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2分钟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3分钟前
本文整理了逃之夭夭、罪责难逃、弩下逃箭等含“逃”的成语33个,其中“逃”开头的成语5个,“逃”结尾的成语15个,“逃”在中间的成语13个,包括成语的解释、出处和示例等。
“逃”开头的成语
1、逃之夭夭[táo zhī yāo yāo]
【解释】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示例】撞人者逃之夭夭,众人向他投去愤怒的眼光。
2、逃灾避难[táo zāi bì nàn]
【解释】逃避灾难。
【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似这等逃灾避难,倒不如奔井投河。”
【示例】不能因为逃灾避难而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
3、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táo shēng bù bì lù,dào chù biàn wéi jiā]
【解释】指人在逃生时慌不择路,只要有地方躲藏就可以安家。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这鲁达急急忙忙行过了几处州府,正是'逃生不避路,到处便为家’。”
4、逃避现实[táo bì xiàn shí]
【解释】指不敢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出处】刘少奇《论党员的修养》:“不能不顾现实,更不能逃避现实,也不能向丑恶的现实投降。”
【示例】我不喜欢用逃避现实的方法来解决。
5、逃灾躲难[táo zāi duǒ nàn]
【解释】指逃避灾难。
【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头两炷香可也不打紧,第三炷香愿天下好男子休遭罗网之灾。我是逃灾避难之人,他说这等吉利的话。”
【示例】按下三位公子逃灾躲难。且言那吏部米顺领了一千铁骑、四十名校尉,捧了圣旨,一拥来到秦府。 ——明·罗贯中《粉妆楼》第四十四回
“逃”结尾的成语
1、罪责难逃[zuì zé nán táo]
【解释】指不能逃避犯罪所应负的责任,一定要受到惩处。
【出处】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绩废事,非独自败坏,抑且罪责难逃。”
2、插翅难逃[chā chì nán táo]
【解释】插上翅膀也难逃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
【出处】插上翅膀也难逃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
【示例】重耳虽插翅难逃也。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六回
3、仓皇出逃[cāng huáng chū táo]
【解释】仓皇:匆忙,慌张。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
【出处】南唐·李煜《破阵子》:“最是仓皇离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4、东躲西逃[dōng duǒ xī táo]
【解释】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2回:“这公子左冲右突,那番兵东躲西逃,直杀透番营。”
【示例】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37回:“后来晓得庞妃还要加害,只得东躲西逃。”
5、劫数难逃[jié shù nán táo]
【解释】佛家用语,命中注定的灾祸。命中注定的灾祸难以逃脱。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回:“正所谓神仙难到;削去顶上叁花;那怕你佛祖亲来,也消了胸中五气。逢此阵劫数难逃,遇他时真人怎躲。”
【示例】宗敏闻言,即与自成一同叩祷,三卜三吉。神明亦助剧贼,想是劫数难逃。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九十六回
6、席卷而逃[xí juǎn ér táo]
【解释】指偷了全部贵重衣物逃跑。
【出处】清·吴趼人《恨海》第九回:“过了没有几个月,这金如玉就罄其所有,席卷而逃,便把他闹穷了。”
【示例】听说要查他,他立即席卷而逃。
7、畏罪潜逃[wèi zuì qián táo]
【解释】犯罪后害怕定罪而逃走。
【出处】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方士侯生、卢生等骗了始皇几年,畏罪潜逃。”
【示例】方士侯生、卢生等骗了始皇几年,畏罪潜逃。 ——郭沫若《吕布韦与秦王政的批判》
8、落荒而逃[luò huāng ér táo]
【解释】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玄德望见'地公将军’旗号,飞马赶来,张宝落荒而走。”
【示例】他们根本不是对手,只好落荒而逃。
9、临阵脱逃[lín zhèn tuō táo]
【解释】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出处】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危其怨乎。”
【示例】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 ,不是半途溃散,便是临阵脱逃,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10、大败而逃[dà bài ér táo]
【解释】指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出处】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1回:“那庞集亲自领兵追来,被我姑嫂两个与庞家血战山坡,杀得他兵残将损,大败而逃。”
【示例】敌人被打得大败而逃。
11、在劫难逃[zài jié nán táo]
【解释】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那两个是船家将钱觅到,也都在劫数里不能逃。”
