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0:1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19:57
中国国旗设计者是曾联松。1949年全国政协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的图案。曾联松从报上获知后,设计了“五星布成椭圆形,大星导引于前,小星环绕于后,恰似众星拱北斗”的五星红旗。
1949年7月发出了征集国旗图案的通告,曾联松设计并提交了他的国旗样稿。在2992幅应征国旗图案中,曾联松的设计被选入38幅候选草图。经过多次讨论和少量修改,他的设计被选为了新政权的国旗。9月25日,五星红旗得到毛*的肯定,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国旗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诞生。曾联松由此成为五星红旗设计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象征*。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五星红旗的设计经历及曾联松简介
曾联松(1917-1999),浙江瑞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设计者。
少年青年时代就读于瑞安县小学、瑞安中学。1936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大学的经济系,后参加抗日救亡联合会,投身*。1938年参加中国*党,积极从事地下活动,担任*大学学生地下党支部*工作。曾任五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
1949年,全国政协向全国公开征集国旗、国徽的图案。曾联松从报上获知后,设计了“五星布成椭圆形,大星导引于前,小星环绕于后,恰似众星拱北斗的五星红旗”。
1949年9月25日,五星红旗得到毛*的肯定,9月27日中国人民*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一致通过国旗议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诞生。
10月1日,五星红旗随着新中国的诞生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1950年,曾联松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这是党和人民给他的崇高荣誉。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1999年10月19日,曾联松在上海病逝,骨灰暂放在当地龙华烈士陵园。2004年9月曾联松的骨灰正式入葬上海嘉定长安墓园。电影《共和国之旗》就是讲自身的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6 1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于1949年7月14日至8月15日开始征求国旗图案。1949年8月20日,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共收到了2992幅(一说为3012幅)国旗图案。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通过了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议案。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由*在天安门广场首次升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红色象征*。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光明,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