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0:38
共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21:18
二三百年前,布匹、绸缎开始进入赫哲族上层人士的家中。由于民族上层首领人物向中原历代王朝进贡,皇室也以布匹、绸缎等作为回赏。清末,布匹开始输入三姓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以后,赫哲人便皮、布兼用。后,普遍穿布制衣装,只有男人出猎才穿皮衣。由于制作衣装原材料的改善,为赫哲人原有的刺绣、图案艺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非常发达,他们常常在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绣制各种云纹、花草、蝴蝶及几何形图案等。妇女们在衣襟、披肩、腰搭、帽子、裤腿等处用彩线刺绣的花纹、图案更为精美。尤其是日用品上的彩绣如“雄鸡(口卸)花”、“花篮与莲藕”等图案,构图新颖别致,格外精彩。此外,赫哲族的各种花纹图案、补纤图案、几何花纹图案、拼接图案和套层拼接图案等,都以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赫哲人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的群体意识。
赫哲人的餐具:木构、木碗、鹿骨筷等,别具一格。他们制作的雕花桦木盒、雕花桦皮箱和各种桦皮工艺品,做工精细、雕刻美观大方。桦皮制品上有各种二方连续纹样、云纹、山水、花朵、鸟兽等,形象生动,造型美观的雕刻图案。雕刻在“激达”--扎*上的花纹,也以协调匀称、细致精美著称。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吸收了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并能不断创新,既富有本民族的生活气息,又能反映民族生产、生活特点,极富民族特色,为中华民族刺绣、图案的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光彩。
雪原之“舟”
“拖日气”--狗拉雪橇(汉族称它为雪车、爬犁或冰床),是赫哲人冬季经常使用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
赫哲人家家养狗,主要用来拉雪橇。“拖日气”速度很快,在雪地上奔驰如飞,日行可达200余里,载重三四百斤。拉“拖日气”的狗,冬季用鱼肉喂养,异常健壮。头狗经过特殊训练,能服从驾驭人发出的行、止、转弯等命令。每个“拖日气”根据载重量大小,可套三四只至几十只狗。“拖日气”形状象船,在里面铺上柳条,可坐人或载物,史书称它为“陆行乘舟”。因赫哲人善于使用狗,在历史上又被称为“使犬部”。
很早以来,赫哲人就能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黑龙江一带因地制宜地使用“拖日气”。元、明两代,从乌苏里江到黑龙江下游出海口,远至库页岛之间设置许多“狗站”--狗车驿站,促使地处极寒、积雪时间长达半年的这一边远地带和内地沟通。主要以赫哲、费雅喀族的先世为站户的“狗站”。在戍守边疆,方便官兵往来,传递*、军事、经济使命、运送物资、确保卫、所供给,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起过在当时条件下用其他方式不能取代的不容低估的作用。
除使用“拖日气”外,赫哲人还普遍使用滑雪板、雪橇、“乌没日沉”--桦皮船、“古录板”--快马子、“特莫特肯”--小板船、“吉拉船”、“风船”、“飞船”--轮船等作交通运输工具。近百年来,赫哲人已用马代替了狗。现在,汽车、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汽船等在交通运输和生产中已经普遍使用,有的渔民还买了摩托车。但妇女儿童外出,仍喜欢使用“拖日气”。冬季出猎追捕野兽,赫哲人也离不开“拖日气”。
礼仪节庆
赫哲人注重礼仪,有敬老尊长的良好社会风尚。晚辈出远门回来,与长辈相见时,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依次向父母、兄嫂问安,以示敬重。长辈吻小辈的额头,以示亲热爱护。
赫哲人讲究过节,“旧历年”(春节)被视为最大的节日。“什克斯”(除夕)晚上。供奉“别布玛发”--祖宗三代、“五码子”--诸神画像以及灶神和火神。他们的故事中,有关过“旧历年”的传说是不少的。正月过“元宵节”、“二月二”吃猪头肉、三月“清明”扫墓、五月过“端午”、八月过“中秋节”、“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但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都不如过“旧历年”隆重。