【示例】挨一天是一天呗。在劫难逃,有什么法儿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4章
12、东奔西逃[dōng bēn xī táo]
【解释】跑到东,又逃到西。到处逃窜。同“东逃西窜”。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过多少次败仗,东奔西逃,最后决定了与汉家和好的大计。”
【示例】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过多少次败仗,东奔西逃,最后决定了和汉家和好的大计。”
13、铩羽而逃[shā yǔ ér táo]
【解释】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逃跑。
【出处】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示例】各单位工作组哭爹喊娘,接受批斗,赔礼道歉,铩羽而逃。 ——王蒙《狂欢的季节》二
14、望风而逃[wàng fēng ér táo]
【解释】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出处】《资治通鉴·梁记·武帝天监四年》:“渊藻是萧衍骨肉至亲,必死无理,若克涪城,渊藻安肯城中坐而受困,必将望风而去。”
【示例】汝、颖、光、黄等处,有土寇王善作乱,聚兵五十万,抢掠子女玉帛,杀人放火,甚是猖獗,官兵望风而逃。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
15、闻风而逃[wén fēng ér táo]
【解释】风:风声。听到风声,立即逃跑。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只要望见土匪的影子,早已闻风而逃。”
【示例】敌人早就闻风而逃。
“逃”在中间的成语
1、弩下逃箭[nǔ xià táo jiàn]
【解释】比喻近者反能免遭祸殃。因弩箭射远不射近,故有此比喻。
【出处】宋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今若匿得吾一身,则脱汝辈数家之祸,然万无搜近之理,所谓'弩下逃箭’也。”
2、虎口逃生[hǔ kǒu táo shēng]
【解释】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出处】《庄子·盗跖》:“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头,编虎须,几不免虎口哉。”
【示例】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 ——元·无名氏《朱砂担》第一折
3、逋逃之薮[bū táo zhī sǒu]
【解释】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
【出处】《尚书·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示例】遂成逋逃之薮,公私成患。 ——《北史·李安世传》
4、马腹逃鞭[mǎ fù táo biān]
【解释】比喻躲脱惩罚。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示例】岂谓马腹逃鞭,榻侧容一隅之鼾睡不知燕巢在幕,釜底得几日之游魂。 ——清·蒲松龄《大捷二》
5、东逃西窜[dōng táo xī càn]
【解释】四处奔逃躲避。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夫妻两口,凄凄惶惶,东逃西窜,胡乱的过了几年。”
【示例】失魂者东逃西窜,象龙游浅水,虎入深林。 ——明·徐渭《英烈传》第六十六回
6、逋逃之臣[bū táo zhī chén]
【解释】逃亡的罪臣。
【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以单于屈体称臣奉使朝贺,无有二心,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
7、狼狈逃窜[láng bèi táo cuàn]
【解释】狼狈:窘迫的样子。形容逃跑时的丑态。
【示例】与其在群起而攻之中狼狈逃窜,倒不如主动辞去军长职务,还有几分体面。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三十二
8、避难逃灾[bì nàn táo zāi]
【解释】避:躲开。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5回:“争奈宋江出身微贱,郓城小吏,犯罪在逃,权居梁山水泊,避难逃灾。”
9、趋吉逃凶[qū jí táo xiōng]
【解释】趋:趋向。趋向吉祥避开灾难。
【出处】明·张凤翼《灌园记·田单铁笼》:“即墨近城东,不须忧恐,趋吉逃凶,仗剑当陪奉,管取平安保我宗。”
10、死里逃生[sǐ lǐ táo shēng]
【解释】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半万贼兵,卷浮云片时扫净,俺一家儿死里逃生。”
【示例】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二
11、敛影逃形[liǎn yǐng táo xíng]
【解释】隐蔽身形。比喻隐居不出。
【出处】南朝·梁·江淹《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方敛影逃形,匡坐编蓬之下,遂遭烟露余彩,日月末光。”
12、无所逃于天地之间[wú suǒ táo yú tiān dì zhī jiān]
【解释】在天地间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
【出处】《庄子·人间世》:“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示例】况古为列国之君臣,可去此适彼;今则一统之君臣,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明史·黄道周传》
13、闻风逃遁[wén fēng táo dùn]
【解释】风:风声,消息;逃遁:远逃。听到一点风声就逃得远远的。
【出处】明·徐渭《英烈传》第四十四回:“只见城门大门,百姓携老扶幼,一路跪接,备说镇守元将,闻风逃遁。”
【示例】只是易瑛呢要是闻风逃遁了怎么办 ——二月河《乾隆皇帝》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