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标点符号大全的使用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懂视网

16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是什么呢?不知道的小伙伴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1. 句号(。)

(1)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如:妹妹是一名小学生。

(2)语气较弱的祈使句,也可以用句号。如:请您稍等一下。

(3)几个单独的句子组织在一起而合成的一个长句子,表达一个意思的时候,只在句末用句号,中间用逗号。如:深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2. 问号(?)

(1) 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如:你的家在哪儿?

(2) 针对一件事情的连续提问,句子没说完,意思还不完整,问号放在句末。如:这本书是李明的,还是刘红的?

3. 感叹号(!)

(1) 感叹号表示一个强烈感情色彩(高兴、赞扬、惊讶、愤怒、请求等)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和语气。如:我们胜利了!

(2) 陈述句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也可以用感叹号。如:顷刻间数万倾良田成了一片汪洋!

(3) 陈述句末尾带有语气助词,表示某种语气的。如:你别那么急,时间还早着呢!

(4) 祈使句的语气特别强烈的。如:小白兔惊恐地喊起来。如:'救命啊!'

(5) 标语、口号、敬语、称呼语和应答语后。如: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4. 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1) 主语(句子陈述的对象)较长,或者为了突出主语,便在主语后加逗号。如:浦东,欢迎您!

(2) 句子开头的修饰成分、成分同别之间用逗号。如: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3) 宾语(动词后,回答'谁'或'什么')较长时,用逗号隔开。如:他抬头一看,一辆汽车正开过来。

(4) 用逗号表示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停顿。如: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5) 用在并列词组之间的停顿。如:哪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千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6) 用在关联词之后表示停顿。如: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啊。

5. 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如:她是那么谦虚、美丽、善良。

6. 分号(;)所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大,比句号小些,常用来表示复句的分句之间一个较大的停顿。如: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易晒干;火会烧东西,水可以灭火。

分号还可以用于分项说明的事物。如:这次班会的任务是:选举班委会成员;制定班级跳跃;拟定学习计划。

7.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1) 用在'XX说''XX问'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如: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2) 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引起他人的注意。如: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3) 用在心理活动、想法、猜测等的提示语后。如:我想:他生活上有困难,我应该帮助他。

(4) 用在总括号的后面,表示后面要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如:战斗机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

(5) 用在解释说明的话之前。如: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6) 用在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如:张华考上北大;李平进了中专;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8. 引号(''):主要作用是标明文中直接引用的话。

(1) 标明文章引用的部分。如:他和蔼地问:'你在看什么书呀?'

(2) 表示否定、反语、借用或讽刺的词语。如:敌人占领了一座空城,就忙着召开隆重的'庆祝大会'。

(3) 引用成语、俗语、术语、歇后语。如:俗话说,'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而是有着充分的科学依据。

(4) 表示特定称谓。如:'鸟的天堂'是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5) 表示节日、纪念日的数字部分和重大历史事件用数字标记的部分。如:'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小朋友最开心的日子。

(6) 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如:学会'速读',也就是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书,变为一句一行地看书。

9. 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分为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

(1) 句内括号,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

(2) 句外括号:括号里的话注释了整个句子。

(3) 词序语用括号。如:(1)、(一)、(2)(甲)……

10. 破折号(——):为行为中的解释说明语句而设,标示解说内容起始,构成对标号前内容的注解。实际文字,不同情境中,有不同的语境、情态及语法意义。

(1) 表示后面的内容是解释说明的部分。如:不久,我便看见了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

(2) 表示意思递进。如: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

(3) 表示意思的转折。如: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衣服。

(4) 表示声音的停顿或延长。如:'呜——'汽笛一声长鸣,火车开动了。

(5) 表示话题的突然转变。如'今天好冷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李红对刚进门的小王说。

(6) 表示提示或总结全文。如: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这是竞赛的辩证法。

11. 省略号(……):用来略去表述者由于种种意图而想略去的内容,以达到简化表达、便于记叙的目的。

(1) 表示引文的省略。如:只听他在摇头晃脑地背着:'床前明月刚,疑是地上霜……'

(2) 表示列举的省略。如:集市的水果摊上摆着苹果、香蕉、鸭梨……

(3) 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如:他直指着正北方向,说:'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4) 表示话未说完。如:他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儿……学习……将来……'

(5) 表示重复词语的省略。如:窗外下着小雨,滴答、滴答……

12.书名号(《 》):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及戏曲、歌曲、图画等名称的符号。形式有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如:你的这篇《读<小英雄雨来>有感》真的棒极了!

