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20:06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20:03
1.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5月24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种道德观念,只有通过千万人的道德实践,才能蔚成风尚,成为改变社会风貌的强大力量。
在全党全社会兴起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之际,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在进一步阐述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并做出了具体部署。《意见》的精神实质就是强调,要把实践作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中心环节,立足基层、注重养成、务求实效,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知易行难,行重于言。道德实践是培养良好道德观念、形成文明道德风尚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道德实践,才能把外部的道德教育转化为每个公民内在的道德品质,才能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切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把“八荣八耻”的要求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贯穿到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我们才能使“八荣八耻”变成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习惯,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只有着眼于基层,使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追求,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重在深入人心,重在联系实际,重在弘扬正气。这就需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刮“一阵风”。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下大气力进行整治,使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城乡环境、旅游出行、文化市场、互联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良风气有明显的改善,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果。要注重发挥规章制度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发挥法律法规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进一步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以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各种评选表彰活动的标准,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各级要把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机关要带头,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自己的行动,以自己的行动说服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任何一种道德观念,要被社会普遍接受和广泛认同,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和传承。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也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不断学习、反复实践、逐步深化。要使“八荣八耻”真正深入人心,既要有集中深入的宣传教育,更要靠广泛长期的社会实践。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十三亿人民锲而不舍的实践,造就一个“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社会主义荣辱观: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 ――六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些年来,经济的进步使中国更为引人注目。人们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打量这个古老大国的世界形象。
中国是怎样的中国?不仅是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是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还应是悠久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光大者,是先进文化的实践和创造者。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呈现了奋进中的中国清醒的文化自觉,勾勒了中国人应有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把文化建设放到突出位置的治国方略。
荣辱观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普遍性意义。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要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先进的社会文化,必须有社会成员广泛认同的社会心理,有评价社会成员行为的共同价值标准。荣辱观不仅是“德之大端”,是良好社会风气之“大端”,也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八荣八耻”辨是非,明荣辱,分善恶,别美丑,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锻造我们社会的文化品性,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一个国家的真正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昌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应当是精神的振兴、文化的复兴。汉唐所以成为公认的盛世,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拥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中国,不仅要在经济上对世界有所贡献,也要在精神文化上对世界有所贡献。如果经济搞上去了,社会风气却坏了,精神文化萎缩了,那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要求,更是走向现代文明的精神标准,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文化不是经济的附庸,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源,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一个国家的道德秩序和价值观念,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性平台,也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才能取得精神文化的认同与共识,由此凝聚力量,激发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也许就是一个运动员的体育精神,一个留学生的爱国行动,一场来自中国的文艺演出,一个普通人的言行举止,见微知著地体现着中国经济发展后的文化价值观,由此表明一个民族的精神取舍,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体,正是无数中国人的言行塑造了中国的整体形象。从个体来讲,我们需要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道德遵循,以此规范言行,砥砺精神;就社会而言,我们需要把“八荣八耻”与整个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中华民族应有的精神风貌。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我们的时代树起了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从“八荣八耻”的思想道德观念入手,13亿中国人正以自己的行动建设我们时代的新文化。它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奋斗,需要全社会的自觉、每个人的努力。
3.社会主义荣辱观:一项需要带头履行的领导责任 ——五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就要先干一步。
