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宠物日常 宠物养护 宠物健康 宠物故事

辛德勒的名单一点疑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23:46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1 23:31

叫艾伦.希尔丝 女蒲名 被辛德勒买走了
他老婆和他没离婚 看下面就知道了

奥斯卡·辛德勒,一个真实的人物,在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赢得了7座奥斯卡金像之后,辛德勒成了一种象征。在20世纪那场最残酷的战争的阴郁背景中,辛德勒的形象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这是一个谜样的人物,在岁月的遗忘和公众的误读之后,一系列与辛德勒有关的新发现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辛德勒。

妻子和情人

辛德勒的妻子还活着,92岁高龄的爱米丽·辛德勒孤零零地生活在遥远的阿根廷,与她作伴的只有16只猫。

今年11月18日,阿根廷议会参议院举行仪式,向辛德勒的遗孀颁发了金质奖章,并宣布她为阿根廷荣誉公民,以表彰辛德勒夫妇当年从法西斯手中拯救犹太人生命的英勇行为。

辛德勒夫人坐着轮椅亲自接受奖章和证书。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另一人物的原型迪特尔以及阿根廷犹太社团成员和各界代表也参加了在议会大厦举行的隆重仪式。

经梅内姆总统批准,阿根廷*自1998年2月起每月为辛德勒夫人提供1000美元的生活补贴。

50年代辛德勒离开阿根廷返回德国,把妻子一个人抛在南美洲,此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

爱米丽现在靠德国和阿根廷*提供的养老金度晚年。

大导演斯皮尔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单》赚了好几亿美元,该片上映后,斯皮尔柏格只给爱米丽寄去一张5万美元的支票,爱米丽并不感到满意。爱米丽希望有生之年将历史*公之于世,并得到一点公正的报酬。

今年10月17日,是辛德勒逝世25周年纪念日,德国《斯图加特日报》在这天公布了新发现的“辛德勒的名单”原件,这份文件是在辛德勒生前留在一位朋友家的箱子里发现的。

在获悉辛德勒的文件被发现后,爱米丽说:“我是辛德勒的遗孀,他的合法继承人,我们并没有离过婚,因此我有权拥有这些文件。”

爱米丽在接受德国一家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时说:“奥斯卡是英雄,那我呢?我也救了许多犹太人,而且比他救得多!那些文件上也有我的签名,所以它不应该叫‘辛德勒的名单’,应该叫‘辛德勒夫妇的名单’!”

启发斯皮尔伯格拍摄《辛德勒的名单》的是德国作家肯尼利根据犹太人的描述创作的传记《辛德勒的箱子》。按照肯尼利的说法,战争结束后,辛德勒开始追求女色,酗酒,他的工厂也逐渐衰败,直至倒闭。

辛德勒1974年10月死在德国希尔德斯海姆的一家医院里。临终前的几年他住在一位医生朋友的家里。他跟这位医生夫妇是在以色列结识的。新发现的文件显示,60年代末,以色列犹太人发起了一场要求德国人对纳粹暴行进行赔偿的运动,西德*多次向以色列派出专家小组了解情况。正是在这个时候,辛德勒于1970年在以色列迷人的海滩遇到了他生命中“最后的爱人”——这位医生的妻子。穷困潦倒的辛德勒住在医生家里,他们为辛德勒提供了一个小房间,男主人悉心照顾患有心脏病的辛德勒,辛德勒与女主人保持着情人关系。

箱子和名单

辛德勒唯一的遗物就是一只破旧的黑箱子,这只箱子一直留在这位医生家里,却从来没被打开过。在这家的男主人去世之后,女主人也于去年4月谢世了。她的儿子在清理母亲的遗物时发现了这只尘封的皮箱子。箱子已经发黑,但上面的白字依然清晰可辨:奥斯卡·辛德勒。

这位儿子恍然大悟:这位和母亲保持着暧昧关系的穷老头就是奥斯卡·辛德勒!