13.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特别注意的字词句。一般用在需要强调的字词句下面,一个字下面一个圆点,加着重点好的字词句一般要中读。如:北京,中华人名共和国首都。

14.间隔号(?)

(1) 表示日期中月、日之间的分界。如:'九?一八'事变

(2) 表示外国人或我国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如: 罗伯特?巴乔

(3) 表示书名和篇名的分界。如:《诗经?王风》

(4) 表示朝代与人名之间的分界。如:唐?李白

15.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号,比破折号短,占一个字格。如:(13—1976)

16.专名号(_):表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一般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如: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热心网友

基本规则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 16 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 3 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4 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常用的标号有 9 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用法说明 1.1 句号 1.1.1 句号的形式为 “ 。 ” 。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 “ . ” ,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1.1.2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例如: a)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 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1.1.3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例如: 请您稍等一下。 1.2 问号 1.2.1 问号的形式为 “ ? ” 。 1.2.2 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例如: a) 你见过金丝猴吗? b) 他叫什么名字? c) 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1.2.3 反问句的末尾,也用句号。例如: a)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b) 你怎么能这么说呢? 1.3 叹号 1.3.1 叹号的形式为 “ ! ” 。 1.3.2 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例如: a)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b) 我多么想看看他老人家呀! 1.3.3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a) 你给我出去! b) 停止射击! 1.3.4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例如: 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1.4 逗号 1.4.1 逗号的形式为 “ , ” 。 1.4.2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1.4.3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1.4.4 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1.4.5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 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1.5 顿号 1.5.1 顿号的形式为 “ 、 ” 。 1.5.2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 a) 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b) 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1.6 分号 1.6.1 分号的形式为 “ ; ” 。 1.6.2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例如: a) 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 在长江上游,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每一曲,每一折,都像一幅绝好的风景画,神奇而秀美;西陵峡水势险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1.6.3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例如: 我国年满 18 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权利的人除外。 1.6.4 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以用分号。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1.7 冒号 1.7.1 冒号的形式为 “ : ” 。 1.7.2 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 1.7.3 用 在 “ 说 、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 ” 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 他十分惊讶地说: “ 啊,原来是你! ” 1.7.4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1.7.5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 10 月 20 日 至 11 月 10 日 时间:上午 8 时至下午 4 时 地点:北京展览馆 主办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1.7.6 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例如: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1.8 引号 1.8.1 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 ““”” 和单引号 “‘'” 。 1.8.2 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例如: a) 爱因斯坦说: “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 b) “ 满招损,谦受益 ” 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c)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说的那样, “ 神形兼备,充满生机 ” 。 1.8.3 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例如: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 “ 有物有序 ” 。 “ 有物 ” 就是要有内容, “ 有序 ” 就是要有条理。 1.8.4 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例如: a)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 “ 之 ” 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b) 这样的 “ 聪明人 ” 还是少一点好。 1.8.5 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 他站起来问: “ 老师, ‘ 有条不紊 ' 的 ‘ 紊 ' 是什么意思? ” 1.9 括号 1.9.1 括号常用的形式是圆括号 “ ( ) ” 。此外还有方括号 “[ ]” 、六角括号 “ 〔 〕 ” 和方头括号 “ 【 】 ” 。 1.9.2 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种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例如: a) 中国猿人(全名为 “ 中国猿人北京种 ” ,或简称 “ 北京人 ” )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b) 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 “ 即兴 ” 。