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04:4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9 22:15
1、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
(因为)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所以)他精心背诵过的内容,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韵,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
2、司马光从小读书刻苦勤奋,他觉得自己记忆力不行,背课文记生字总是没有别人快,就暗自说:“让我下苦功,来增强记忆力吧!”于是,他试着对课文多念多背,别人背两遍三遍,他要背五遍六遍。
这样一来,时间就不够用了。放学后,也得挤出时间来读书。特别是晚上,玩耍一阵后,他便读起书来,这一读,读得很晚。到第二天,还要早早地起床,进行晨读。
由于晚上睡得迟,他常常睡过头,耽误了早晨读书。“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想让母亲来喊醒自己。但母亲心疼他,不想让他读书读得这么苦。
有一天,司马光看见后院一段圆木头,灵机一动,心里想:“有办法了!”司马光把圆木头擦干净,放在床上当枕头。他枕着圆木头睡,一翻身,圆木头就滚动,把他惊醒。这样,他就不会睡过头了。
早年经历:
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十八日,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此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六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
天圣九年(1031年) ,司马光随父亲司马池从东京出发,一路经洛阳、潼关、宝鸡,过秦岭,前往四川广元,出任利州转运使,在栈道上遇着巨蟒,他沉着冷静地手持利剑,扎进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滚下了深不可测的栈道下边。
司马光的博学来自多方面,一方面他好学强识,另一方面他的父亲也着意培养。他既诚实聪明,又十分懂事,深得父亲喜爱。同时,每逢出游或和同僚密友交谈,司马池总好把他带在身边。耳濡目染,使司马光不论在知识方面,还是见识方面,都“凛然如*”。好多当时的大臣、名士,都很赏识司马光。
尚书张存主动提出将女儿许配给司马光。担任过副宰相的庞籍在司马池死后,把司马光当成自己儿子一样培养、教育。司马池辗转河南、陕西、四川各地为官,始终把司马光带在身边。
所以,司马光在十五岁以前就跟随父亲走过好多地方,在这些地方访古探奇,赋诗题壁,领略风土人情,极大地丰富了司马光的社会知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9 22:15
有关司马光读书好学的两个故事:
1、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
因为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所以他精心背诵过的内容,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韵,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
2、司马光从小读书刻苦勤奋,他觉得自己记忆力不行,背课文记生字总是没有别人快,就暗自说:“让我下苦功,来增强记忆力吧!”于是,他试着对课文多念多背,别人背两遍三遍,他要背五遍六遍。
这样一来,时间就不够用了。放学后,也得挤出时间来读书。特别是晚上,玩耍一阵后,他便读起书来,这一读,读得很晚。到第二天,还要早早地起床,进行晨读。
由于晚上睡得迟,他常常睡过头,耽误了早晨读书。“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想让母亲来喊醒自己。但母亲心疼他,不想让他读书读得这么苦。
有一天,司马光看见后院一段圆木头,灵机一动,心里想:“有办法了!”司马光把圆木头擦干净,放在床上当枕头。他枕着圆木头睡,一翻身,圆木头就滚动,把他惊醒。这样,他就不会睡过头了。
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编的不朽之作,共二百九十四卷。这部编年体中国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记述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
在中国史学史上,该书的成就、地位和作用,无与伦比;在世界史学史上,也首屈一指。研究中国史、了解中国史者,不可不读《资治通鉴》。
如今,研究该书已发展成为“通鉴学”。司马光早就想编一部简明系统的中国通史,苦于没有机会和时间。自从他当了谏官等职之后,条件比较好了,于是,他试着编了《周纪》和《秦纪》,给宋英宗看偏爱历史的宋英宗看了,很欣赏,就叫司马光继续编下去,并且给司马光创造条件,设立书局,配备了助手。
司马光先后选了刘恕、刘攽和范祖禹等人为重要助手,司马康则帮助抄校。这样,就具备了人手和史料两大条件,再加上到洛阳后有一个安定的环境,这部巨著便以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客观条件虽好,但决定于主观努力。
司马光的修书精神,可以和司马迁相比美。为了修书,他常常拒不见客。为了修书,他“日力不足,继之以夜”,每天挑灯夜读,黎明即起。他和其助手的看书之多,后人为之叹绝。他们实事求是的严肃治学精神,为人楷模。
据说光是编写《资治通鉴》的草稿,就堆满了两间房子。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与毅力,才使《资治通鉴》于元丰七年完成。这时,司马光已经到了烈士暮年,虽然壮心未已,却精疲力竭了。不过,他并不后悔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尽于此书”,反而欣慰自己“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司马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9 22:16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家和文史学家。《资治通鉴》一书是他主持编写的。
司马光小时候很聪明好学,他常常担心自己的记忆力和学问不如别人,所以在学习时,总比别人花的功夫多。当他的伙伴们读一会儿书就跑出去玩时,司马光总要把自己关在书房里,直到把文章背熟了才放下书本。
长大以后,司马光仍然坚持着这种勤恳用功的做法。他曾经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并把这个枕头取名叫做“警枕”。因为枕头是圆的,所以一翻身枕头就会滚落到地下,“砰”的一声,自然会使人醒来。因此,司马光每次在半夜里睡觉时,枕头一滚下来,便立刻起床,点燃蜡烛读书。
由于司马光勤奋好学,他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学者。他在跟别人谈起读书经验时,说:“读书不可以不背诵,只有抓紧时间温习功课,才能把书读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9 22:16
有关司马光读书好学的两个故事:
1、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时,别的兄弟会背诵了,就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留下来,专心刻苦地读书,一直到能够背的烂熟于心为止。
因为司马光读书时下的功夫多,收获就长远,所以他精心背诵过的内容,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当你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韵,收获就会非常大了! ”
2、司马光从小读书刻苦勤奋,他觉得自己记忆力不行,背课文记生字总是没有别人快,就暗自说:“让我下苦功,来增强记忆力吧!”于是,他试着对课文多念多背,别人背两遍三遍,他要背五遍六遍。
这样一来,时间就不够用了。放学后,也得挤出时间来读书。特别是晚上,玩耍一阵后,他便读起书来,这一读,读得很晚。到第二天,还要早早地起床,进行晨读。
由于晚上睡得迟,他常常睡过头,耽误了早晨读书。“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想让母亲来喊醒自己。但母亲心疼他,不想让他读书读得这么苦。
有一天,司马光看见后院一段圆木头,灵机一动,心里想:“有办法了!”司马光把圆木头擦干净,放在床上当枕头。他枕着圆木头睡,一翻身,圆木头就滚动,把他惊醒。这样,他就不会睡过头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29 22:17
司马光小时候砸缸可以用文言文来表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翁,足跌
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
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