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从自己做起。号召群众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抵制的事,自己决不染指。社会风尚,就在领导干部的影响下形成,就在领导干部的引导下进步。
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从思想上、行为规范上进一步划清了荣耻界限。应当说,广大干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比较清楚的,问题在于一些同志在行动上还有差距,个别同志的差距可能还比较大。这是需要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
领导干部受党和人民委托,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领导干部如何行使手中权力,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牵涉社会公平正义。他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在内化为个人道德修养后,不仅左右着个人行为,也决定着他在履行社会职责时,如何进退,如何取舍。一个普通人没有正确的荣辱观,对社会虽有损害,但远不如一个荣耻颠倒的领导干部影响坏、危害大。这也是我们党为什么一直高度重视、反复强调必须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
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的形成,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是察其言,更是观其行的。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领导干部,不仅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也会感召影响一方民风。如果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嘴上反,行动搞,这个地方的干部队伍风气不可能正起来,民风也必然受到污染。在一定意义上说,官德引导着民风,甚至决定着民风。“八荣八耻”能否蔚然成风,能否在全社会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践,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身体力行,作出榜样。
领导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履行职责的需要。修养与威信是领导干部的软实力,缺少软实力而仅靠硬权力,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施政效果。“公生明,廉生威”,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行政职权与高尚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执政境界和施政效果。
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还应当担负起领导责任,在本地区、本部门大力倡导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好风气;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的不良现象,要采取措施,切实纠正。为官一任,责在一方,守土有责,要先把一方风气搞好。与此相联系,应把践行“八荣八耻”,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在评价历史得失时,人们往往把道德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时代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对领导干部来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危险品是不能用的。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有赖于一支荣辱分明、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然是全体社会成员道德精神的跃升。
4.社会主义荣辱观:一项面向未来的希望工程
——四论社会主义荣辱观
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未来。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说到底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为之献身的事业,最后都要交给我们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领悟着同志关于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要论述的深刻含义。
世界上无论大事业还是小事情,都要靠人做。学会了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事情做不好,可以从头来。人做不好,很难重新来。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葆活力,蓬勃发展,一件根本性的大事,就是要教育青少年一代树立是非分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他们从学会做人做起,学会做事,成就伟业。
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整个社会“言教”,更需要整个社会“身教”。
教师要为人师表。“这是老师说的”,“老师要我们这样”,“老师不准我们这样”。在少年儿童眼里,老师的形象是崇高的,老师的教导是神圣的,老师的话是他们辨是非、分荣辱的标准。在广大青少年眼里,老师往往是他们做人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广大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培养青少年成长中肩负的光荣责任,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实际,针对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建设的实际,用富有创造性的鲜活形式,将“八荣八耻”引进课堂,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行育人,以德化人,不能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义愤填膺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下讲台却对各种不正之风熟视无睹甚至迎合追逐。
父母要为子楷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往往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更多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事事处处都在点点滴滴塑造着孩子的心灵。孩子们对是非美丑善恶的最初判断,常常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那些为人正派、积极进取、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父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榜样。相反,那些消极度日、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的父母,只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即使望子成龙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不会有多大说服力和影响力。
社会是更大的课堂。今天,生活在信息时代、受到各种文化影响的孩子,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活跃,他们以各种方式更早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成年人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无不成为他们做事的参考、做人的参照。为孩子们我们需要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为未来我们需要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我们的社会中,只有荣辱有鲜明的观念,是非有清晰的界限,善恶有明确的区分,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知荣明辱,扬荣抑耻,向善而行,健康成长。
党和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培养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他们成为改革建设事业的栋梁。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召唤着更为优秀的建设者;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依赖于奋发有为的年轻一代。我们应当肩负起历史的责任,通过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
