐烂损耗的果蔬几乎可满足两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占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因为一些容易腐坏食品的售价其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弄坏货物的支出。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与此同时,中国对高价值的冷冻和易变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更增加冷链市场的巨大缺口。据专家估算,目前中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至30%。
2006年我国各类易腐食品总产量近7亿吨;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中,易腐食品的消费已占51%,全国年易腐类食品消费量约2.4亿吨。目前我国的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
(1)冷饮物流市场现状
我国冷饮物流市场的消费总量从1990年55万吨增长到2002年的147万吨。消费的季节性差异逐步消失,目前国内人均消费量已达到1.1kg,但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市场潜力也很大。据上海市食品研究所预测,2005年全国冷饮产量计划达200万吨,2010年达到260万吨,人均消费量可达到2公斤/年;2015年产量将达到310万吨,人均消费量可达到2.4公斤/年。随着人们冷饮消费习惯的改变、人均收入增加、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一段时间内,冷饮的生产销售仍将呈上升趋势。
我国冷饮物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较为发达的华东、华北和中南三大地区,广东、北京、上海、东北是目前产销量最集中的四大地区。2002年,冷饮行业销售量超亿元的大型企业只有9家,中型企业也不过18家,其中内蒙古伊利全国产销量超过10万吨,实现销售额近9亿元,为全行业第一,伊利、蒙牛等品牌在主流的占有率超过80%,已初步形成寡头垄断局面。虽然国内冷饮产销稳步上升,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冷饮生产进入微利时代,统计资料显示,食品工业年平均销售利润率最低就是冷冻饮品行业,目前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2)肉制品冷链物流市场现状
据预测,国内肉类消费将由2001年的6373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0000万吨左右,继续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国内肉制品消费将由目前的25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300万吨左右,未来增长空间巨大。我国肉制品加工业已经经历市场启动阶段,目前正值成长期。此阶段的特点是消费群体迅速壮大,产量与销售额持续增长。主要肉类人均占有量处在世界先进水平,肉类制品人均占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未来10年内,肉类加工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肉类食品的消费除在城市仍有扩展的余地外,在农村有着更大的增长潜力。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消费数量会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到2010年,国内肉制品人均年消费量将达10公斤,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比重将上升到13%左右,但也只达到目前发达国家肉类转化率1/3的水平。
肉制品的加工利润率为2.93%,经济效益比较好。2002年肉制品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河南双汇实业集团公司和山东金锣企业集团总公司。超过20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山东大龙实业公司和山东华盛集团总公司。超过10亿元的有4家,有近1/2的产品销售收入集中在大型企业。山东、河南两省丰富的原料资源和独特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国内肉类加工业的集中地。2002年山东省肉类加工企业162家,占全行业总数量的16%,其次是河南省有139家。2002年山东省占全国总销售额的40%,达263.亿元,位居第一;河南省约占20%,为126.96亿元。两省合计超过全行业的 60%,行业集中度比较高。
(3)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市场现状
速冻食品是利用现代速冻技术,在零下25摄氏度迅速冻结,然后在零下18摄氏度或更低温条件下贮藏并远距离的运输、长期保存的一种新兴食品,常见的有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冻馒头等。从1995年起,我国速冻食品的年产量每年已20%的幅度递增,年产量接近100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现有各类速冻食品生产厂家近2000家,年销售额达100亿元。自1999年起的连续3年,全国连锁超市中销售的食品日用品中,速冻食品销售额均名列第一。
速冻食品品牌中,三全、思念、占据重要位置,并均以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雄居第一集团。三全更以5亿元的年销售额成为全国速冻食品市场的龙头企业。第二集团品类众多,但每一种所占市场份额均十分有限。
速冻食品对贮藏运输要求十分严格,必须保证在零下18摄氏度以下。目前,专业化、社会化、并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速冻食品冷链配送体系尚未形成。
(4)乳制品冷链物流市场现状
自1990年以来,我国以牛奶为主的乳制品进入快速发展期。1990-2000的10年平均增长率为12.1%,位居世界第一。2003年产量达到1625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10.4公斤/人。
一般情况下,生产的鲜奶都需要运至乳品厂进行加工,属于鲜度要求严格的商品,天天都要配送。如果运输不当,会导致鲜奶变质,造成重大损失。为保证质量,鲜奶运输有特殊的要求:为防止鲜奶在运输中温度升高,尤其在夏季运输,一般选择在早晚或夜间进行;运输工具一般都是专用的奶罐车;为缩短运输时间,严禁中途停留;运输容量要严格消毒,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污染,容器内必须装满盖严,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震荡而升温或溅出。
正因为如此,为了能保证质量,专业奶类企业大都是希望自己运输,外包物流的意愿不是很高。即使外包,也是大多是部分区域短途配送和路线运输外包,而且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比较高。
这些数字的真实性有多少我们暂时不去追究,但是由于不按照国家有关食品冷藏冷冻的规范来操作需要冷链物流的食品是一个事实,非正式的统计是约有80%左右的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以传统的车厢(常温和保温车)进行运输。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服务的质量、运输的质量、缺乏可靠的物流服务商(特别是大型区域全国范围物流服务提供商)、高昂的费用、运输和储存等基础设施的不足等。
参考资料:百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6:08