婚丧习俗
赫哲族的婚姻,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氏族外婚制,过去也有少数人是一夫多妻。按传统习惯,赫哲人往往是通过摔跤比赛、滑雪射箭、设伏弩、捕鱼、狩猎等活动挑选其中的佼佼者为女婿。
清末,婚姻形式为聘娶。这是由于受满、汉民族的影响,但双方父母为子女选择配偶的标准,并不以门当户对为主要条件,而是看重劳动好。要求男方是捕鱼、打猎能手。或吃烤肉时,小伙子能一刀削成一个“说能”(烤肉杈)。也有比武选婿的。男的要求女方聪明贤慧,手艺好,是劳动能手,长相不是选媳的主要标准。
订婚后,新郎穿袍,在袍上披红挂绿。新娘穿红袄、红裤,辫子由单辫改梳双辫,挽抓髻盘在脑后,头上戴花,然后用红布盖头。
赫哲人的婚礼热烈庄重,大多在黎明举行。迎亲时,新娘由兄嫂或姐夫抱上搭着彩棚的雪橇或彩车。出门时,新娘要哭泣,表示对娘家的惜别。送亲队伍带着陪嫁物品--“用桦皮为筐(竹吕)木构”①[〔清〕曹廷杰:《西伯利东偏纪要》,第33页。],陪伴新娘到婆家。摆酒畅饮,拜天地、入洞房后,由亲友中的老人手持用三道红布捆扎在一起的三根芦苇,向新娘训话,要求新妇孝顺父母,尊敬丈夫,待人和气,好好劳动,勤俭过日子。拜祖宗三代、拜灶神后,新娘在炕上面壁“坐福”,直至送亲的人们吃完酒席离去,才下炕和新郎共吃猪头、猪尾。新郎吃猪头,表示家里由男人领着;新娘吃猪尾,表示妻子跟随丈夫和睦过日子。新婚之夜。新郎新娘一起吃面条,表示夫妻情意绵绵,福禄长寿。
赫哲人的丧葬,依死者的不同情况办理。狩猎时,死在山林中的,用桦皮或树枝包裹尸体,架于树上,实行风葬,或称树葬,两三年后,再入土埋葬;小孩死后,用桦树皮将尸体裹好,捆扎结实,挂在树杈上;死在家里的,三天后土葬。中老年死后,早年,是在挖好的长方形土坑中,用原木在四周砌成槽子,将尸体仰卧、屈肘屈膝仰卧放置墓中,以死者生前用过的一切器具陪葬,然后,在原木槽上方搭棚、堆土成墓。贵族富户的老年人死后,有用“莫林”(马)、“一罕”(牛)、“伙尼”(羊)、“五尔见”(猪)、“聂合”(鹅)、“替库”(鸡)等动物殉葬的;死于非命者,隔日埋葬;死于痘疹、痨病等传染病者,当天火葬。
神灵世界
赫哲族信仰萨满教,崇拜众多的神抵,相信“万物有灵”。其中最受尊敬的是人面形天神,其次是一大领二小人面形的三个偶像“乌什卡”--三星神,此外,还信奉火、风、雨、雷、电、山、水、避邪、痨病等神。他们还认为有多少种动物、爬虫就有多少种神。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由于对生老病死、做梦、妇女不育等现象得不到科学解释,赫哲人根据自己的想象,认为人有好几个灵魂,如生命的灵魂、思想的灵魂、转生的灵魂,其中,思想的灵魂永存不灭。因此,崇拜祖先,祭祀“大老人”--代表一切祖宗的神。
赫哲先民认为,日月山川都有神灵主宰,因而崇拜自然。他们认为火神爷爷“佛架玛玛”主管火;“卧杜玛玛”(风神)主宰风,风神住在东方的地洞里;龙神主宰雨,龙神住在天上,他的每个鳞片都能盛几十担水,张开鳞片,水就从天上洒下,形成雨。雷公主宰雷,雷公用锤子敲打砧子,发出隆隆的响声,人们就听见了雷声。雷公把砧子抛出去击打妖魔鬼怪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大响声,形成霹雳。闪娘主宰闪电,闪娘和雷公经常在一起。雷公打霹雳,要借助闪娘的照妖镜,先者准了妖魔鬼怪,然后抛出砧子用霹雳击毙妖精。所以,人们都是先看见闪电,然后才听见雷声。
过去,原始的多神观念从各个方面禁锢着赫哲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赫哲族社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企图解释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在类似轮回说的灵魂不灭宗教意识主宰下,通过想象创造的与神灵观念相适应的神奇的宗教文化,仍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丰富而独特的认识。
按照赫哲人的观念,人与鬼神不能直接相通,只有人神之间的使者萨满或“佛力兰”--巫视才能代人向神说话。赫哲族的歌舞、乐器与萨满跳神祭祀神灵的宗教活动关系密切。祭祀时,萨满戴神帽,穿神衣、神裙、神鞋,系腰铃,用椭圆形或圆形鼓。“鼓舞”大部分人都会跳。*用大鼓,系铁腰铃舞蹈,儿童用小鼓。系兽角腰铃舞蹈。这种宗教祭祀舞蹈,也是与赫哲族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迷人的“伊玛堪”
