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4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6:36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大变革时期,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对流通货币的大量的需求,而金属铸造技术也日渐成熟,为大量铸造金属货币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
这一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由于当时周王朝的势力渐弱,列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所以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
春秋战国货币分类
这一时期的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分为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
布币
布币是中国古代货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春秋早期出现,直至战国晚期铸行并流通的铲形货币。“布”是“镈”的同声假借字,在古代通用。布币是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的,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按布币形状划分,可分为空首布、平首布两大类。
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称为空首布;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称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铸有地名或纪重的文字。后来王莽的新朝亦曾造布币。
中国东周时期的青铜铲形货币。春秋晚期出现,战国中期后广泛流通。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从鎛得音称布;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
最早的布币首部中空,保留着作为工具时安柄的銎,称作空首布。后变为平首布,无銎,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铸造和携带。平首布上面常铸有文字,如“安邑”、“晋阳”等地名,“一釿”、“十二朱(铢)”等币值单位。把钱币作成鎛形,说明这一地区曾以此种农具作为交换媒介。后王莽复古,一度重造布币。
布币是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因其形状而得名。
刀币
刀币是商周时期的工具青铜削演变而来的,所以刀币的柄端均有环,柄上有裂沟,形状上有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弧背刀等,主要流通在东方的齐、燕等地,后来又发展到赵、中山等国与布币并存。种类很多,有齐刀、即墨刀、安阳刀、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和明刀等。上面铸有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币制,废贝、刀、布等币。其后,王莽所铸造的钱币中有金错刀。
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 、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货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圜钱
圜钱也称圜金、环钱,是一种中国古代铜币。主要流通于战国时的秦国和魏国。圆形,*有一个圆孔。钱上铸有文字。一说由纺轮演变而来;或由璧环演变而来。是方孔钱的前身。
“圜钱”是中国战国时期铸行的一类圆形铜质货币,又称“圜化”,简称“环钱”,是我国先秦时期铜铸币四大系统之一,也主要是秦国的铸币形式。圜钱有两大类:一是圆形圆孔,比较原始;二是圆形方孔(由圆形圆孔逐渐演变而成)。初期圜钱的穿孔比较狭小,以后逐渐变大。圜钱的正面铸有铭文,反面则无任何文字。
蚁鼻钱
蚁鼻钱是江淮流域楚国流通的货币,是从仿制贝转化而来的。由于楚国的经济、文化比中原各国落后,镈、刀、纺轮的使用也较迟,铜铸币就沿用了仿制贝的形态。蚁鼻钱的形制,为椭圆形,正面突起,背磨平,形状像贝但体积较小。
建国以来,蚁鼻钱多出土于河南、江苏。鬼脸钱则在湖北、湖南、河南、江苏、安徽等地均有发现,1963年湖北孝感野猪湖一次出土鬼脸钱5000枚面文为“咒”字,平均约重4.37克。以出土的地点墓葬和数量上看。蚁鼻钱铸行于战国早期(公元前5世纪),鬼脸钱则铸行于大约公元前4—3世纪的战国中晚期。楚国疆土开始时并不算大,以后疆土逐渐扩大,蚁鼻钱和鬼脸钱的流通范围也随之扩大,逐渐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形成了的货币体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6:37
这一时期货币的最大特点是货币铸造的种类繁多,币制混乱。由于当时周王朝的势力渐弱,列国均各自为政,经济也自成体系,所以各国自行铸造货币,相互流通,形成了多币制和多币型长期共存并用的特殊局面。
这一时期的货币从形状和分布上分为布币、刀币、圜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6:37
铜铸货币,主要有布币、刀币,都是从生活道具演化而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6-21 16:38
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的钱币由为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鬼脸钱)四种组成。是战国时期的四大货币体系。
布币,铲形,由农耕经济的农具“钱”、“镈”演变发展而来,这也是把货币称之为“钱”的缘故。“布”为“镈”的假借字。 布币的流通范围,主要在黄河中游农耕经济地区如韩国赵国魏国燕国等。
刀币,刀削形,起源于渔猎经济工具。主要流通在黄河流域的东部诸侯国如齐国燕国赵国。各国的刀币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其中以齐国的刀币最为古朴精美。
圜钱,圆形圆孔,又叫环钱。起源于手工业经济工具的纺轮或璧环,主要流通于秦国魏国,战国中期以后,秦国首先采用方孔圆钱,后来齐国燕国也纷纷仿效铸造。
蚁鼻钱,又称鬼脸钱,是南方楚国的铸文铜币,形状呈不规则椭圆形,上面铸有阴刻铭文,有一种钱文好象蚂蚁爬在人的鼻梁上一样,故名蚁鼻钱;另一种好象丑陋的鬼面一样,故名鬼脸钱。以枚为单位计值,使用时较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