中国的冷链物流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对象是肉、禽和水产品类。当时为了保证市场供应、调节淡旺季,在国内主要产地与大城市兴建大型冷库,并由铁路冷藏车河水运冷藏船相连。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超市连锁业出现,为销售市场需求的各种冷冻冷藏食品,超市大量采用各种各式先进的冷柜;零售终端冷藏链的配备与完善,又加快推进了冷藏链各环节的设备与技术开发、制造与建设进程,这时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食品冷藏链开始在中国出现和发展。
而国外的冷藏运输则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欧美国家的铁路,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发展时间上的差距也就决定了中国的冷链物流仅仅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不论从冷藏率还是从管理水平来看都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近年中国冷链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增长,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冷库及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旧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级改造。冷藏运输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中国冷链物流主要集中在铁路和公路运输,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全国共拥有.5万辆铁路货车,冷藏车6152辆,占铁路货车总量不足1%。公路冷藏车保有量在5万辆左右,仅占货运汽车的0.3%。从运输情况看,受中国铁路资源等因素*,铁路冷藏运输与公路冷藏运输难以协同,严重影响冷藏运输效率。
总体来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供给缺口很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所以这冷链物流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解决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方法:
1、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2、加强冷链设备的投入;3、加快冷链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4、建立标准的冷链物流系统;5、提高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6:07
新中国的冷链最早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肉食品外贸出口,并改装了一部分保温车辆。1982年,中国颁布《食品卫生法》,从而推动了食品冷链的发展起步。近20年来,中国的食品冷链不断发展,以一些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先导,已经不同程度地建立了以自身产品为核心的食品冷链体系,包括速冻食品行业、肉食品加工企业、冰淇淋和奶制品企业及大型快餐连锁企业,还有一些食品类外贸出口企业。
中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亿美元,超过20%的食物由于没有很好地冷藏,在运输过程中浪费掉了。仅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就达25%至30%,每年有总值约92.5亿美元的农产品在运输中损失掉,腐烂损耗的果蔬几乎可满足两亿人口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占世界首位。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由于缺乏完善的冷链,也造成了某些食品零售价高居不下。因为一些容易腐坏食品的售价其中七成是用来补贴在物流过程中弄坏货物的支出。而按照国际标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过其总成本的50%。与此同时,中国对高价值的冷冻和易变质食品的生产和消费都在增加,这更增加冷链市场的巨大缺口。据专家估算,目前中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至30%。
2006年我国各类易腐食品总产量近7亿吨;城镇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中,易腐食品的消费已占51%,全国年易腐类食品消费量约2.4亿吨。目前我国的肉类食品厂有2500多家,年产肉类6000万吨,产量以每年5%左右的速度递增;速冻食品厂2000多家,年产量超过850万吨;冷饮业4000多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有194家,年产量150多万吨,产量以每年7%左右的速度递增;乳品业1500多家,产量800万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每年以4%的速度递增。
(1)冷饮物流市场现状
我国冷饮物流市场的消费总量从1990年55万吨增长到2002年的147万吨。消费的季节性差异逐步消失,目前国内人均消费量已达到1.1kg,但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市场潜力也很大。据上海市食品研究所预测,2005年全国冷饮产量计划达200万吨,2010年达到260万吨,人均消费量可达到2公斤/年;2015年产量将达到310万吨,人均消费量可达到2.4公斤/年。随着人们冷饮消费习惯的改变、人均收入增加、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一段时间内,冷饮的生产销售仍将呈上升趋势。
我国冷饮物流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较为发达的华东、华北和中南三大地区,广东、北京、上海、东北是目前产销量最集中的四大地区。2002年,冷饮行业销售量超亿元的大型企业只有9家,中型企业也不过18家,其中内蒙古伊利全国产销量超过10万吨,实现销售额近9亿元,为全行业第一,伊利、蒙牛等品牌在主流的占有率超过80%,已初步形成寡头垄断局面。虽然国内冷饮产销稳步上升,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冷饮生产进入微利时代,统计资料显示,食品工业年平均销售利润率最低就是冷冻饮品行业,目前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
(2)肉制品冷链物流市场现状
据预测,国内肉类消费将由2001年的6373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0000万吨左右,继续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国内肉制品消费将由目前的250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300万吨左右,未来增长空间巨大。我国肉制品加工业已经经历市场启动阶段,目前正值成长期。此阶段的特点是消费群体迅速壮大,产量与销售额持续增长。主要肉类人均占有量处在世界先进水平,肉类制品人均占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未来10年内,肉类加工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
肉类食品的消费除在城市仍有扩展的余地外,在农村有着更大的增长潜力。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消费数量会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到2010年,国内肉制品人均年消费量将达10公斤,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比重将上升到13%左右,但也只达到目前发达国家肉类转化率1/3的水平。