我们承续着前人的事业,我们的事业寄希望于今天的年轻人。
5.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条泾渭分明的是非界限
——三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清晰、明确的是非界限是一个民族正气盎然、精神奋发的标志。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同志这一重要论述,切中时弊,掷地有声,对于我们分清荣辱是非,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荣辱观,评价荣辱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对荣辱的判断标准理当一致。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的社会秩序难以维持,社会生活就会出现混乱。在我们社会生活的主流中,荣与辱的界限是清晰的,广大人民群众褒奖“八荣”并身体力行,贬斥“八耻”并自觉抵制。但在一些地方,在一些人的意识中,也出现了一些是非不明、荣辱颠倒的现象。
比如,不以荣为荣。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如此等等。
再比如,不以耻为耻。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如此等等。更有甚者,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旧的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沉渣泛起,旧的生活方式裹着新的包装粉墨登场。在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情况下,有的领导干部依然我行我素,以享有特权为荣,动则前呼后拥,食则挥霍无度,为官与民争利,用人结伙营私。更为严重的是,在个别地方和部门,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抵制。
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而以耻为荣,是荣辱观缺失乃至颠倒的表现。造成这种状况有多种因素。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市场活动的消极因素,都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些人经受不住,或甘受驱使,人生观扭曲了,价值观错位了,心底的道德防线溃退了。
分清荣辱观上的是非,任务十分紧迫繁重。对那些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的事情,需要我们把全社会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扎根内心的崇高道德约束外在的行动,让人们不愿为、不想为;需要大力弘扬社会正气,营造扬荣抑耻的良好氛围,让人们不耻为、不屑为;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让人们不能为、不敢为。如此多管齐下,相互促进,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匡正社会风气。
观念的变革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澄清了荣辱观上的错误认识,确立了是非的明确界限。“荣”是积极奋进的目标,“耻”是防微杜渐的警钟。整个社会形成共识,形成合力,齐推为荣之事,同斥为辱之行,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此涵养我们民族的文化底气,打造我们国家的精神基石。
6.社会主义荣辱观: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话题
———二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汲取传统的精华,才拥有牢固的根基;反映时代的精神,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
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
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荣耻的界定,对是非的判断,对美丑的区分,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八荣八耻”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确立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更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八荣八耻”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八荣八耻”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确立了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党员和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前列,领引时代风尚,推动时代进步。
7.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月4日,看望民盟、民进联组会政协委员,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重要论述
反映人民心声、代表人愿,就必定赢得人民支持、受到人民拥护。
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八荣八耻”不胫而走、广为传播,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同志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八荣八耻”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它是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天天面对,事事相关,需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
奋进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更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宣传部、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安排部署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的展开,随着全体人民的积极参与、共同践行、自觉行动,我们深信,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激励我们奔向新的精神高地,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20:03
告诉你,这是个死局,无解!已经上了踏上华容道了,转身都来不及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20:01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政治改革的滞后,社会矛盾突出,加强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必须的。目前由于地方的社会管理水平低,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被激化被扩大。但是加强管理体系建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20:06
1.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5月24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种道德观念,只有通过千万人的道德实践,才能蔚成风尚,成为改变社会风貌的强大力量。
