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0:04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03:55
“宛在水中坻”的读音是wǎn zài shuǐ zhōng chí。
“宛”的声母是w,韵母是an,声调是上声。
“在”的声母是z,韵母是ai,声调是去声。
“水”的声母是sh,韵母是ui,声调是上声。
“中”的声母是zh,韵母是ong,声调是阴平。
“坻”的声母是ch,韵母是i,声调是阳平。
原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⒃。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出处:《诗经·蒹葭》
扩展资料:
这首情诗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主人公寻求爱情的执着。路途的险远阻挡不了他,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使他退却。虽然读来不免为他的求而不得惋惜,不免在心底里与之同唱寻找的悲歌,然而他的求而不得却一求到底的执着追求的精神,却使这支悲歌具有了超乎情诗本身的意义。
“伊人”在诗中是指意中人,同时,她更可以作为一种人类美好理想的象征,这种理想可遇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及。这就造成了理想与现实在人类内心深处的冲突。
而诗的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也正可以代表人类世世代代对真理、对科学、对完善的人格、对纯美这些理想境界的追求,虽然人类永远无法达到理想境界的终极彼岸,但人类在不断接近着这一境界,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中经受着苦难与欢乐,使灵魂不断升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03:56
宛的读音是wǎn,声母是w,韵母是an,声调是三声。
在的读音是zài,声母是z,韵母是ai,声调是四声。
水的读音是shuǐ,声母是sh,韵母是ui,声调是三声。
中的读音是zhōng,声母是zh,韵母是ong,声调是一声。
坻的读音是dǐ,声母是d,韵母是i,声调是三声。
宛在水中坻的读音是wǎn zài shuǐzhōng dǐ。意思是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这句诗出自《国风·秦风·蒹葭》。
《国风·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扩展资料:
《国风·秦风·蒹葭》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3 03:56
宛在水中坻的读音是wǎn zài shuǐ zhōng dǐ。
宛声母是w,韵母是an,声调是三声。
在声母是z,韵母是ai,声调是四声。
水声母是sh,韵母是ui,声调是三声。
中声母是zh,韵母是ong,声调是一声。
坻声母是d,韵母是i,声调是三声。
扩展资料
这句诗出自《国风·秦风·蒹葭》,原文如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