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20:2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9 13:59
1、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诗人在端午日,看山村中盛开的石榴花,包粽子、挂艾草、采药草,在额上点了雄黄酒,傍晚忙完了,准备喝一杯。
2、喜迁莺·端午泛湖
宋·黄裳
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上阕写端午日,石榴花盛开,丝线包裹粽子,佩香囊,悬菖蒲,拴五色丝线,龙舟竞渡等,下阕重点描写竞渡场景,最后是嗅着荷香,身披月牙微光而回。
3、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蒲酒”即菖蒲酒,饮用以养生,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少年逢节日自然欢*,老了却多感慨,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闲聊天下太平。白发日渐增多,石*花年年应节而开,红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叹千年之中,圣*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
4、端 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祝愿天下安康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19 15:17
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出于:李隆基《端午》
2、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出于:陆游《乙卯重五诗》
3、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出于:朱翌《朝中措》
4、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出于:刘克庄《贺新郎》
5、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出于:王充《满江红》
6、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出于:张榘《念奴娇》
7、江上荒城猿鸟悲,隔江便是屈原祠。——出于:陆游《楚城》
8、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出于:苏轼《少年游》
9、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出于:范成大《鹧鸪天》
10、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出于:殷尧藩《端午日》
1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出于:贝琼《已酉端午》
12、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出于: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