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中国改革与新公共管理实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0:2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51

中国*改革与新公共管理实践
中国的改革首先是总结自己的经验,依靠自己的摸索。我们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也确实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积极向别国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和信息社会环境下是如何进行公共管理和*改革的,对我们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高效、廉洁的*,处理好*与市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不无益处。

主要从人、财、事三个方面,谈谈这一运动对我们的启示。

第一,事的方面。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时期,中国*面临着诸多的建设国家、发展经济等重大任务,一直是紧张而又忙碌地操持着*、经济、社会诸多方面的事务。始终处于中心的位置,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包揽的事务太多,直接管理企业,条块的职能相互交叉分割等。一些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也没有理顺,比如*在转变职能方面,一直是坚持计划经济环境下垄断公共物品供给的做法,没有能尽快建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高效的*管理*。所以,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今,仅仅是大的机构改革中国*就开展了不下七八次,这还不算地方*进行的规模较小的机构调整。这方面的经验教训一总结一对比,就会发现*机构改革不仅仅是机构的撤并和人员的裁减,而是彻底转变*职能。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可以借鉴“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经验。可以考虑将部分公共服务的职能转交给社会和企业,让其他公共机构、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企业参与到公共物品的供给和服务中来。*明确自己的定位,即只充当“掌舵”而非“划桨”的角色。建设服务型*的实质就是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不仅需要转变*职能,而且对于必须由*承担的职能和负责提供的公共服务,也必须强调社会公众至上,以效率、服务、责任和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为公共行政绩效的评价指标,以较低的成本来提供最有效的服务。

为此,必须做到:一是*理念的创新。应更好地适应经济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的要求,在和谐中求发展。二是*职能的创新。以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按照公民和法人自主决定优先、市场竞争优先、社会自律优先的“三优先”原则,切实解决好*职能的越位、缺位、错位问题。三是*机制的创新。把一些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领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第二,财务方面。“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们也有所启发。西方人有**财务冲动的习惯和文化,表现在公共管理中,就是把*行政也当成公司来考核,把成本效益的思维方式引入到公*品的供给上。东方人在传统文化上讲,凡事依赖*,*的权力很大,花钱也没有监督,表现在公共事务上,就是把企业也当成*来办。尽管现代*的财政支出都要经过人代会的财经预算,可是真正监督起来也是很难。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一个重要启示,用句通俗一点的话讲,就是把*的运作当成企业来对待,讲究成本和效益,引入竞争机制。我们讲“*再造”,怎么再造?就是用市场力量来提高*的工作效率,遏制住*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把那些不必要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拿下来。在公共物品的供给上采用诸如合同承包、代理制、拍卖、招标等市场办法或准市场办法,确立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激励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地约束*的财务冲动,把纳税人的钱用在最有效益的地方。开放一些公共服务的市场,如实行“*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提供公共服务的领域。例如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信、电力、铁路运输、自来水和燃气供应等基础设施产业中便可以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这有利于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从而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现在,很多地方*正在试图通过这种被称为“*再造”的工程,力图扭转20多年来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提供公*品和服务能力不断下降的尴尬,其中最普遍的就是公共事业单位的市场化改革。但时至今天,如何再造*的公共服务职能,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的同时又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依然是个巨大的现实难题。我想只能是提高*的公共服务水平,把计划*下养成的那种*和社会的关系转到管理与服务的角色上来。

建立新型的*和社会关系,大力发展和培育社会力量,增强社会自治能力,*由过去的官僚机构真正变成公共服务的管理机构。在这些方面,“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们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效*是有其借鉴意义的。

第三,人的问题。既然引入竞争机制,那么,在人事管理上必然会出现一个改革。我们的干部管理制度现在还是沿用计划*下的那套老办法。现在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必须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但是人的问题又是个棘手问题。在这方面,“新公共管理运动”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有益启示。“新管理运动”推崇弹性人事制度,一改过去在西方也盛行的文官终身制,加强了在人员录用、任期、管理上的灵活性,主张采用私营部门的制度按业绩奖励考核的做法。这些已经影响到我国的一些部门。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资委也已经采用这种办法开始录用考核高管干部,正在逐步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这一步现在还没有深入到行政部门。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趋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