肉制品的加工利润率为2.93%,经济效益比较好。2002年肉制品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河南双汇实业集团公司和山东金锣企业集团总公司。超过20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山东大龙实业公司和山东华盛集团总公司。超过10亿元的有4家,有近1/2的产品销售收入集中在大型企业。山东、河南两省丰富的原料资源和独特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国内肉类加工业的集中地。2002年山东省肉类加工企业162家,占全行业总数量的16%,其次是河南省有139家。2002年山东省占全国总销售额的40%,达263.亿元,位居第一;河南省约占20%,为126.96亿元。两省合计超过全行业的 60%,行业集中度比较高。
(3)速冻食品冷链物流市场现状
速冻食品是利用现代速冻技术,在零下25摄氏度迅速冻结,然后在零下18摄氏度或更低温条件下贮藏并远距离的运输、长期保存的一种新兴食品,常见的有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冻馒头等。从1995年起,我国速冻食品的年产量每年已20%的幅度递增,年产量接近100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现有各类速冻食品生产厂家近2000家,年销售额达100亿元。自1999年起的连续3年,全国连锁超市中销售的食品日用品中,速冻食品销售额均名列第一。
速冻食品品牌中,三全、思念、占据重要位置,并均以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雄居第一集团。三全更以5亿元的年销售额成为全国速冻食品市场的龙头企业。第二集团品类众多,但每一种所占市场份额均十分有限。
速冻食品对贮藏运输要求十分严格,必须保证在零下18摄氏度以下。目前,专业化、社会化、并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速冻食品冷链配送体系尚未形成。
(4)乳制品冷链物流市场现状
自1990年以来,我国以牛奶为主的乳制品进入快速发展期。1990-2000的10年平均增长率为12.1%,位居世界第一。2003年产量达到1625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10.4公斤/人。
一般情况下,生产的鲜奶都需要运至乳品厂进行加工,属于鲜度要求严格的商品,天天都要配送。如果运输不当,会导致鲜奶变质,造成重大损失。为保证质量,鲜奶运输有特殊的要求:为防止鲜奶在运输中温度升高,尤其在夏季运输,一般选择在早晚或夜间进行;运输工具一般都是专用的奶罐车;为缩短运输时间,严禁中途停留;运输容量要严格消毒,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污染,容器内必须装满盖严,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震荡而升温或溅出。
正因为如此,为了能保证质量,专业奶类企业大都是希望自己运输,外包物流的意愿不是很高。即使外包,也是大多是部分区域短途配送和路线运输外包,而且对技术和质量的要求比较高。
这些数字的真实性有多少我们暂时不去追究,但是由于不按照国家有关食品冷藏冷冻的规范来操作需要冷链物流的食品是一个事实,非正式的统计是约有80%左右的水果、蔬菜、肉类和水产以传统的车厢(常温和保温车)进行运输。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服务的质量、运输的质量、缺乏可靠的物流服务商(特别是大型区域全国范围物流服务提供商)、高昂的费用、运输和储存等基础设施的不足等。
参考资料:百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6:08
答:为提升食品安全及品质,降低社会冷链物资流通成本,根据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铁路发展冷链物流具有的优势条件,提出加快构建冷链物流网络体系、推进“互联网+物流”战略、创新冷链物流经营管理模式、加强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冷链运营组织及人才体系等铁路发展冷链物流的重要战略举措,充分发挥铁路在冷链物流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促进铁路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6:08
中国的冷链物流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对象是肉、禽和水产品类。当时为了保证市场供应、调节淡旺季,在国内主要产地与大城市兴建大型冷库,并由铁路冷藏车河水运冷藏船相连。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超市连锁业出现,为销售市场需求的各种冷冻冷藏食品,超市大量采用各种各式先进的冷柜;零售终端冷藏链的配备与完善,又加快推进了冷藏链各环节的设备与技术开发、制造与建设进程,这时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食品冷藏链开始在中国出现和发展。
而国外的冷藏运输则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欧美国家的铁路,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发展时间上的差距也就决定了中国的冷链物流仅仅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不论从冷藏率还是从管理水平来看都要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近年中国冷链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增长,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冷库及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旧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级改造。冷藏运输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中国冷链物流主要集中在铁路和公路运输,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全国共拥有.5万辆铁路货车,冷藏车6152辆,占铁路货车总量不足1%。公路冷藏车保有量在5万辆左右,仅占货运汽车的0.3%。从运输情况看,受中国铁路资源等因素*,铁路冷藏运输与公路冷藏运输难以协同,严重影响冷藏运输效率。
总体来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供给缺口很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所以这冷链物流行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解决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方法:
1、建立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2、加强冷链设备的投入;3、加快冷链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4、建立标准的冷链物流系统;5、提高冷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9 06:08
答:为提升食品安全及品质,降低社会冷链物资流通成本,根据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铁路发展冷链物流具有的优势条件,提出加快构建冷链物流网络体系、推进“互联网+物流”战略、创新冷链物流经营管理模式、加强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健全冷链运营组织及人才体系等铁路发展冷链物流的重要战略举措,充分发挥铁路在冷链物流运输中的骨干作用,促进铁路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