在长期的渔猎生产中,勤劳勇敢、善于歌唱的赫哲人,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创造了各种民间说唱文学样式,丰富了祖国多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其中,最受群众欢迎的是“伊玛堪”。
“伊玛堪”主要讲唱古代部落战争、宗族兴衰、维护民族尊严和疆域完整的英雄故事;赞颂美丽富饶的家乡,表现人民向往自由幸福生活;反抗封建婚姻,歌颂纯真爱情;讲述神怪,描述萨满求神及风俗民情等。它韵散结合,以说为主,唱为辅。说白要求真、趣、险、细。说唱艺人装男扮女,学文效武,一人独演一台戏,说唱起来非常迷人。“伊玛堪”在网滩、山坡、沟地、庭院等地都可说唱,所以,上山打猎,下江捕鱼,逢年过节,操办喜事,赫哲人都要说唱“伊玛堪”。“伊玛堪”有长篇、中篇和短篇。长篇情节复杂,跌宕起伏,结构恢弘、严密。保存下来的有《满斗莫日根》、《满格木莫日根》和《希尔达鲁莫日根》等共50多部。“伊玛堪”歌手享有崇高声誉,被尊称为“伊玛卡其玛发”,意为聪明智慧才华超群的人。
赫哲人很重视“伊玛堪”,把它视为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百科宝库,它除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外,还有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除“伊玛堪”外,深受群众喜爱的赫哲族民间说唱文学还有“加令调”和“说胡力”。“加令调”是赫哲族民间流行歌曲小调的总称,它轻柔抒情,欢快明朗,常以渔歌、船歌、猎歌、情歌、社会生活歌、新民歌的形式,歌颂美丽富饶的大自然,抒发对家乡山川田园的热爱。“说胡力”是渔猎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动物故事、鬼怪故事、童话、笑话、寓言、新故事的总称。内容多为传说,包括历史传说、民族来源传说、英雄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动植物传说、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传说等。作为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们也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同样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赫哲族丰富的民间故事、传说中的某些内容,已被其它艺术形式采用。如取材于民间文学的舞蹈《天鹅舞》,以少女投河自尽的刚烈行动反抗封建婚姻,化为一只美丽的天鹅的动人故事,赞美少女的坚强不屈,丰富了民族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
成就卓著的乌·白辛
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文。长期以来,只有民间文学。作家文学是后发展起来的。乌·白辛是成就卓著的第一位赫哲族戏剧家。他先后改编创作了20多部歌剧、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影响较大的有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冰山上的来客》、《赫哲人的婚礼》,歌剧《好班长》、《焦裕禄》,话剧《黄继光》、《雷锋》等。
《赫哲人的婚礼》是赫哲族新文学的代表,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由赫哲族戏剧家写的第一个反映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的生活和历史的剧本。乌·白辛成功地将“伊玛堪”演唱的形式贯穿全剧,运用于话剧创作。情节进展由“伊玛堪“歌手古驼力的演唱引出,通过回叙、对比等手法,对情节作穿插安排。以“伊玛堪”苍劲、凄凉、悲壮、欢乐的各种乐调的变化,表现赫哲人喜怒哀乐的各种感情,浓缩地反映了赫哲族近300年来的苦难历史和他们的英勇斗争,揭示了只有在*党领导下,赫哲人才能挣断枷锁,奔向光明。
《赫哲人的婚礼》丰富了我国当代戏剧的题材内容,打破话剧创作常规,使民族形式与传统手法相结合,对话剧民族化作了有益的探索。乌·白辛的戏剧创作,对我国多民族的当代文学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有益于赫哲族与其他民族文学的交流借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22:36