在全党全社会兴起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热潮之际,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这个《意见》在进一步阐述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并做出了具体部署。《意见》的精神实质就是强调,要把实践作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中心环节,立足基层、注重养成、务求实效,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知易行难,行重于言。道德实践是培养良好道德观念、形成文明道德风尚的根本途径。只有通过道德实践,才能把外部的道德教育转化为每个公民内在的道德品质,才能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切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把“八荣八耻”的要求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贯穿到各行各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之中,我们才能使“八荣八耻”变成人们的行为准则和习惯,成为所有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只有着眼于基层,使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富有吸引力、感染力,“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才能更加深入人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追求,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重在深入人心,重在联系实际,重在弘扬正气。这就需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项一项地抓好落实,力戒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刮“一阵风”。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下大气力进行整治,使文明礼仪、公共秩序、社会服务、城乡环境、旅游出行、文化市场、互联网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良风气有明显的改善,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果。要注重发挥规章制度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激励约束作用,发挥法律法规对道德建设的保障作用,进一步修订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以及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各种评选表彰活动的标准,使“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更好地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各级要把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领导机关要带头,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充分发挥表率作用,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导自己的行动,以自己的行动说服群众,影响群众,带动群众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人类文明发展史表明,任何一种道德观念,要被社会普遍接受和广泛认同,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实践和传承。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也是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不断学习、反复实践、逐步深化。要使“八荣八耻”真正深入人心,既要有集中深入的宣传教育,更要靠广泛长期的社会实践。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让十三亿人民锲而不舍的实践,造就一个“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社会主义荣辱观: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 ――六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些年来,经济的进步使中国更为引人注目。人们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打量这个古老大国的世界形象。
中国是怎样的中国?不仅是不断增长的物质财富,是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还应是悠久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光大者,是先进文化的实践和创造者。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呈现了奋进中的中国清醒的文化自觉,勾勒了中国人应有的精神面貌,体现了把文化建设放到突出位置的治国方略。
荣辱观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普遍性意义。在利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要造就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先进的社会文化,必须有社会成员广泛认同的社会心理,有评价社会成员行为的共同价值标准。荣辱观不仅是“德之大端”,是良好社会风气之“大端”,也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八荣八耻”辨是非,明荣辱,分善恶,别美丑,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锻造我们社会的文化品性,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一个国家的真正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昌明。中华民族的复兴,也应当是精神的振兴、文化的复兴。汉唐所以成为公认的盛世,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拥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化和高昂的民族精神。今天的中国,不仅要在经济上对世界有所贡献,也要在精神文化上对世界有所贡献。如果经济搞上去了,社会风气却坏了,精神文化萎缩了,那将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精神要求,更是走向现代文明的精神标准,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支撑民族进步的脊梁。文化不是经济的附庸,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源,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素。一个国家的道德秩序和价值观念,是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性平台,也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才能取得精神文化的认同与共识,由此凝聚力量,激发斗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世界对中国的认识往往是具体的。也许就是一个运动员的体育精神,一个留学生的爱国行动,一场来自中国的文艺演出,一个普通人的言行举止,见微知著地体现着中国经济发展后的文化价值观,由此表明一个民族的精神取舍,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化传承的主体,正是无数中国人的言行塑造了中国的整体形象。从个体来讲,我们需要把“八荣八耻”作为自己的道德遵循,以此规范言行,砥砺精神;就社会而言,我们需要把“八荣八耻”与整个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形成中华民族应有的精神风貌。
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我们的时代树起了一面引领社会风尚的旗帜。从“八荣八耻”的思想道德观念入手,13亿中国人正以自己的行动建设我们时代的新文化。它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奋斗,需要全社会的自觉、每个人的努力。
3.社会主义荣辱观:一项需要带头履行的领导责任 ——五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领导就是领路引导,干部就要先干一步。
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于领导干部从自己做起。号召群众做的事,自己首先做到;要求群众抵制的事,自己决不染指。社会风尚,就在领导干部的影响下形成,就在领导干部的引导下进步。
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从思想上、行为规范上进一步划清了荣耻界限。应当说,广大干部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比较清楚的,问题在于一些同志在行动上还有差距,个别同志的差距可能还比较大。这是需要引起我们特别注意的。
领导干部受党和人民委托,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领导干部如何行使手中权力,事关人民群众福祉,牵涉社会公平正义。他们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在内化为个人道德修养后,不仅左右着个人行为,也决定着他在履行社会职责时,如何进退,如何取舍。一个普通人没有正确的荣辱观,对社会虽有损害,但远不如一个荣耻颠倒的领导干部影响坏、危害大。这也是我们党为什么一直高度重视、反复强调必须加强领导干部道德修养。
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风气的形成,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是察其言,更是观其行的。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领导干部,不仅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戴,也会感召影响一方民风。如果台上讲一套,台下做一套,嘴上反,行动搞,这个地方的干部队伍风气不可能正起来,民风也必然受到污染。在一定意义上说,官德引导着民风,甚至决定着民风。“八荣八耻”能否蔚然成风,能否在全社会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践,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能否身体力行,作出榜样。