皮箱里塞满了辛德勒写于40至60年代发自慕尼黑、布宜诺斯艾利斯、法兰克福、纽约、耶路撒冷、特拉维夫等地的几百封信件,成堆的剪报、照片、保险单据、抵押证明,辛德勒工厂的位置草图等等,其中最珍贵的就是那份“辛德勒的名单”。

辛德勒曾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位纳粹党成员,正是因为有这种特殊身份,当他看到纳粹大规模*犹太人时,他以雇工的名义开出了一份1200人的名单交给纳粹党卫军,把这些犹太人从集中营解救到他在波兰南部的一个工厂,从而使他们幸免于难。辛德勒生前共开出了两份名单。其中第二份名单写于“二战”结束前一个月,这份名单目前被保存在以色列亚德瓦谢姆犹太**纪念馆里。影片《辛德勒的名单》正是基于这份名单拍摄的。但据大*纪念馆负责人说,没有人见过第一份名单的原件。

然而,最新发现的这份名单究竟是不是原件,目前仍有争议,以色列研究大*问题的权威专家正在等待对它进行鉴定。

11月12日,德国斯图加特警方搜查了《斯图加特日报》编辑部,企图得到最近发现的装有包括“辛德勒的名单”在内的一些辛德勒文件的箱子,但是一无所获,因为这个箱子已经在被送往以色列的途中。

《斯图加特日报》报道说,根据居住在阿根廷的辛德勒遗孀爱米丽的要求,斯图加特的一家*决定暂时扣留这个箱子,以“保护申请人的可能具有的所有权”。

《斯图加特日报》的主编说,没有人反对爱米丽对这个箱子提出的占有要求,但是,目前的拥有者即发现者明确表明,希望把它交给以色列的犹太**纪念馆,如果德国*裁定它归辛德勒遗孀所有,那么,就应将它送回德国。而德国国家档案馆已将箱子中所有文件都复制下来了。

10月24日,正在耶路撒冷访问的英国外交大臣罗宾·库克代表以色列向英国前特工兼外交官弗兰克·福利授予“外国正义人士”荣誉称号,以纪念他在本世纪30年代冒着生命危险帮助千百万犹太人逃出德国纳粹分子的魔爪,重新获得自由。

弗兰克·福利被人们称为英国的“辛德勒”,而拉乌尔·瓦伦贝格被称为瑞典的“辛德勒”。

瓦伦贝格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夫人的舅父。瓦伦贝格在40年代以外交官的身份至少挽救了10万犹太人。

“辛德勒的名单”不只是一件遗物,它更是一种象征,是人类精神遗产的一部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1 23:32

1.那个纳粹军官的女仆叫艾伦.希尔丝,最后被辛德勒救出来了
2.最后是辛氏犹太人去给辛德勒扫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1-01 23:32

帮你从豆瓣转载了一篇影评,看看会不会对你有帮助
ps: 建议看完一部电影去豆瓣看看影评,有助于进一层理解:)

----------------

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郑小刷)

对这部磅礴伟大的电影,实在不敢妄加评论。可是,又觉得对于这样一直想看却一直不敢看的电影,如果不写点什么,也实在难以告慰自己粗鄙又真挚的感情。 哎,好生纠结。一如辛德勒先生的每一次抉择。又很庆幸自己是在这个时候才看的这部电影,小一些时,微薄的耐性一定无法让我对着黑白片花上3个多小时,一定会干出中途睡着、吃零食等挫事...... (31回应)

2009-08-09 39/40有用
对这部磅礴伟大的电影,实在不敢妄加评论。可是,又觉得对于这样一直想看却一直不敢看的电影,如果不写点什么,也实在难以告慰自己粗鄙又真挚的感情。

哎,好生纠结。一如辛德勒先生的每一次抉择。又很庆幸自己是在这个时候才看的这部电影,小一些时,微薄的耐性一定无法让我对着黑白片花上3个多小时,一定会干出中途睡着、吃零食等挫事来分散注意力吧?

一直以来对犹太民族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好感。他们的聪明勤奋以及在世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为世人瞩目,甚至连他们的面容我都喜欢,尤其是女生,多半有着挺直的鼻梁,以及深邃的大眼睛,眼里总是闪烁温柔而智慧的光芒。

这样的一个民族,却一直经历着磨难。一直到现在,以色列不曾得到过真正的和平,战火蔓延,二战期间,更是经历了令人发指的疯狂*,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权,将这个充满智慧、善于创造财富的民族列为劣等民族,赶尽杀绝成为最通用的*。一个个集中营林立,*声不断,每一声*响,都是一个无辜的犹太人的倒下,有强壮的男人,有清秀的女人,也有稚嫩的孩童。

即使对这段历史有不算太详实的记忆,看《辛德勒的名单》时,还是一阵阵的揪心。力求还原于真实的一帧帧影像,让我只觉影片持续时间过长,实际上对于那漫长屈辱的*史而言,
三个多小时不过是沧海一粟的渺小吧?