二三百年前,布匹、绸缎开始进入赫哲族上层人士的家中。由于民族上层首领人物向中原历代王朝进贡,皇室也以布匹、绸缎等作为回赏。清末,布匹开始输入三姓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以后,赫哲人便皮、布兼用。后,普遍穿布制衣装,只有男人出猎才穿皮衣。由于制作衣装原材料的改善,为赫哲人原有的刺绣、图案艺术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非常发达,他们常常在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绣制各种云纹、花草、蝴蝶及几何形图案等。妇女们在衣襟、披肩、腰搭、帽子、裤腿等处用彩线刺绣的花纹、图案更为精美。尤其是日用品上的彩绣如“雄鸡(口卸)花”、“花篮与莲藕”等图案,构图新颖别致,格外精彩。此外,赫哲族的各种花纹图案、补纤图案、几何花纹图案、拼接图案和套层拼接图案等,都以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赫哲人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的群体意识。
赫哲人的餐具:木构、木碗、鹿骨筷等,别具一格。他们制作的雕花桦木盒、雕花桦皮箱和各种桦皮工艺品,做工精细、雕刻美观大方。桦皮制品上有各种二方连续纹样、云纹、山水、花朵、鸟兽等,形象生动,造型美观的雕刻图案。雕刻在“激达”--扎*上的花纹,也以协调匀称、细致精美著称。
赫哲族的图案艺术,吸收了汉族图案艺术的精华,并能不断创新,既富有本民族的生活气息,又能反映民族生产、生活特点,极富民族特色,为中华民族刺绣、图案的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光彩。
雪原之“舟”
“拖日气”--狗拉雪橇(汉族称它为雪车、爬犁或冰床),是赫哲人冬季经常使用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
赫哲人家家养狗,主要用来拉雪橇。“拖日气”速度很快,在雪地上奔驰如飞,日行可达200余里,载重三四百斤。拉“拖日气”的狗,冬季用鱼肉喂养,异常健壮。头狗经过特殊训练,能服从驾驭人发出的行、止、转弯等命令。每个“拖日气”根据载重量大小,可套三四只至几十只狗。“拖日气”形状象船,在里面铺上柳条,可坐人或载物,史书称它为“陆行乘舟”。因赫哲人善于使用狗,在历史上又被称为“使犬部”。
很早以来,赫哲人就能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黑龙江一带因地制宜地使用“拖日气”。元、明两代,从乌苏里江到黑龙江下游出海口,远至库页岛之间设置许多“狗站”--狗车驿站,促使地处极寒、积雪时间长达半年的这一边远地带和内地沟通。主要以赫哲、费雅喀族的先世为站户的“狗站”。在戍守边疆,方便官兵往来,传递*、军事、经济使命、运送物资、确保卫、所供给,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起过在当时条件下用其他方式不能取代的不容低估的作用。
除使用“拖日气”外,赫哲人还普遍使用滑雪板、雪橇、“乌没日沉”--桦皮船、“古录板”--快马子、“特莫特肯”--小板船、“吉拉船”、“风船”、“飞船”--轮船等作交通运输工具。近百年来,赫哲人已用马代替了狗。现在,汽车、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汽船等在交通运输和生产中已经普遍使用,有的渔民还买了摩托车。但妇女儿童外出,仍喜欢使用“拖日气”。冬季出猎追捕野兽,赫哲人也离不开“拖日气”。
礼仪节庆
赫哲人注重礼仪,有敬老尊长的良好社会风尚。晚辈出远门回来,与长辈相见时,要向长辈行跪拜礼,依次向父母、兄嫂问安,以示敬重。长辈吻小辈的额头,以示亲热爱护。
赫哲人讲究过节,“旧历年”(春节)被视为最大的节日。“什克斯”(除夕)晚上。供奉“别布玛发”--祖宗三代、“五码子”--诸神画像以及灶神和火神。他们的故事中,有关过“旧历年”的传说是不少的。正月过“元宵节”、“二月二”吃猪头肉、三月“清明”扫墓、五月过“端午”、八月过“中秋节”、“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但这些节日的庆祝活动,都不如过“旧历年”隆重。
婚丧习俗
赫哲族的婚姻,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氏族外婚制,过去也有少数人是一夫多妻。按传统习惯,赫哲人往往是通过摔跤比赛、滑雪射箭、设伏弩、捕鱼、狩猎等活动挑选其中的佼佼者为女婿。