领导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提高执政能力、更好履行职责的需要。修养与威信是领导干部的软实力,缺少软实力而仅靠硬权力,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施政效果。“公生明,廉生威”,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行政职权与高尚的道德修养、人格魅力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执政境界和施政效果。
领导干部不仅要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还应当担负起领导责任,在本地区、本部门大力倡导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好风气;对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的不良现象,要采取措施,切实纠正。为官一任,责在一方,守土有责,要先把一方风气搞好。与此相联系,应把践行“八荣八耻”,作为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在评价历史得失时,人们往往把道德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时代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对领导干部来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危险品是不能用的。建设现代化的国家,有赖于一支荣辱分明、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必然是全体社会成员道德精神的跃升。
4.社会主义荣辱观:一项面向未来的希望工程
——四论社会主义荣辱观
有什么样的孩子,就有什么未来。
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说到底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为之献身的事业,最后都要交给我们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领悟着同志关于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要论述的深刻含义。
世界上无论大事业还是小事情,都要靠人做。学会了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事情做不好,可以从头来。人做不好,很难重新来。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葆活力,蓬勃发展,一件根本性的大事,就是要教育青少年一代树立是非分明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让他们从学会做人做起,学会做事,成就伟业。
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整个社会“言教”,更需要整个社会“身教”。
教师要为人师表。“这是老师说的”,“老师要我们这样”,“老师不准我们这样”。在少年儿童眼里,老师的形象是崇高的,老师的教导是神圣的,老师的话是他们辨是非、分荣辱的标准。在广大青少年眼里,老师往往是他们做人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往往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广大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培养青少年成长中肩负的光荣责任,要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的实际,针对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建设的实际,用富有创造性的鲜活形式,将“八荣八耻”引进课堂,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行育人,以德化人,不能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义愤填膺抨击各种丑恶现象,走下讲台却对各种不正之风熟视无睹甚至迎合追逐。
父母要为子楷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往往是父母的影子。孩子的更多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父母的人生观、价值观,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父母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事事处处都在点点滴滴塑造着孩子的心灵。孩子们对是非美丑善恶的最初判断,常常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那些为人正派、积极进取、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父母,会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人生榜样。相反,那些消极度日、自私自利、愚昧无知的父母,只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即使望子成龙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不会有多大说服力和影响力。
社会是更大的课堂。今天,生活在信息时代、受到各种文化影响的孩子,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活跃,他们以各种方式更早地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成年人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无不成为他们做事的参考、做人的参照。为孩子们我们需要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为未来我们需要约束自己的言行。在我们的社会中,只有荣辱有鲜明的观念,是非有清晰的界限,善恶有明确的区分,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知荣明辱,扬荣抑耻,向善而行,健康成长。
党和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培养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他们成为改革建设事业的栋梁。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召唤着更为优秀的建设者;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依赖于奋发有为的年轻一代。我们应当肩负起历史的责任,通过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我们的下一代成为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
我们承续着前人的事业,我们的事业寄希望于今天的年轻人。
5.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条泾渭分明的是非界限
——三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辨是非难处世,不知荣辱不成人。清晰、明确的是非界限是一个民族正气盎然、精神奋发的标志。
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同志这一重要论述,切中时弊,掷地有声,对于我们分清荣辱是非,保持党员的先进性,提升全民族的道德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荣辱观,评价荣辱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对荣辱的判断标准理当一致。否则,是非颠倒,黑白混淆,人们的道德底线难以坚守,正常的社会秩序难以维持,社会生活就会出现混乱。在我们社会生活的主流中,荣与辱的界限是清晰的,广大人民群众褒奖“八荣”并身体力行,贬斥“八耻”并自觉抵制。但在一些地方,在一些人的意识中,也出现了一些是非不明、荣辱颠倒的现象。
比如,不以荣为荣。热爱祖国被视为“假做作”,服务群众被视为“爱逞能”,崇尚科学被视为“书呆子”,辛勤劳动被视为“没本事”,团结互助被视为“冒傻气”,诚实守信被视为“老古板”,遵纪守法被视为“不开窍”,艰苦奋斗被视为“老保守”,如此等等。
再比如,不以耻为耻。危害祖国成了“斗士”,背离人民成了“本事”,愚昧无知成了“时尚”,好逸恶劳成了“潇洒”,损人利己成了“能耐”,见利忘义成了“聪明”,违法乱纪成了“勇敢”,骄奢淫逸成了“荣耀”,如此等等。更有甚者,是非混淆,荣耻颠倒,以耻为荣,以荣为耻。旧的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沉渣泛起,旧的生活方式裹着新的包装粉墨登场。在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的情况下,有的领导干部依然我行我素,以享有特权为荣,动则前呼后拥,食则挥霍无度,为官与民争利,用人结伙营私。更为严重的是,在个别地方和部门,这种现象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抵制。
