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9:25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4:32
脑瘫又称脑性瘫痪.指出生前到生后一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疾病,病变部位在大脑常累计四肢.是先天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临床综合征
脑瘫症状:
1.运动障碍——自我运动控制能力差,不会抓东西.不会说话.不会行走.不会翻身.不会做起.不会站力.不会正常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各种姿势异常和姿势稳定性差.3个月仍不能头部竖直.手握拳不易掰开.;腿不易伸直。
3.智力障碍——智力正常约1/4 智力轻中度低下约站1/2 重度智力低下约1/4。
4.语言障碍——语言表达困难,发音不清或口吃.严重则不会说话。
5.视听觉障碍——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多见。
6.生长发育障碍——矮小.
7.牙齿发育障碍——质地疏松易折.
8.情绪行为障碍——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
9.40%—50%脑瘫患儿会诱发癫痫.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患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4:32
脑瘫的临床表现:(1)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脑瘫儿都表现有程度不等的运动发育落后,如抬头、独坐、爬、站立、行走等粗大运动轿正常儿童迟缓;抓握东西,手指的精细动作也落后于正常小儿。(2)主动运动减少:新生儿期表现动作减少,吸吮能力及觅食反应均差。三个月时下肢踢蹬动作明显减少或双腿同时踢蹬。偏瘫型脑瘫常表现为一侧活动减少。病儿的肢体很少动作,特别是下肢更为明显,常表现为偏瘫、双侧瘫、四肢瘫等。由于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常出现异常的运动模式。肌张力低下型则表现为瘫、软,过分安静。(3)肌张力及姿势异常:大多数痉挛型瘫儿,随着月龄增加,肌张力逐渐增高,表现为下肢伸直、内收,有时呈剪刀状。上肢屈肌张力增高,两手经常呈握拳状。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在婴儿期肌张力低下,以后表现为肌张力增高。(4)反射异常: 正常4个月小儿直立时,若向其左右倾斜,可出现保护性反射,头自动保持在正中位;5~6个月时向左右倾斜,能伸出上肢,保持平衡;9个月时扶小儿呈俯卧位悬空位时,做突然下降的动作正常小儿“降落伞”似反射,即两上肢向前伸展姿势,儿脑瘫小儿以上这些保护性反射、保持平衡能力均减弱或消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4:33
1.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小儿3个月时能抬头,4—5个月时能主动伸手触物,双手能在胸前相握。6—7个月会独坐,1岁时能独站,1—1岁半能行走。脑瘫患儿都达不到正常年龄水平。另外,脑瘫患儿在新生儿期表现为动作减少,吸吮无力。在3—4个月时蹬踏动作明显减少。4—5个月时表现为上肢活动减少。
2.肌张力异常。肌张力是安静状态下肌肉的紧张度。脑瘫患儿可见到肌张力低下,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不协调及肌强直。肌张力低下见于小脑损伤,肌张力亢进呈折刀样感觉见于锥体束损伤,齿轮样抵抗感觉见于锥体外系损伤,肌强直往往是重症脑瘫的表现,肌张力不协调是伸肌屈肌张力不平衡,往往是手足徐动症。
3.姿势异常。脑瘫患儿有多种多样的异常姿势,主要与肌张力异常和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如角弓反张姿势,非对称性姿势,仰卧位的蛙状姿势等。
4.反射异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该消失的反射持续存在。二是出现异常反射。脑瘫患儿深反射亢进,有时还可出现踝阵挛、拥抱反射。如3个月内不出现或6个月后不消失均属异常。交叉伸展反射,正常情况下出生1个月后消失,如两个月仍然存在,支持脑性瘫痪的诊断。非对称性紧张性反射,正常生后1个月出现,2个月明显,3个月消失,脑性瘫痪患儿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握持反射,正常儿童2—3个月消失,痉挛性脑瘫患儿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手紧握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04:33
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太吵闹,容易激怒,或者太安静,吃东西难,体重增加慢,肌张力低,不爱运动,肢体动作僵硬,有的还会有一些特殊的异常姿势,如斜视等。小儿脑性瘫痪要及时识别,到医院去检查确认,争取尽早发现,尽早开始治疗,将治疗的效果达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