清末,婚姻形式为聘娶。这是由于受满、汉民族的影响,但双方父母为子女选择配偶的标准,并不以门当户对为主要条件,而是看重劳动好。要求男方是捕鱼、打猎能手。或吃烤肉时,小伙子能一刀削成一个“说能”(烤肉杈)。也有比武选婿的。男的要求女方聪明贤慧,手艺好,是劳动能手,长相不是选媳的主要标准。
订婚后,新郎穿袍,在袍上披红挂绿。新娘穿红袄、红裤,辫子由单辫改梳双辫,挽抓髻盘在脑后,头上戴花,然后用红布盖头。
赫哲人的婚礼热烈庄重,大多在黎明举行。迎亲时,新娘由兄嫂或姐夫抱上搭着彩棚的雪橇或彩车。出门时,新娘要哭泣,表示对娘家的惜别。送亲队伍带着陪嫁物品--“用桦皮为筐(竹吕)木构”①[〔清〕曹廷杰:《西伯利东偏纪要》,第33页。],陪伴新娘到婆家。摆酒畅饮,拜天地、入洞房后,由亲友中的老人手持用三道红布捆扎在一起的三根芦苇,向新娘训话,要求新妇孝顺父母,尊敬丈夫,待人和气,好好劳动,勤俭过日子。拜祖宗三代、拜灶神后,新娘在炕上面壁“坐福”,直至送亲的人们吃完酒席离去,才下炕和新郎共吃猪头、猪尾。新郎吃猪头,表示家里由男人领着;新娘吃猪尾,表示妻子跟随丈夫和睦过日子。新婚之夜。新郎新娘一起吃面条,表示夫妻情意绵绵,福禄长寿。
赫哲人的丧葬,依死者的不同情况办理。狩猎时,死在山林中的,用桦皮或树枝包裹尸体,架于树上,实行风葬,或称树葬,两三年后,再入土埋葬;小孩死后,用桦树皮将尸体裹好,捆扎结实,挂在树杈上;死在家里的,三天后土葬。中老年死后,早年,是在挖好的长方形土坑中,用原木在四周砌成槽子,将尸体仰卧、屈肘屈膝仰卧放置墓中,以死者生前用过的一切器具陪葬,然后,在原木槽上方搭棚、堆土成墓。贵族富户的老年人死后,有用“莫林”(马)、“一罕”(牛)、“伙尼”(羊)、“五尔见”(猪)、“聂合”(鹅)、“替库”(鸡)等动物殉葬的;死于非命者,隔日埋葬;死于痘疹、痨病等传染病者,当天火葬。
神灵世界
赫哲族信仰萨满教,崇拜众多的神抵,相信“万物有灵”。其中最受尊敬的是人面形天神,其次是一大领二小人面形的三个偶像“乌什卡”--三星神,此外,还信奉火、风、雨、雷、电、山、水、避邪、痨病等神。他们还认为有多少种动物、爬虫就有多少种神。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由于对生老病死、做梦、妇女不育等现象得不到科学解释,赫哲人根据自己的想象,认为人有好几个灵魂,如生命的灵魂、思想的灵魂、转生的灵魂,其中,思想的灵魂永存不灭。因此,崇拜祖先,祭祀“大老人”--代表一切祖宗的神。
赫哲先民认为,日月山川都有神灵主宰,因而崇拜自然。他们认为火神爷爷“佛架玛玛”主管火;“卧杜玛玛”(风神)主宰风,风神住在东方的地洞里;龙神主宰雨,龙神住在天上,他的每个鳞片都能盛几十担水,张开鳞片,水就从天上洒下,形成雨。雷公主宰雷,雷公用锤子敲打砧子,发出隆隆的响声,人们就听见了雷声。雷公把砧子抛出去击打妖魔鬼怪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大响声,形成霹雳。闪娘主宰闪电,闪娘和雷公经常在一起。雷公打霹雳,要借助闪娘的照妖镜,先者准了妖魔鬼怪,然后抛出砧子用霹雳击毙妖精。所以,人们都是先看见闪电,然后才听见雷声。
过去,原始的多神观念从各个方面禁锢着赫哲人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赫哲族社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企图解释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在类似轮回说的灵魂不灭宗教意识主宰下,通过想象创造的与神灵观念相适应的神奇的宗教文化,仍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大自然丰富而独特的认识。
按照赫哲人的观念,人与鬼神不能直接相通,只有人神之间的使者萨满或“佛力兰”--巫视才能代人向神说话。赫哲族的歌舞、乐器与萨满跳神祭祀神灵的宗教活动关系密切。祭祀时,萨满戴神帽,穿神衣、神裙、神鞋,系腰铃,用椭圆形或圆形鼓。“鼓舞”大部分人都会跳。*用大鼓,系铁腰铃舞蹈,儿童用小鼓。系兽角腰铃舞蹈。这种宗教祭祀舞蹈,也是与赫哲族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迷人的“伊玛堪”
在长期的渔猎生产中,勤劳勇敢、善于歌唱的赫哲人,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创造了各种民间说唱文学样式,丰富了祖国多民族的文化艺术宝库,其中,最受群众欢迎的是“伊玛堪”。