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甚而以耻为荣,是荣辱观缺失乃至颠倒的表现。造成这种状况有多种因素。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各种文化的激烈碰撞,市场活动的消极因素,都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一些人经受不住,或甘受驱使,人生观扭曲了,价值观错位了,心底的道德防线溃退了。
分清荣辱观上的是非,任务十分紧迫繁重。对那些不以荣为荣,不以耻为耻的事情,需要我们把全社会道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扎根内心的崇高道德约束外在的行动,让人们不愿为、不想为;需要大力弘扬社会正气,营造扬荣抑耻的良好氛围,让人们不耻为、不屑为;需要从制度层面入手,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让人们不能为、不敢为。如此多管齐下,相互促进,方能形成良性循环,匡正社会风气。
观念的变革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论述,澄清了荣辱观上的错误认识,确立了是非的明确界限。“荣”是积极奋进的目标,“耻”是防微杜渐的警钟。整个社会形成共识,形成合力,齐推为荣之事,同斥为辱之行,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必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此涵养我们民族的文化底气,打造我们国家的精神基石。
6.社会主义荣辱观: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话题
———二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汲取传统的精华,才拥有牢固的根基;反映时代的精神,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
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和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现实针对性。
荣辱观古已有之,荣辱心人皆有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们,其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来。
每个时代、每个民族的荣辱观,归根结底是由那个时代那个民族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同时也极大地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对荣耻的界定,对是非的判断,对美丑的区分,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着眼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八荣八耻”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含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坚持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八荣八耻”既有先进性的导向,又有广泛性的要求,引导人们摆正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确立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八荣八耻”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但市场自身的缺陷和消极因素也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效益经济,更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八荣八耻”针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等消极现象和社会公害,提出鲜明的是非、善恶界限。它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
“八荣八耻”展现了现代社会的特性。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分工日益细密,“八荣八耻”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八荣八耻”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确立了公民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党员和每个公民应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风尚。“八荣八耻”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的民族就能够在思想道德建设上,站在时代前列,领引时代风尚,推动时代进步。
7.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月4日,看望民盟、民进联组会政协委员,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重要论述
反映人民心声、代表人愿,就必定赢得人民支持、受到人民拥护。
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集中表达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八荣八耻”不胫而走、广为传播,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共识。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同志的重要论述,概括精辟,寓意深刻,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进一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社会的深刻变革,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相互激荡,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热爱祖国、积极向上、科学文明、团结友爱,是我们社会精神风貌的主流。但也要看到,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不仅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实证明,没有健康的社会风气,没有良好的道德水准,一个国家的经济再发展,综合国力也强大不起来,更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知荣弃耻,褒荣贬耻,扬荣抑耻,才能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激发活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彰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紧迫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不可能构成和谐;一个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美丑错位的社会无法实现和谐。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八荣八耻”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它是光辉的,又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的,又是现实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天天面对,事事相关,需要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
奋进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更要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随着宣传部、文明办等有关部门安排部署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的展开,随着全体人民的积极参与、共同践行、自觉行动,我们深信,社会主义荣辱观必将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激励我们奔向新的精神高地,推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20:00
告诉你,这是个死局,无解!已经上了踏上华容道了,转身都来不及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3 20:04
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政治改革的滞后,社会矛盾突出,加强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必须的。目前由于地方的社会管理水平低,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被激化被扩大。但是加强管理体系建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