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7:0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46
交集?并集?
你还记得高中数学的第一课吗?讲的是集合,具体定义去百度,里面有两个运算法则:交集和并集。也许你当时觉得很容易,那么今天还是回头想想它在讲什么。
一、两个集合
一切运算都是两个相对的集合间的关系法则,既然是高中数学,那么就略谈一下教育,其实很多人会说“你考好了说明学好了”,然而我想说的是考试和教学是两个集合。
我们看*过去的八股文,包括今天的高考,受到那么多诟病,但是为什么还是继续这么做?因为相关部门不知道,无作为?我觉得要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考试作为一种人才选拔的工具,那选拔什么样的人呢?是见多识广、才华横溢的人;还是那些面对一个目标,能持之以恒地找方法达成,坐得住、能下功夫的人呢?
不好意思,答案很可能是后者。
现在很多创业公司都有这样的体会。招人的时候,他们往往不是倾向于招那些有经验的人,而倾向学习能力好、沟通能力强、对自己要求严、有自我驱动能力的人。因为创业公司本来做的就是全新的事情,经验这个东西是有益还是有害,说不清楚。但是面对任何新的情况,都能找到方法、诉诸行动、不丢目标的人,才是创业公司需要的。前一阵还有一位创业公司的创始人跟我说,他发现优秀的大学生,比行业里的老鸟好用。
这种优秀的人,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题目,哪怕是八股文,也一样可以坐得住、下苦功,最后考出好成绩。这样的人走入仕途,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任务,也一样会表现优秀。事实上,明清两代那么多能人都是靠八股文选拔出来的,比如我们熟悉的王阳明和曾国藩。
再回头来说我们的高考。
这几年,高考的发展趋势和八股文正好相反的,这也是很多人呼吁和推动的结果。各地高考越来越强调地方特色,越来越多地考核学生的所谓“综合素质”。这种发展方向看似正确,但是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中国是一个大国,各地情况差异巨大,社会阶层也差异巨大。只有坚持全国的统一性,才能确保人才通过高考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和交流,维持整个国家的内在联系和国家认同。不夸张地说,如果高考的全国统一性消失了,中国各个地方的内在联系会被严重削弱。
我们不能把高考仅仅看作是教育的一个环节,高考是国家治理中的关键,事关国家的完整统一和治理水平。
其次,虽然不必恢复到八股文那样死板的形式,但高考仍然要尽量维持简单、明晰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一言以蔽之,永远要确保,学生只靠几本教科书、只比拼硬功夫、笨功夫就能取得好成绩。
和科举一样,高考不是教育工具,高考是人才选择的工具。它把各个社会阶层里奋发向上,能坐得住、下苦功夫的人挑选出来,保持这个社会的活力和公平。这才是高考在当前中国社会的真实作用。
然而,所谓教育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一种思维模式的锻炼,比如我们讲集合,你不光会做题还要会应用,比如将学习数学思维和考试分开来,当然它们之间有交集,就是你既能坐下来刷题总结,又能进行发散和转化,你要既能学好集合又能考好集合这就是交集,而你只是明白自己要好好学习并且考试优异这就是并集。其实大多数人在看问题的时候喜欢用并集,这样比较省事,也符合原始的认知方式,然而今天这种方式与时代有所不匹配啦,这种人就是那些现在边缘只求安全感,却不愿多向集合内多走一步深入了解的人。我们在许多问题上可以有所区分,比如人工智能就是未来一切的引导?关系问题一定是其中一个人有问题或者两个人有问题?
二、人工智能就是人类的全部模拟?