“伊玛堪”主要讲唱古代部落战争、宗族兴衰、维护民族尊严和疆域完整的英雄故事;赞颂美丽富饶的家乡,表现人民向往自由幸福生活;反抗封建婚姻,歌颂纯真爱情;讲述神怪,描述萨满求神及风俗民情等。它韵散结合,以说为主,唱为辅。说白要求真、趣、险、细。说唱艺人装男扮女,学文效武,一人独演一台戏,说唱起来非常迷人。“伊玛堪”在网滩、山坡、沟地、庭院等地都可说唱,所以,上山打猎,下江捕鱼,逢年过节,操办喜事,赫哲人都要说唱“伊玛堪”。“伊玛堪”有长篇、中篇和短篇。长篇情节复杂,跌宕起伏,结构恢弘、严密。保存下来的有《满斗莫日根》、《满格木莫日根》和《希尔达鲁莫日根》等共50多部。“伊玛堪”歌手享有崇高声誉,被尊称为“伊玛卡其玛发”,意为聪明智慧才华超群的人。
赫哲人很重视“伊玛堪”,把它视为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百科宝库,它除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外,还有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除“伊玛堪”外,深受群众喜爱的赫哲族民间说唱文学还有“加令调”和“说胡力”。“加令调”是赫哲族民间流行歌曲小调的总称,它轻柔抒情,欢快明朗,常以渔歌、船歌、猎歌、情歌、社会生活歌、新民歌的形式,歌颂美丽富饶的大自然,抒发对家乡山川田园的热爱。“说胡力”是渔猎故事、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动物故事、鬼怪故事、童话、笑话、寓言、新故事的总称。内容多为传说,包括历史传说、民族来源传说、英雄传说、地方风物传说、动植物传说、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传说等。作为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们也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同样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赫哲族丰富的民间故事、传说中的某些内容,已被其它艺术形式采用。如取材于民间文学的舞蹈《天鹅舞》,以少女投河自尽的刚烈行动反抗封建婚姻,化为一只美丽的天鹅的动人故事,赞美少女的坚强不屈,丰富了民族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
成就卓著的乌·白辛
赫哲族有语言,无文字。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文。长期以来,只有民间文学。作家文学是后发展起来的。乌·白辛是成就卓著的第一位赫哲族戏剧家。他先后改编创作了20多部歌剧、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影响较大的有话剧和电影文学剧本《冰山上的来客》、《赫哲人的婚礼》,歌剧《好班长》、《焦裕禄》,话剧《黄继光》、《雷锋》等。
《赫哲人的婚礼》是赫哲族新文学的代表,也是当代文学史上由赫哲族戏剧家写的第一个反映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的生活和历史的剧本。乌·白辛成功地将“伊玛堪”演唱的形式贯穿全剧,运用于话剧创作。情节进展由“伊玛堪“歌手古驼力的演唱引出,通过回叙、对比等手法,对情节作穿插安排。以“伊玛堪”苍劲、凄凉、悲壮、欢乐的各种乐调的变化,表现赫哲人喜怒哀乐的各种感情,浓缩地反映了赫哲族近300年来的苦难历史和他们的英勇斗争,揭示了只有在*党领导下,赫哲人才能挣断枷锁,奔向光明。
《赫哲人的婚礼》丰富了我国当代戏剧的题材内容,打破话剧创作常规,使民族形式与传统手法相结合,对话剧民族化作了有益的探索。乌·白辛的戏剧创作,对我国多民族的当代文学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有益于赫哲族与其他民族文学的交流借鉴。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0:10
赫哲族人民风俗
赫哲人在饮第一口酒前,要用筷头蘸少许酒甩向空中和洒向大地,以示敬祖先和诸神。但不喜欢喝茶,有时也把小米炒焦后沏水喝,或把野玫瑰花和嫩叶以及小柞树的花苞采来晒干沏水当茶喝,但大多数一年四季均喜欢喝生凉水。
赫哲族妇女生小孩时要吃小米粥和大米粥、鲫鱼汤、嗄牙鱼汤、兔子肉汤以及“莫温古饭”、面片、面汤、鸡蛋等食品。产后三天内不能吃青菜,以免产妇和婴儿泻肚。在坐月子期间均吃滚烫的热饭,以免受凉,影响身体健康和奶汁。
赫哲族人死后,必须用面粉制成油炸薄面块和各种形状的薄面点心,供在桌上,参加悼念活动的人们也食用。一般*去世,实行土葬;婴儿夭折悬于树间。
赫哲族人民婚俗
