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1 02: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5分钟前
三国时期,魏蜀吴之间是否会有间谍?蜀汉弩箭技术如此先进,曹魏是否曾尝试窃取?李平,孟达的好友,是否也考虑过向曹魏投降?
通过阅读马伯庸的《风起陇西》,我们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我用了不到三天时间一口气读完此书,每天阅读量从几十页到一百五六十页不等。这是一部与历史有关的小说,但故事并非真实发生。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刘备驾崩不久,诸葛亮在汉中为进攻曹魏做准备。蜀汉的军械技术先进,弩箭工艺高超,显著提升了士兵战斗力。
曹魏少年将领郭刚,决心通过间谍行动窃取蜀汉的弩箭技术。然而,蜀汉在曹魏的间谍陈恭提前发现了这一计划。
与此同时,陈恭的情报与曹魏的行动同步到达汉中。蜀汉情报机构得知情报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负责人荀诩负责指挥。
情报机构与军方的矛盾导致荀诩的行动受阻,而曹魏在汉中有一个代号“烛龙”的间谍,总是能提前干扰荀诩的行动。
最终,蜀汉的弩箭图纸落入曹魏之手,但荀诩的努力未能阻止这次间谍行动,他被贬谪到东吴做了几年外交官。
曹魏虽窃得图纸,但行动中损失了大量暗线。郭刚不断调查,怀疑陈恭是间谍,最终目标锁定陈恭。陈恭察觉到自己被怀疑,决定秘密逃回蜀汉。
通过秘密通道,陈恭和者徐永逃回汉中,同时荀诩也与李平一起返回汉中。诸葛亮计划再次北伐,汉中沔县最高长官正是李平。
荀诩既要暗查“烛龙”的真实身份,又要监控李平的动向。在对徐永的调查中,荀诩发现了震惊的秘密:李平被曹魏策反,而“烛龙”正是诸葛亮亲自安排的间谍。
经过周折,荀诩找到了线索,截获了正准备逃往曹魏的李平和“烛龙”。但发现的另一个秘密,与诸葛亮有关,原来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这是一部虚构的三国时期间谍故事,但涉及的诸葛丞相出祁山等历史事件均是真实发生。
马伯庸将其称为“历史的可能”,在真实历史事件的间隙中,想象故事的可能性。
对于这类小说,我特别喜欢,它们在历史事件中填补未记载的空白,令人着迷。
推荐同类型的《人皮论语》和《清明上河图密码》,由冶文彪老师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