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3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3 17:13
他最致命的缺点是容易受到空袭。
这是贯穿于*支和装甲设计的一个主要设计错误。第二个重要缺陷是使用了奇数个螺旋桨。就像在其他答案中提到的那样,奇数轴的布局在本质上更难操纵(特别是在损坏后),因为中心线的螺旋桨不能帮助船舶转向。由于“俾斯麦”号的方向舵受损,这起到了一定作用。
俾斯麦号的遭遇很简单。首先,“俾斯麦”号的机动性被空袭削弱了。卡住的舵迫使船绕了个圈子;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关键的伤害,那两艘追赶的英国战舰是不可能追上的。随后,两艘英国战列舰把“俾斯麦”号轰击得粉碎。
与盟军的任何交战都可能依赖飞机。“俾斯麦”号在速度上比英国战舰有优势,但比英国飞机没有优势。由于英国拥有全面的海上优势,他们可以使用舰载机寻找并攻击俾斯麦号。如果这些攻击削弱了“俾斯麦”号的机动性,速度较慢但数量较多的英国战舰可以迎头赶上,将其歼灭。
俾斯麦号在二级火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
无畏级战列舰配备两口径火炮:一个主炮(11英寸或更大)和一个用于射击较小舰艇(6英寸或更小)的二次炮。下一代的“超级无畏舰”增加了第三组:用高射炮击落敌人的侦察飞机。
当鱼雷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开始进入时,高射炮组被分成了较重的远程火炮和较近的轻型机*。日德兰半岛一代的战舰因此携带四种不同口径的大炮。
战后,英国、法国和美国都投资了两用*。在某些情况下(如Nelson和Richelieu),*支并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但其目的是让除了主炮之外的每一种武器都能够帮助防空火力。
这是沙恩霍斯特15厘米炮的射击,与俾斯麦上使用的是同一类型。他们不能升高到45度以上。“俾斯麦”号上有6个这样的炮塔。面对敌人的战舰和飞机,这些武器大多是载重的。
每个二级炮塔重达100-110吨。德国后来发展的5英寸两用炮的炮塔重达40吨。德国人也没有对这门10.5厘米的火炮进行足够的测试和开发,而这门火炮本应是俾斯麦最强大的防空武器。
在二次炮台重量上的同样投资,“俾斯麦”可以携带24门5”两用炮和32门高度可靠的8.8厘米高射炮,而不是12门6”单用炮和16门不可靠的10.5厘米专为“俾斯麦”开发的高射炮。用飞机来*扰“俾斯麦”号要难得多。
盔甲的布局是老式的。
“俾斯麦”号的甲板装甲比大多数条约时代的战舰都要薄一些。许多关键系统没有足够的防御*(或来自敌方战舰的远程攻击)。主要的装甲带也是垂直的,这使得它的效率更低——这意味着更多的重量花在了装甲带上,而不是花在更好的甲板装甲上。
这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艘受损的战列舰无法机动,很可能会输给两艘新的战列舰,俾斯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缺乏防空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