在男女青年订婚的过程中,要摆酒宴宴请双方的长辈和媒人;迎亲时,男方的老人要向女方的老人敬三杯酒。婚宴时,新娘要面朝墙“坐福”,直到送亲的人散席离去后,才可下地并与新郎一起共吃猪头猪尾,新郎吃猪头,新娘吃猪尾,意为夫领妇随,团结和睦,最后新娘新郎共吃面条,以表示情意绵绵,白头到老。 赫哲族人民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制,一般为一夫一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富有者间或有一夫多妻。
赫哲族人民食俗
赫哲族人喜欢吃“拉拉饭”和“莫温古饭”。“拉拉饭”是用小米或玉米小渣子做成很稠的软饭,拌上鱼松或各种动物油即可食用。“莫温古饭”是鱼或兽肉同小米一起煮熟加盐而成的稀饭。现在与汉族相同,绝大部分人家均吃馒头、饼、米饭和各种蔬菜。
赫哲族有一些独特的鱼、肉类风味食品,可以分成: 生食和熟食。生食有生鱼干、生肉干和新鲜生鱼。新鲜鱼的吃法较多,主要是拌菜生鱼。还有一种冬季食用的冻鱼片,如果尊贵的客人来了,有一盘冻鱼片是上等的下酒佳肴,其味鲜美凉爽,现在仍然备受人们的欢迎。 熟食如加工好的鲟、鳇、鲑鱼子,其营养价值较高。也将鱼片和瘦肉蒸、烤、煎、炖、煮、炒等技法加工后食用。其中鱼松每餐必不可少。典型食品有:拌菜生鱼,赫哲人叫“刹生鱼”;半生不熟的特色烤鱼,赫哲人叫它:塔拉哈(哈读四声重音)鱼松,赫哲人叫“它斯恨”。
赫哲族节日庆典
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是一年中饮食最丰盛的日子,家家要摆鱼宴,用当地产的各种鱼类制作各式菜肴,以鲜红、透明的大马哈鱼子制作的菜肴最为鲜美。节日里还必须吃饺子和菜拌生鱼,饮酒,每餐均不能吃剩菜剩饭,把剩饭存起来,待到过完春节后再吃。
“乌日贡”是赫哲语欢乐的意思,每年的七八月间赫哲族都要举行“乌日贡大会”来欢庆和娱乐。大会上的内容:一是表演赫哲渔歌、伊玛堪说唱、跳天鹅舞等。特别是伊玛堪的演唱形式有说有唱,但无乐器伴奏,内容也十分丰富,有古代历史、英雄故事、风俗民情、渔猎生产、爱情生活等。二是体育比赛,有叉草球、游泳、赛船、射箭、撒网、滑雪、顶杠、挡木轮等。
“佛额什克斯”是赫哲语旧历年或大年除夕的意思。腊月除夕日,赫哲族各家各户纷纷磨面、钓鱼、贴窗花、糊纸灯笼。人们换睚帽耳、衣领、袖口、裤腿、鞋面上绣着美丽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服装。晚上,各家在灰堆旁焚化装有金箔锞子和打上铜钱痕的黄裱纸的冥物搭子,俗称烧包袱,然后祭洒饭汤,以示给冥间死者送钱、送饭。各家在正月初一日五更时,包“五更饺子”,供祭“别布玛发”(三世祖先)与“五码子”(诸神画像)以祈神佑。初一日早晨,晚辈在叩祝长辈安康后,成群结队逐户拜年。在过节时,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成饼子,作为节令食品。人们往往用刹生鱼、鱼刨花或烤熟的鱼肉条来款待贵客。节日里,还要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赫哲族宗教信仰
赫哲族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其萨满有河神、独角龙、江神3派,各派约有6个品级。他们认为有多少种动物、爬虫就有多少种神,其中最受尊敬的是人面形天神。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赫哲族先民认为,日月山川都有神灵主宰,因而崇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2:02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着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初一,姑娘、妇女和孩子们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去亲朋家拜年,用“鱼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风味生鱼、用味香酥脆的“炒鱼毛”和大马哈鱼籽。民间诗人向人们献诗、讲故事。妇女们玩“摸瞎糊”、“掷骨头”。青少年则进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赛。
赫哲族人民风俗
赫哲人在饮第一口酒前,要用筷头蘸少许酒甩向空中和洒向大地,以示敬祖先和诸神。但不喜欢喝茶,有时也把小米炒焦后沏水喝,或把野玫瑰花和嫩叶以及小柞树的花苞采来晒干沏水当茶喝,但大多数一年四季均喜欢喝生凉水。
