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13分钟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分钟前
百度之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5年的第一届“程序之美”大赛。这年9月至10月间,全国400多所高校的4000名选手报名参赛,经过激烈的选拔,50名选手脱颖而出,齐聚北京,参与为期两天的“程序之旅”总决赛。清华大学的ACrush选手凭借0.0022秒的程序运行时间,赢得了首冠,Iamcs和Xreborner紧随其后,成绩同样出色。
2006年的第二届大赛名为“Astar”,源于ACrush在决赛中使用A*算法解决问题,这既是算法的体现,也与百度之星的名称相呼应。清华大学的ACrush成功卫冕冠军,比赛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延续Astar的传统,2007年的第三届大赛继续沿用这一名字,比赛规则更加严谨,复赛要求连续8小时答题。决赛中引入了CounterStriker Bot AI作为题目,体现了大赛的创新精神。上海交通大学的郑皓凭借实力摘得桂冠。
第四届比赛见证了参赛人数和题目难度的显著提升,而2009年的第五届大赛在评分方式上有所革新,采用Linux+Gcc环境进行,强调参赛者代码的可执行性和兼容性。比赛流程允许参赛者使用自己熟悉的开发工具进行调试,然后在线提交源码,通过编译环境获取结果。
百度之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公司面向中国高校学生和编程爱好者所举办的高水平的程序设计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