(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 “ 即兴 ” 。) 1.10 破折号 1.10.1 破折号的形式为 “ —— ” 。 1.10.2 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a) 迈进金*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大厅。 b) 为了全国人民——当然也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1.10.3 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例如: “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 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1.10.4 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例如: “ 呜—— ” 火车开动了。 1.10.5 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例如: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1.11 省略号 1.11.1 省略号的形式为 “……” ,六个小圆点,占两个字的位置。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1.11.2 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 1.11.3 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例如: 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 …… 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1.11.4 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例如: “ 我 …… 对不起 …… 大家,我 …… 没有 …… 完成 …… 任务。 ” 1.12 着重号 1.12.1 着重号的形式为 “.” 。 1.12.2 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句,用着重号标明。例如: 事业是 干 出来的,不是 吹 出来的。 1.13 连接号 1.13.1 连接号的形式为 “—” ,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三种形式,即长横 “——” (占两个字的长度)、半字线 “-” (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波浪 “ ~ ” (占一个字的位置)。 1.13.2 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例如: a) 我国秦岭 — 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也称任 - 洛二氏溶液 ( Ringer-Locke solution ), 用于医疗和哺乳动物生理学实验。 1.13.3 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例如: a) 鲁迅 ( 1881 — 1936 ) 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b) “ 北京 —— 广州 ” 直达快车 c) 梨园乡种植的巨峰葡萄今年已经进入了丰产期,亩产 1,000 公斤 ~ 1,500 公斤。 1.13.4 相关的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之间,用连接号,表示产品型号。例如: 在太平洋地区,除了已建成投入使用的 HAW — 4 和 TPC — 3 海底光缆之外,又有 TPC — 4 海底光缆投入运营。 1.13.5 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中间用连接号。例如: 人类的发展可以分为古猿 — 猿人 — 古人 — 新人这四个阶段。 1.14 间隔号 1.14.1 间隔号的形式为 “·” 。 1.14.2 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 列奥纳多 · 达 · 芬奇 爱新觉罗 · 努尔哈赤 1.14.3 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界,用间隔号标示。例如: 《中国大百科全书 · 物理学》 《三国志 · 蜀志 · 诸葛亮传》 1.15 书名号 1.15.1 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 “ 《 》 ” 和单书名号 “ 〈 〉 ” 。 1.15.2 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例如: a)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b) 你读过鲁迅的《孔乙己》吗? c) 他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d) 桌上放着一本《中国语文》。 1.15.3 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例如: 《〈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 1940 年 2 月 7 日 。 1.16 专名号 1.16.1 专名号的形式为 “ ” 。 1.16.2 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用专名号标示。例如: 司马相如 者, 汉蜀郡成都 人也,字 长卿 。 1.16.3 专名号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面。为了跟专名号配合,这类著作里的书名号可以用波浪线 “ ” 。例如: 屈原 放逐,乃赋 离* , 左丘 失明,厥有 国语 。 标点符号的位置 2.1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2 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3 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这四种符号上下居中。 2.4 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竖排文稿与横排文稿使用标点符号的不同 3.1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下偏右。 3.2 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3.3 引号改用双引号 “ 『』 ” 和单引号 “ 「」 ” 。 3.4 着重号标在字的右侧,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左侧。 参考: http://www.zdic.net/appendix/f3.htm

热心网友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yhwb9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分类•一是点号•一是标号点号有七种: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标号有九种:引号、括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间隔号、连接号、着重号、专名号。需重点掌握的标点符号•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叹号、问号•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书名号点号之顿号•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和短语之间的停顿。三个要素一、顿号只用于句子内部,不用于句子之间。二、顿号只连接词和短语,不连接句子。三、顿号只连接并列关系的词和短语,其他关系不使用顿号。点号之顿号使用说明•(一)用在并列的词、并列的短语之间。•这次会议对玉米、小麦、油料和棉花的收购任务,作了重新安排,大家都很满意。•(二)顿号相当于“和”、“或”、“以及”之类连词。所以这些连词前不再用顿号。•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业有了很大发展。•(三)在几个并列书名之间或已用引号的并列词语之间一般不使用顿号。•《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大都是文人采用民间创作而进行再创作的。•如果紧靠在书名号的后面有注释性的括号,那么书名号之间要用顿号。•那时几个熟人都在编文学杂志,在《作家》(孟十还主编)、《译文》(黄源主编)、《文学月刊》(靳以主编)之后,烈文主编的《中流》半月刊也创刊了。•(四)并列的联合词组比较长,停顿大的,就不用顿号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