赫哲族妇女生小孩时要吃小米粥和大米粥、鲫鱼汤、嗄牙鱼汤、兔子肉汤以及“莫温古饭”、面片、面汤、鸡蛋等食品。产后三天内不能吃青菜,以免产妇和婴儿泻肚。在坐月子期间均吃滚烫的热饭,以免受凉,影响身体健康和奶汁。
赫哲族人死后,必须用面粉制成油炸薄面块和各种形状的薄面点心,供在桌上,参加悼念活动的人们也食用。一般*去世,实行土葬;婴儿夭折悬于树间。
+赫哲族人民婚俗
在男女青年订婚的过程中,要摆酒宴宴请双方的长辈和媒人;迎亲时,男方的老人要向女方的老人敬三杯酒。婚宴时,新娘要面朝墙“坐福”,直到送亲的人散席离去后,才可下地并与新郎一起共吃猪头猪尾,新郎吃猪头,新娘吃猪尾,意为夫领妇随,团结和睦,最后新娘新郎共吃面条,以表示情意绵绵,白头到老。 赫哲族人民的婚姻实行氏族外婚制,一般为一夫一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富有者间或有一夫多妻。
赫哲族人民食俗
赫哲族人喜欢吃“拉拉饭”和“莫温古饭”。“拉拉饭”是用小米或玉米小渣子做成很稠的软饭,拌上鱼松或各种动物油即可食用。“莫温古饭”是鱼或兽肉同小米一起煮熟加盐而成的稀饭。现在与汉族相同,绝大部分人家均吃馒头、饼、米饭和各种蔬菜。
赫哲族有一些独特的鱼、肉类风味食品,可以分成: 生食和熟食。生食有生鱼干、生肉干和新鲜生鱼。新鲜鱼的吃法较多,主要是拌菜生鱼。还有一种冬季食用的冻鱼片,如果尊贵的客人来了,有一盘冻鱼片是上等的下酒佳肴,其味鲜美凉爽,现在仍然备受人们的欢迎。 熟食如加工好的鲟、鳇、鲑鱼子,其营养价值较高。也将鱼片和瘦肉蒸、烤、煎、炖、煮、炒等技法加工后食用。其中鱼松每餐必不可少。典型食品有:拌菜生鱼,赫哲人叫“刹生鱼”;半生不熟的特色烤鱼,赫哲人叫它:塔拉哈(哈读四声重音)鱼松,赫哲人叫“它斯恨”。
赫哲族节日庆典
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是一年中饮食最丰盛的日子,家家要摆鱼宴,用当地产的各种鱼类制作各式菜肴,以鲜红、透明的大马哈鱼子制作的菜肴最为鲜美。节日里还必须吃饺子和菜拌生鱼,饮酒,每餐均不能吃剩菜剩饭,把剩饭存起来,待到过完春节后再吃。
“乌日贡”是赫哲语欢乐的意思,每年的七八月间赫哲族都要举行“乌日贡大会”来欢庆和娱乐。大会上的内容:一是表演赫哲渔歌、伊玛堪说唱、跳天鹅舞等。特别是伊玛堪的演唱形式有说有唱,但无乐器伴奏,内容也十分丰富,有古代历史、英雄故事、风俗民情、渔猎生产、爱情生活等。二是体育比赛,有叉草球、游泳、赛船、射箭、撒网、滑雪、顶杠、挡木轮等。
“佛额什克斯”是赫哲语旧历年或大年除夕的意思。腊月除夕日,赫哲族各家各户纷纷磨面、钓鱼、贴窗花、糊纸灯笼。人们换睚帽耳、衣领、袖口、裤腿、鞋面上绣着美丽花纹、几何图案和花鸟等花边的兽皮服装。晚上,各家在灰堆旁焚化装有金箔锞子和打上铜钱痕的黄裱纸的冥物搭子,俗称烧包袱,然后祭洒饭汤,以示给冥间死者送钱、送饭。各家在正月初一日五更时,包“五更饺子”,供祭“别布玛发”(三世祖先)与“五码子”(诸神画像)以祈神佑。初一日早晨,晚辈在叩祝长辈安康后,成群结队逐户拜年。在过节时,一般人家要做“吐火宴”,或用一种野生果“稠李子”制成饼子,作为节令食品。人们往往用刹生鱼、鱼刨花或烤熟的鱼肉条来款待贵客。节日里,还要举行各种娱乐活动。
赫哲族宗教信仰
赫哲族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其萨满有河神、独角龙、江神3派,各派约有6个品级。他们认为有多少种动物、爬虫就有多少种神,其中最受尊敬的是人面形天神。宗教形式主要表现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赫哲族先民认为,日月山川都有神灵主宰,因而崇拜。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4:10
赫哲人在饮第一口酒前,要用筷头蘸少许酒甩向空中和洒向大地,以示敬祖先和诸神。但不喜欢喝茶,有时也把小米炒焦后沏水喝,或把野玫瑰花和嫩叶以及小柞树的花苞采来晒干沏水当茶喝,但大多数一年四季均喜欢喝生凉水。
赫哲族妇女生小孩时要吃小米粥和大米粥、鲫鱼汤、嗄牙鱼汤、兔子肉汤以及“莫温古饭”、面片、面汤、鸡蛋等食品。产后三天内不能吃青菜,以免产妇和婴儿泻肚。在坐月子期间均吃滚烫的热饭,以免受凉,影响身体健康和奶汁。
赫哲族人死后,必须用面粉制成油炸薄面块和各种形状的薄面点心,供在桌上,参加悼念活动的人们也食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6:34
过节不洗澡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9:16
你是谁啊?是赫哲族的么?我QQ63597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