即便如此,还是深深折服。辛德勒先生的拯救行为,犹太人的顽强、乐观、聪明等美好秉性,纳粹军官的残忍,历历在目,犹如乘坐时光机,回到那段令人不忍目睹的黑暗年代。

最喜欢斯皮尔伯格的地方正在于他并不刻意强调主人公的高大全的绝对美好,而是本着纪录片的真实,因此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真实的人,辛德勒先生的投机心理,做为一名商人的奸诈,最开始的对于犹太人的麻木,在影片开始便能轻易知晓,但这些并不影响他的伟大。不像国内许多人物传记电影总喜欢在讴歌赞美的同时,把伟人的瑕疵一并抹去,不百分百完美誓不罢休,殊不知一个总是考一百分的好学生必定是一个无趣的学生,一个从来不曾萌生过任何小*念头的人也必定是一个乏味的人。

犹太女人的智慧与果敢实在让我深深震撼。在纳粹军官要进行体检,只留下健康的犹太人以作为工人时,那些瘦弱苍白的女人纷纷刺破自己的手指,硬是挤出鲜红的血液,姑且充当胭脂,而后抹在每个人的脸上,以便让每一位女人看起来脸色红润一些,制造身体健康的假象。对生的渴望那般强烈,实在让我唏嘘不已。活着的人,为什么要鄙薄自己的生命?不过又觉得自己甚爱说教,看了这样的镜头,就要上升到生命诚可贵的高度,也实在多余。在那样艰难的情势下,选择生还是死都不容易,而在最坏的年代里,每一位犹太人却爆发出无限的勇气以及能摧毁一切的团结,即使在有限的躲藏空间里,因为空间的*仄,而拒绝更多的人的自私与决绝,看起来还是带着一丝丝的果敢。

突然发觉自己几乎就要把犹太群体当做本片主角了,事实上,每一位犹太人的鲜活、真实,才让这部有意表现辛德勒先生的电影这般深入人心。我热爱那个民族的抗争、重建的勇气、以及能屈能伸的柔韧。这部电影里看不到《南京!南京!》中以刘烨为代表的爱国硬汉角色,犹太人的群体坚韧却一览无余。顺便多言一句,在看完该片后,便觉得南京一片的拍摄手法有多么拙劣,妄图从不同角度表现南京大*,却让人对那段历史更加模糊。我总觉得,真正尊重历史的电影,不需要过多的铺垫以及渲染,近乎于纪录片的忠实,会让电影更加好看。或许我始终热爱叙事文甚于抒情文吧?

在影片的结尾,当收到幸存的犹太人送给他的金戒指,上有希伯来文:拯救一个人,就是拯救一个世界,辛德勒先生应该是情绪坍塌,一直以来以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的正义胜利感也败给了无力和沮丧,他指着自己的车,表示那能和歌德军官换10个人,又指向自己的胸针,表示那能换2个人,甚至更多。他泪流满面,抱怨自己的不够努力,没能赚更多的钱,以至于他能拯救的犹太人才区区1100多人。那一幕,着实让我动容。在倾家荡产并且就要踏上*之路前,辛德勒先生终于彻底展示他伟大的一面,我肯定,他对于所有无辜的人类都有着宏大的爱。那一刻,居然好想哭。真正伟大的人从来不以自己的功绩而自傲,却还在检讨自己的不足引为罪孽。事实上,正如戒指上的箴言,辛德勒先生正是那段最黑暗岁月里的那道最亮的光。他的爱与付出,让蒙受重创的犹太民族有了复兴的基础,看到片尾的文字描述,辛德勒犹太人已经有将近6000人时,深感安慰。其时是1994年,暌违15年过去,已经远远不是这个数字了吧?九泉之下,倘若有知,辛德勒先生一定会绽放舒心微笑吧?

在他简单的墓碑上,摆满了每一位扮演者及原型按照犹太仪式放下的石头,最后一位缅怀者放上了玫瑰花。在罪恶横行霸道妄图一手遮天时,正是辛德勒先生的人性绽放的光芒,让我们在漆黑里苦等也不至于彻底绝望。

写到这里,已经是五味杂陈。一张张犹太人的仓皇表情、辛德勒先生的优雅刚毅走马灯般晃过。辛德勒先生,我也想在你的墓碑上放上一块石头。

参考资料: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5124/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