这个的答案明显是否定的,人工智能是完全通过算法运行的,这些算法都来自于各个学科的模型计算,你去翻翻书,所以学科都有一个所谓的理想假设,这个假设通俗的讲就是,如果世界只有XX学科来指导运行的话。所以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任意学科,但是这是不同的集合,交集并不能完全模拟,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只要融合了那么交集自然呈现啊,其实不然。举个例子,一些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在处理感情纠葛问题时,会说他面对的是三个人,夫妻双方和他们的关系,而关系就是交集的结果,所以关系问题不一定是个人或者两个人的问题导致,也有可能是他们的交集,也就是产生的关系导致。再者人工智能更偏向科学,而科学思维和技术仅仅是社会中的小部分,还有大部分的人性,也就是社会科学,例如人工智能的围棋站,输的那一局就是输在人性上,所以任何复杂问题回答时,可以考虑下是否存在两个及以上集合,因为可能存在第三者。(上述问题因本文需求,不多做拓展)这样一个是非问题只有两个答案,却可能有三层认知。
三、认知*跳
最近中子星的新闻应该都看过了,那么问个看问题,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如果回答宇宙是有限大的,那说明这个人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如果他回答宇宙是无限大的,那就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这个人对现代科学一无所知;另一种可能,却是他对天体物理学的最新进展非常了解。
第一层,无限大,从小就知道宇宙浩瀚无边,没有天边,所以无限大。
第二层,有限大,知道宇宙大爆炸,就知道宇宙是个正在被吹大得气球,不管怎么变大,气球总还是有边界的,于是有限大。
第三层,无限大,根据2013最新发现,宇宙质能比例系数为1±0.004,以及宇宙背景辐射的数据,证明在欧几里得空间内,宇宙是一个平面,无限延伸。
那么又会出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况,二八理论,如果去统计下会发现中间层的人会有80%,所以当你和很多别人的观点一样的时候就要警惕啦,你是不是中间层?你也许离出现集合只有一步,而你却沾沾自喜。
同样的事情我们看看对朋友圈的认识,最早用的时候,很多人不习惯的,认为不好所以希望不要有。当发现里面信息多样化,被设计吸引后,几乎大多数人都爱它。而像我自从写出那篇朋友圈是黑暗森林后,至今朋友圈没看过,而我并没有过不下去,或者对我的生活学习工作没有太大影响,那我还去看了干嘛,花去巨大的时间成本,却基本没有收益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47
并集与交集的定义
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或属于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A∪B (读作"A并B")
交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 (读作"A交B")
上面的定义是用数学语言表述的.其实要理解二者也很简单.举例:C=A∩B,D=A∪B
则A与B的交集是由A与B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组成的,即C中的所有元素在A中与B中都必须同时拥有。
而A与B的并集是将A与B两个集合中的所有元素放在一起,去掉重复元素组成的,即D中的元素可能A与B两个集合都有,也可能A有B没有,或者A没有B有。
举个例子:设A={1,2,3},B={2,3,4},
则C=A∩B={2,3},可以看出C中的两个元素2,3在A与B两个集合中同时拥有。
D=A∪B={1,2,3,4},可以看出D中元素2,3在A与B两个集合中同时拥有,元素1只在A中拥有,B中没有,而元素4在集合B中拥有,而A中没有。
现在你明白并集与交集的区别了吧。
从上还可以看出二者的联系,即两个集合的交集一定是两个集合并集的子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47
交集就是两个集合都有的部分:并集就是两个集合的全部,注意集合内元素不能重复。例:a{1、3、5}
b{3、7、8}
交集为{3}
合集{1、3、5、7、8}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48
集合的运算:
1.交换律
A∩B=B∩A
A∪B=B∪A
2.结合律
(A∩B)∩C=A∩(B∩C)
(A∪B)∪C=A∪(B∪C)
3.分配律
A∩(B∪C)=(A∩B)∪(A∩C)
A∪(B∩C)=(A∪B)∩(A∪C)
2德.摩根律
Cs(A∩B)=CsA∪CsB
Cs(A∪B)=CsA∩CsB
3“容斥原理”
在研究集合时,会遇到有关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记为card(A)。例如A={a,b,c},则card(A)=3
card(A∪B)=card(A)+card(B)-card(A∩B)
card(A∪B∪C)=card(A)+card(B)+card(C)-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
1985年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谈到集合一词,列举法和描述法是表示集合的常用方式。
吸收律
A∪(A∩B)=A
A∩(A∪B)=A
求补律
A∪CsA=S
A∩CsA=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8 14:48
集合的运算:
1.交换律
A∩B=B∩A
A∪B=B∪A
2.结合律
(A∩B)∩C=A∩(B∩C)
(A∪B)∪C=A∪(B∪C)
3.分配律
A∩(B∪C)=(A∩B)∪(A∩C)
A∪(B∩C)=(A∪B)∩(A∪C)
2德.摩根律
Cs(A∩B)=CsA∪CsB
Cs(A∪B)=CsA∩CsB
3“容斥原理”
在研究集合时,会遇到有关集合中的元素个数问题,我们把有限集合A的元素个数记为card(A)。例如A={a,b,c},则card(A)=3
card(A∪B)=card(A)+card(B)-card(A∩B)
card(A∪B∪C)=card(A)+card(B)+card(C)-card(A∩B)-card(B∩C)-card(C∩A)+card(A∩B∩C)
1985年德国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康托尔谈到集合一词,列举法和描述法是表示集合的常用方式。
吸收律
A∪(A∩B)=A
A∩(A∪B)=A
求补律
A∪CsA=S
A∩CsA=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