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22 08: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5-01-20 18:40
药物性肾损害可表现为各种临床综合征与药物种类损害机制、使用时间及机体状况有关。不同药物对肾功能的影响各异,具体表现形式多样。
1. 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较为常见。由X线造影剂导致的ARF多在造影后48小时内出现;而磺胺氨基糖苷等肾脏毒性药物所致ARF则主要见于用药5~7天后或一次性大剂量用药后24~48小时。青霉素类药物引发的过敏反应损害多在用药后24小时内引发肾功能衰竭。
2. 肾小管-间质疾病:青霉素引发的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表现为血尿、白细胞尿、蛋白尿,尿白细胞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高。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用药时间往往长达数月以上。肾毒性抗生素(氨基糖苷及头孢霉素类)和抗肿瘤药物(顺铂)除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外,也可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近年来,卡托普利所致慢性间质性肾炎病例增多。此外,两性霉素、四环素及部分中药可引起肾小管性酸中毒、范可尼综合征及肾性尿崩症等肾小管疾病。
3. 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等症状。青霉胺、NSAID等药物均可导致肾病综合征。
4. 肾炎综合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症状。
5. 单纯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氨基糖苷、头孢菌素、磺胺、NSAID抗肿瘤药物均可引起。
6. 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由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如木通、防己、益母草)引起,表现为进行性难以逆转的肾功能衰竭。
7. 梗阻性肾损害:主要由大量磺胺结晶阻塞肾小管引起,肿瘤化疗药物也可导致尿酸结晶阻塞肾小管。
8. 致继发HUS:避孕药、环孢素、FK506、奎宁等药物可导致继发性溶血尿毒综合征(HUS)。
药物性肾损害是指肾脏对治疗剂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因药物过量或不合理应用而出现的毒性反应,是由包括中草药在内的不同药物所致、具有不同临床特征和不同病理类型的一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